
不拿国籍换大奖
——读书札记(四)
在美国文化之都波士顿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名中国籍的女学生拒绝申领美国总统奖,原因是申领美国总统奖必须首先放弃中国国籍。
这名女学生名叫王渊。王渊9岁那年移居美国,当年18岁。她是马萨诸塞州安多弗镇菲利浦高中的应届毕业生。由于品学兼优,已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即将入学。
菲利普高中是美国数一数二的私立高中,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据介绍,王渊4年前,以美国东部SAT考试第一名成绩考进菲利普高中时,曾成为波士顿剑桥市电视台的新闻人物。原因是虽然美国两大名校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都在剑桥市,但该市历史上却无一人考入过菲利普高中,中国籍的王渊是破天荒的一个,她因此被剑桥市长授予当年唯一一个颁给初中毕业生的“市长奖”。
王渊在菲利普高中四年,因表现突出每年都获得全名额奖学金。那年2月初,白宫总统学者奖学金委员会书面通知王,她因品学兼优,展现出领导才能,被评为1999年总统学者奖候选人,希望按时填好所附表格,在2月26日前寄回白宫。
“美国总统奖”设立于1964年,全美200多万高中毕业生,最多只有141名获奖。其中除了少数人由于音乐、体育、绘画等特殊才能入选外,大部分是高考成绩优异,并且展现出领袖能力,而入选的。该奖项是美国每个优秀高中生梦寐以求的殊荣。
接到这一非比寻常的喜讯,王渊十分激动。王渊很早就注意这个奖项,还剪下了不少关于别人获奖的报道,她知道获得这个奖对她今后在美国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的。但当她仔细阅读申请表时,发现获奖人必须是美国公民的规定,她当即决定放弃申领。王渊在电话里向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时,父母希望她慎重考虑。
王渊冷静思考后说:“爸爸,妈妈,我的决心已定,若要改变我的国籍换取大奖,有悖于我读书的本来意愿。我的世界观已渐渐形成了,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美国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国人,难道他们都放弃了中国国籍了吗?虽然中国有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人,可我王渊只有一个祖国!”王渊就这样毅然放弃了这次“美国总统奖”的申领机会。
王渊一家人都是绿卡持有者。
王渊表示,“不愿意拿国籍换一个奖”。有人劝她,入籍办理时间很长,她可以先提出入籍申请,等暑期拿到奖后,再撤回入籍申请。对此,王渊觉得不妥,她说她“不想骗人”。
记者专程打电话给王渊的父母请他们谈一谈,他们说现在他们理解也支持女儿的决定。
在谈到未来时,王渊表示,她计划先在哈佛大学拿到法律学和经济学博士学位,然后“为中国做一些事情”。
因为她不愿放弃中国国籍而换取这个大奖,引来了美国舆论界哗然。一个中国女孩为何有如此的傲骨?王渊回答:“我只有一个祖国”。
记者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1980年11月王渊出生在麓山下湘江之滨的长沙,后因父母去美国留学而到上海姨母家生活,王渊从小就是个个性独立、是非观念强的孩子。
9岁那年,王渊赴美国与父母团聚。在纽约机场,第一次见到了两年不见的父母,王渊第一句话就是:“学好了英文,我就回去。”
她在作文中多次描绘了她离开祖国时依依惜别之心情。她曾这样写道:“……飞机载着一个泪流满面的9岁中国姑娘将要离开这个文明古国,透过飞机的舷窗,她依恋地俯瞰这片她所熟悉的热土,对自己说,我还会回来的……”
菲利浦高中录取王渊时,招生老师对她说,如果考上普通高中,可能继续是个优等生,但菲利浦高中录取的都是世界各地出类拔萃的学生,在这里读书,就要做好成为“差等生”的心理准备。
王渊冷静地说:“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我宁可做大海里的小鱼,也不要做池塘里的大鱼,因为我要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四年来的成绩证明,王渊决不是菲利浦高中的“小鱼”,她每学期都以全优成绩登上屈指可数的优待生榜首,还获得了各种荣誉。
例如,1997年她是全美10年级学生中“学生成就奖”的惟一获奖者,是1998—1999年菲利浦高中惟一获校长颁发的“领袖奖”的学生,她还是1999年全国优秀学生奖得主。由于王渊的种种殊荣,她被吸收加入美国“荣誉毕业生协会”,还被《美国高中名人录》推荐为特介人物。
王渊是被哈佛提前录取的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之一。提到哈佛录取她,还有一段小插曲。还在菲利浦高中读书时,有一次上宗教课,王渊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作文对上帝进行批评。讲课的老师是菲利浦高中的教务长,他读罢王渊的文章非常惊讶,说你反对上帝我不能给你分数,但是我要保留你的作业,还要亲自写一封最好的推荐信给哈佛。这位老教务长在美国教育界很有名气,但是他从来不给学生写推荐信。结果,哈佛果然对这封推荐信十分重视。
王渊“不拿国籍换大奖”的故事经过中文媒体的报道,一时间在美国的华人中引起不小的反响。它被评为1999年度的北美华人十大新闻之一,海内外共有近百家报刊对此争相报道,很多人都为王渊在美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而心里只有一个中国的事迹所深深感动。也许人们对王渊拒绝申请“总统奖”的做法有所争议,但是几乎没有人怀疑王渊是中国小留学生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爱自己的祖国是无条件的,就像她无条件地贡献给我们可以畅饮的清泉、甘甜的果汁一样。爱自己的祖国是无言的,就像她在默默中教会我们作人要有山的脊梁、江的气魄、海的胸怀一样。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不仅是一个普通的道德标准,而且是一个包括了法律、道德和信念三个层面的公民生活规范。作为一名青少年,更要切实加强道德修养,时时处处都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一言一行、点点滴滴做起,形成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奉献祖国的良好风尚,
要知道,只有爱自己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才能成为这个蔚蓝色星球上的一个最富强、最不可战胜的民族;只有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才不会像吉卜赛人一样四处流浪和无可奈何地忍受着轻蔑和白眼。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向小女孩王渊致以崇高的敬意!
有关素材来源于《人民日报》 (1999年06月18日)
《环球时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 陈凤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