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2013-11-28 17:26:08)
标签:

旅游

摄影

景德镇

古窑

青花瓷

分类: 取景框中的风景【原创】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写在前面的话】
    手工的坚持,生活的本味,一件瓷器,一颗匠人之心……

2013年11月28日 16:55

 

 

 

因为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China一词也随着转而成为瓷器的代名词,使得“中国”与“瓷器”成为密不可分的双关语

而提到瓷器,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景德镇

“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这是人们对景德镇瓷器的形容。一千多年以来,景德镇的窑火从未熄灭,不论是在历代战火中还是在工业化的今天

我有幸来到了景德镇著名的古窑,从手工制瓷作坊开始,亲眼目睹了从拉坯、印坯、利坯、画坯、施釉等一系列步骤,更是有幸见到了被誉为“景德镇四大名瓷”的青花瓷、玲珑青花瓷、窑变和粉彩,见证了它们的制作过程,看到了那些老师傅出神入化的功力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记述制瓷工艺之繁多:“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所谓七十二道工序,包括采矿、淘洗、制不、练泥、陈腐、拉坯、画坯、施釉、烧窑、选瓷、包装等一系列工序

许多老师傅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制作陶瓷,并且一辈子专攻一道工序。我不敢想像,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坚持的过程中会有多少次动摇,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浮华的时代里,也许,这也就是在这样时代里,我们越来越迷恋这样复古的原因,其实我们所迷恋的,就是这样的心意,一种融入爱的职业,将掌心的温度融于器物,一种坚持,一种执着……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通往古窑的甬道

甬道上用碎瓷片拼成了圆形的图案,中间则是瓷器盛产的三个朝代,“元、明、清”的点滴介绍

青花瓷(英语:blue-and-white porcelain)是源于中国、遍行世界的一种白地蓝花的高温釉下彩瓷器,常简称青花(blue-and-white),也用来指代该装饰工艺。该品种清新明快,质朴大方,不仅是工业化之前影响最广的瓷器,还被视为中华民族审美理念的代表

青花以明清景德镇窑产品为标准器,并满足四大特征:

1、胎体要完全瓷化,呈现纯白的半透明状,即青花必须首先是瓷器;

2、蓝色的纹样要由含钴颜料发色;

3、外罩透明釉,即青花必须是釉下彩;

4、最终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

标准青花无疑诞生于元代,《格古要论》曾提及青花。因其成书于洪武年间,去元未远,可以推测元代当有烧制。吴仁敬指出江西南丰窑‘器多青花,有如土定等色’,首倡该观点,直至1952年,大维德花瓶被确定为至正十一年(1351年)之真品,国人才普遍接受元代出产青花。此后不断发现存留至今的实物,又在景德镇湖田窑遗址出土可以相对应的瓷器残片。元代青花已经十分精美,纹饰绘画技法娴熟,青料发色纯正,烧造技术成熟,已经完全符合现代青花的标准

明代被部份学者视为中国瓷业的最高峰,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青花。文献记载的最早带有款识的青花器物就是永乐青花压手杯,且有实物存世,现藏北京故宫。明代青花仍有相当存量,很早就被后人珍赏研究。明代共有17朝,除去建文、洪熙、泰昌之外其余朝代均有传世或出土瓷器

清代260余年,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青花在工艺技术和产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不仅景德镇官窑继续代表了中国瓷器的水平,民窑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顺治已经复烧官窑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拉坯

拉坯是制作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之一,也叫做坯,即将炼就之泥放于坯车上,借旋转之力,用双手将泥拉成。这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是成型的最初阶段、雏形制作。凡圆器琢器俱用拉坯方法成型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这位拉胚的师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炎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同行的肖老师在为王师傅做专访,我过去帮忙拍照,肖老师让我猜王师傅多大岁数了,我看着王师傅挺拔的腰板和矫健的身手,说“60?”,听我说这话,正在用木棍转动陶轮的王师傅抬头看着我笑了,肖老师拍着我说“王师傅已经78了”,我真的不敢相信,眼前这位正在拉坯,身手矫捷的老人已经78岁了

后来聊天中得知,王师傅祖上五代拉坯,他的父亲是位很有名的拉坯师傅。他自小跟随父亲在窑厂里长大,耳濡目染。11岁那年,他便正式跟随父亲学习拉坯

“学拉坯可不是件容易事,别看这小小的一个碗,背后饱含多少辛酸和泪水啊,我刚开始学那会儿,可没少挨父亲揍。”王师傅回忆起他的学艺经历时,感慨万分。出于对拉坯技艺的爱好,王师傅还是坚强的挺过来了,这一干便是67年……

如果一个人能把一件事坚持一辈子,除了肃然起敬,我别无他想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利坯,也叫“修坯”

它是将经过印坯工艺后的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

转动的陶轮和飞舞的陶屑,还有师傅那布满青筋的手臂,虽然他们所做的只是一只普通的瓷碗,但我在心中,已然是至高无上的心血产物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剐坯

拉坯的时候会在底部留一点泥坝子方便拿着做活,但碗底部是要掏成中空的,方便留落底款

这位师傅就是专门削碗底的,这位老师傅叫张华金,已经77岁了,这道工序稍微不注意,坯很容易就会碎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刹合坯,就是上釉

占香生老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岁开始学徒,擅长圆器刹合坯。今年74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修好坯的瓷碗,师傅们会放在一个木架上,摆起一排,便会拿去晾晒

那一天的阳光很好,而我也很有幸的抓拍到了这样一张,阳光打在师傅的身上,印在我的眼中,满满的都是历史与传承的味道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修好的坯就被这样的晾晒着

眼前的它们没有经过钢铁的轰鸣,而是通过手掌的温度被塑造成型,此时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的温暖我心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看着水中它们的倒影,如此的清澈,亦如匠人之心,专其所长,别无他物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画青花,俗称“画坯”

这位画坯的师傅,是古窑的另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汪申芳

师傅今年51岁,18岁开始学徒,30多年来专攻青花纹绘制,画笔运用自如,线条如行云流水,一只渣钛碗的文饰绘制只需25

她的绝活是一手旋转碗,一手绘制,中间没有任何停顿,一笔画出一个圆圈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画青花,俗称“画坯”

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打青花箍或写青花字,最后上釉烧成

用画笔蘸着青花料在坯胎上作画,是青花瓷器工序中最美的一处

长年的画坯,师傅的手已经有些变形了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正在绘画着的师傅,眼前的情景让我想起了《青花瓷》的歌词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青花瓷的代表性传承人徐玉闺

徐师傅的母亲从事画青花(传统手工制作)历经五十余年,她从十岁开始跟随母亲学画传统工艺,已30余年

徐师傅凝视着眼前的九层葫芦瓶,心无旁骛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而徐师傅下笔那一刻,眼神中的关爱却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如果要给“匠心”这个词找到一个物化的解释,我想我找到了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徐师傅画好的葫芦瓶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玲珑瓷代表性传承人万远帆老先生

玲珑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所以也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

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

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叫青花玲珑瓷

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朴、又显清新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看着万师傅专注的神情,我不敢弄出一点动静,生怕自己举动惊扰了这样完美的艺术创作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高级工艺美术师章德生先生

最为擅长的便是十二生肖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章先生所画的十二生肖瓶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粉彩瓷代表性传承人张文月老先生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雕花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这是人们对景德镇瓷器的形容

当把大师们烧制的瓷器放在白炽灯下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惊呆了,这就是历代手工匠人的传承,千年的积淀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看了如此多的大师作品,同行的Tim也要去尝试一把,第一次就很赞哦!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镇窑,又称“柴窑”,夕阳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蛋型瓷窑。明末清初景德镇首创,全称景德镇窑,简称镇窑。因历史上景德镇烧窑主要燃料是松木,故又称柴窑

北宋欧阳修的《归田录》书中“汝窑花觚”时写道:

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磬,世所稀有,得碎片者,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

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

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

粉翠胎金洁,华胰光暗滋,

旨弹声戛玉,须插好花枝。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柴窑

柴窑有八个脚位,上三脚是架表、驮坯和把桩,下三脚是一夫半、二夫半、三夫半,中间有小伙手和收兜脚。其中把桩是柴窑烧成的技术核心

柴窑的温度很不平衡,温差大,前部的温度达到1000摄氏度时,后部才300摄氏度。前边已经烧还原焰了,后边还是氧化焰气氛。这就要求窑工掌握好烧窑的快慢,把握好窑内的温度变化和气氛。所以烧柴窑全凭窑工的经验,颜色釉瓷就是利用不同的窑位和不同的气氛烧制出来的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柴窑

据说柴窑“其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沙泥为坯,足露黄土,滋润细媚,色异制精,为古来诸窑之冠,非后人所能伪为”

手指摩擦碗边,便能感受的到,于是,同行的小伙伴儿们开始积极尝试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柴窑

小伙伴儿们陶醉在瓷的世界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葫芦窑

窑长8.4米,窑腰部内折,分前后两室,前宽后窄,前短而长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葫芦窑外

这样大有“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感触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青窑,龙缸窑,风火窑等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青花瓷创意园区里的一个瓷瓶,我不知道方文山有没有来过这里,有没有看到如此,而此时眼前的这一切分明就是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我在这里,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四扇屏风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中国的瓷,中国的极简风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天快黑的时候,我们几个人又来到了古窑

老师傅们已经开始休息了,几十年如一日的一天,又这样结束了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就是这样普通的高岭土,在老师傅的手里创造了一个关于瓷的传说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夕阳照在每一只瓷碗上,放射出迷人的光彩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伴随着缓缓落下的夕阳,古窑里的师傅们开始收起晾晒的瓷碗坯

而我也在这暖暖的阳光下见到了手工的坚持,感受到了那一只只洁白的瓷碗里面所深深埋藏着的,泥土重生的璀璨、手掌创造的晶莹和心灵幻化的澄净……

 

 

 

 

 

 

旅行Tips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位于景德镇市瓷都大道古窑路1号(伊龙大酒店旁),景德镇著名旅游景区、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景区距机场、高速路口、火车站车程均在十分钟左右

 

 

 

 

 

 

 

【2013中国休闲城市】景德镇,瓷之韵·匠之心(40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