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摄影七妙苏州博物馆贝聿铭 |
分类: 取景框中的风景【原创】 |
【写在前面的话】
2014年12月2日 9:46
贝聿铭是我极其喜欢的设计师,记得曾经在某个纪录片中他说:“简单的几何多面体建筑必须是在阳光下,也只有在阳光下,建筑才会熠熠生辉。”也许是因为这样的理念,才会有闻名遐迩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卢浮宫扩建博物馆、日本美秀博物馆,而这苏州博物馆,更是他的收山之作,这个建筑设计被贝律铭大师亲切称为“小女儿”,还因为苏州还是他的故乡
苏州博物馆的形式上体现了“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在继承传统方面,主要通过庭院和建筑的相互关系,用亭台楼阁形成空间序列,造成一种室外庭院空间的感觉,让建筑处在一个陪衬的地位,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这也是贝氏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帷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建筑与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苏州博物馆主庭院创意山水
贝聿铭自言,苏博假山,立意于计成的“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这两句,出自《园冶》“掇山篇”
在“峭壁山”一节:“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
众多的媒体在评述苏州博物馆主庭院创意山水时的描述都是“高低错落排砌的片山假石,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营造出了米芾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且看米芾词云:‘奇胜处,每凭栏,定忘还。好山如画,水连云萦,无计成闲。’”。从意境上来看,说是出自米芾作品应该没有错
历史上“米芾的画多作江南平远景色,不作雄伟险峻的峰峦,不为奇峭之笔。即使不画云雾,也有云雾变幻之象,以及雨后山川的气氛”。所以说,这一片“片石假山”虽然没有云雾萦绕,切一样营造出了笼罩在朦胧的江南烟雨中的水墨山水意境
苏州博物馆屋顶
由内外两层构成,外层玻璃材质,金属遮阳片可遮风挡雨;内层由怀旧木条隔开,既可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又减少了室内的暴晒,也增加了一丝朦胧感,诗一般的意境
苏州博物馆走廊
优美而舒展的线条
馆内落地窗
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的白色薄纱状窗布,窗外朦胧的展馆和庭院,让人切身感受到置身于烟雨江南之中
休息处的长椅
落地窗外,竹影摇曳,所谓中式园林的一步一景
苏州博物馆
展馆内的布置也是典型的中式风格
苏州博物馆
展馆的标志也是我极爱的
巧妙的将整个系统简洁、空灵、通透、淡泊的设计寓意于标志上和馆体之中,采用几何形反应苏州古城菱顶方城的传统建筑形式,用中文“器”字造型反应容纳宝器,按传统中式建筑元素设计
不仅仅是建筑,苏州博物馆里还有很多的展品是我也特别喜爱的
各式鼻烟壶
鼻烟是一种用鼻嗅服的烟草制品,17世纪前期在欧洲开始流行,后传入中国
鼻烟最先在皇室和八旗子弟中流行,起初并没有这样的特制容器,后来,清朝皇家的制作处开始专门制作各种鼻烟壶
鼻烟壶小可手握,便携宜藏,工艺技法变化无穷,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制作鼻烟壶的材料繁多,有琉璃、漆器、瓷器、金银、犀牛角、玉石、葫芦等多种材质;工艺精湛,有雕漆、套料、彩绘、雕刻、内画等多种工艺
粉彩绿里花形盃
清,乾隆
白玉人物船,清
渔船系整块和阗玉雕刻而成,玉色乳白,有黄色沁斑
运用阴刻、阳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技法,雕刻出竹节式的船梆,带流苏的乌篷,乌篷上还刻有席纹,甲板上两个男子在喝酒、划拳;船舱一侧一位妇女带着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就抱在她的怀里,人物五官都刻画得非常精准
将渔家乐的生活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了清代中期高超的琢玉工艺水平
白玉双耳龙杯
长11.3厘米,宽6.8厘米,底径3.1厘米,高4.5厘米
通体作圆形,杯体与底足光素,无纹饰。两侧雕琢对称的螭龙为耳,螭龙口衔杯沿,四足爬于杯壁,前足抓住杯口,四趾毕现,后足有鬃毛飘拂,躯干弯曲,作向上匍爬之状,背有脊,龙身布满鳞纹,体态极为生动。在龙脊及后足外沿处有少量浅酱色玉皮,作俏色装饰
翠巧色花卉纺织娘,清
翠镯,清
白玉八骏图扳指,清
绿釉雕瓷扳指,清
金日月片
居仁堂粉彩梅鹊花碗
粉彩瓷创烧于康熙朝晚期,制作工艺是在素瓷上勾勒图案,在需要晕染的地方用玻璃白粉打底,施彩后用笔将颜色染开,使之呈现阴阳浓淡的立体感,极具装饰效果
这对瓷碗是袁世凯的第十三个女儿袁经祯捐赠的,器物胎质精白如雪,彩质纯净,碗壁内外画有粉彩梅鹊图
图案绘工精细,特别是白梅、红梅、绿叶均以渲染表现出浓淡明暗的层次,极富立体感,同雍乾官窑粉彩瓷器毫不逊色
圈足内有“居仁堂制”四字楷书款,居仁堂是当时军阀袁世凯在中南海的寓所,原名海晏堂。真正的洪宪瓷器非常少见,因而苏州博物馆收藏的这两件器物更显弥足珍贵
象牙雕刻,清中晚期
这根用作雕刻的象牙为非洲象牙,色白偏黄,弧长为204厘米,弦长为177厘米,根部直径达15厘米,总重7公斤,造型巨大。象牙呈整体透雕状,上面雕有水浒人物50余个,另集合车、马、刀、枪、旌旗、松树、凤凰等纹饰造型。整件作品雕刻细致,刀法浑厚,布局妥帖,人物表情刻划得极为生动。象牙雕的根部刻有阳文篆体“乾隆”两字章一方,并附有红木座,时代为清中晚期
象牙雕刻,清中晚期
据说,该象牙雕原本为一对,水浒人物共有108个,这件象牙雕上只展示了一部分,剩下的则在另一件象牙上
原本珍藏于北京圆明园内,1900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失踪。新中国成立前夕,由武汉知名实业家李树棠从法国巴黎购得后运回香港收藏,李树棠先生去世后则由其子李远明先生运至台湾,后被台湾企业家洪亮宇购买后收藏
2006年博物馆工作人员曾在台湾有幸见到过这一象牙雕刻,之后,因洪亮宇在苏州置业,就有意把他的私人藏品放在苏州博物馆新馆展出。经过双方沟通后,洪亮宇将象牙雕从台湾运至苏州,将在博物馆内展出两年,希望借此展出机会能找到另一件失踪象牙,以求完璧
Hi,你好
江南行,未完待续……
旅行Tips:
门票: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 每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星期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出入口
博物馆新馆大门为观众入口,忠王府大门为观众出口
入场参观
观众在博物馆大门左侧领票处领取免费入场券后即可入馆参观
为确保文物安全和参观秩序,实施观众限量,有序控制,每天限定观众数量3000人次以下
交通
市内公交游游1路、游2路、游5路、50路、55路、178路、202路、262路、309路、518路、529路、811路、923路等可直接到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