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童一童心雷根斯堡起跑线育儿 |
分类: 心情痕迹 |
题注:褐色字迹来自资料或网络:
《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中,在关于“您认为孩子竞争起跑线应该设在什么阶段?”的问题上,分别有43%的妈妈认为,孩子竞争的起跑线从胎教开始。25%的妈妈认为,孩子竞争的起跑线在进幼儿园之前。24%的妈妈认为,应该设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和读小学之前。综合所有妈妈的选择,中国孩子的竞争起跑线平均设在宝宝出生后的第18个月。这堪称此次发布的调查报告中的一个“大”发现。
看到这么骇人听闻的结论,我这个当妈妈的觉得手脚冰凉!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顺利跟上小学的教学进度,在本次调查中,38%的妈妈让孩子在18个月前开始识字,52%的妈妈让孩子在两岁前开始识字,100%的妈妈让孩子在6岁前开始识字,孩子的平均识字量:3岁为122个,4岁为239个,5岁为461个,6岁达到750个!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最近这十年吧,这个被商家为了推销商品而杜撰的伪命题,却成了悬在父母头上的一把利器,如果说,中国房地产成功的把“要拥有自己的房子”这颗毒瘤植入我们的体内的话,各种早教/幼教/奶粉/保健品等商家却成功联手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怪胎成功的揉进了父母的大脑!!!
事实上,做为我们独一无二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一定要人为的给他设定各种“起跑线”呢?还拔苗助长、快马加鞭把我们原本健康、快乐、天才的宝贝,扔给那些以利润为最高目标的早教中心/幼教课堂?或者花大把的钱去购置那些我们的孩子根本就不需要额外补充的钙片、鱼肝油、生长添加剂呢?
在这个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我们做父母的已经面临着“要仔细臻选各种信息是否谬误”的艰巨任务,但还是有许多所谓的专家、包括教育机构、出版机构、媒体,都在推波助澜这个可以赚钱可以让父母买单的莫须有的假命题:“不要让孩子输在扯淡的起跑线上!”
孩子需要起跑线么??或者社会真的给孩子设置了起跑线了么?这个看不到、摸不准,但又似乎无处不在的起跑线,到底在哪里呢??
用什么标准和方式测量孩子的输赢值得探讨,难道就是孩子的识字量和会否讲两句HOW ARE YOU 么? 轻易的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到底误导了多少家长,如果“弄不清情况就胡乱赛跑,孩子能跑多远呢?”
来自网络:为了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可谓不惜血本、煞费苦心:带着上小学的孩子在各种培训班、补习班、特长班之间穿梭奔波,琴棋书画、奥数英语无所不包。这样的培养,家长付出的是大把学费,孩子付出的是快乐童年。
如此“大运动量”的培训,不少家长心里还是感到不踏实,要确保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就得让自己的孩子提前“抢跑”。于是,孩子的“起跑线”再次被前移——从上学的孩童移到了幼儿园的娃娃身上。
教育孩子就像种庄稼,禾苗什么时候发芽长叶,什么时候开花结果都有一定规律,我们施肥浇水也得讲究科学,过度了就会伤苗。同样,孩子的成长也是分阶段的,刚刚蹒跚学步就被家长推着跑,不摔跟头才怪。如果将学习负担过多、过早地压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压抑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乐趣。家长一厢情愿地把孩子的“起跑线”前移,“起跑线”就可能成为“绊马索”,反而阻碍孩子成长的脚步。
其实,在这些一心想让自己孩子“飞奔”的父母当中,也不乏事业有成的佼佼者,但有几个是小时候上“贵族”幼儿园,靠“抢跑”胜出的?可见,“起跑线”上的输赢,对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最重要的。
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再好的幼儿园也抵不过父母。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最为深远的。家长摆正了心态,多一些对孩子品质、爱心、理想的长远打算,少一些对孩子眼下成绩排名的斤斤计较,孩子就会减轻心理压力,焕发勃勃生机,在充满阳光雨露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做为父母,真的需要定力和智慧,因为我们的行为不仅影响自己的生命痕迹,也同时会影响孩子的成长道路!每个孩子都不同,每个家长的境遇也有区别,我们真的没必要一刀切的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赛跑,人家多长了两颗牙齿,或者多认识2个生字,没什么了不起!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要培养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心理正常的孩子,我相信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对着书本愁眉苦脸,或者小老头一般唉声叹气,让我们的孩子有个真正的童年,也祈请这个社会不要再扯淡什么“起跑线”了!
很多父母很无奈,周围的孩子,学校的老师,包括邻居朋友和网络,都在铺天盖地的向父母和孩子施压,弄到最后,往往是父母也就从了“世俗、约定、大家都这样”的蹂躏,从而也成为扼杀正常孩子的正常心灵的帮凶,甚至是元凶!可怜的是我们如花似玉手无寸铁的孩子,吃着不安全的食物,顶着非人的学习压力,艰难行进在灰暗而绝望的漫漫征途中!你可以骂我危言悚听,也可以拍砖我夸大事实!但你必须得承认,我们原本聪明可爱的孩子,在家长和学校的双重挤压之下,变得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不好玩,也越来越不像“我们所希望的样子!”了!
孩子的成长最少需要18年,所以,让我们笃定些,远离那些荒唐的起跑线,远离那些浮躁的赛跑,守护并帮助孩子真正的健康成长吧!
阳光下的开心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