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雷根斯堡童一童心绘本分享贝贝熊小熊一族成长故事育儿 |
分类: 童一童心兄妹SHOW |
图:这套书被称为孩子行为教育之父,拍照片时粗略排列了三列,内容也基本是围绕着“和他人相处沟通”“个人的成长痕迹”“环境和认知”三方面展开的,孩子们在这个幼儿阶段所碰到的大小问题基本都涉及到了。
印象中自己的阅读是从儿时的小人书开始的,那种连环画,基本都是一套一套的,也有单独根据电影发行的!印象很深刻的是“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是黑白套色的版画作品,后来看到彩色的“嫦娥奔月”,宝贝得不行!
都说做父母的最大收益之一是轻松实现了“二度童年”,关于绘本的阅读方面,我得老老实实的感谢这“二度童年”,是这个契机让我再次一叠一叠的往家里搬绘本,每次给孩子阅读之前,自己都是第一时间先饕餮一番!
如果不是养了孩子,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还不知道原来市面上居然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绘本,或者说,还不知道原来中国已经翻译并出版了这么多的国际绘本!记得我们从小学习课文,中心思想弄明白之后,总是得深刻研究一番“这个故事说明了。。。。。。的意义!”,而读这些翻译绘本,发现阅读原来可以这么单纯,你不用去考虑寓意在哪里,也不用费神引申的是什么,乐滋滋的享受线条和色彩,美滋滋的感知单纯和童心,可以像个孩子一样哈哈大笑,也可以像个孩子一样傻乎乎的看看笑笑,全然不放在心上!
和童一关注的不同,大侠看绘本,会先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风,我比较喜欢色彩鲜明,线条简洁,画面干净的表达方式!另外就是喜欢那些以动物为主角的表述过程,例如小狐狸,小熊,小猪,后来发现,童一也比较喜欢这种明快的比较写实的形象,很好玩儿的是,俺们娘俩儿的喜好颇是一致,都喜欢主人公由各种各样的动物来演绎!
这套贝贝熊系列,得到了很多人的推荐,第一辑30本,童一看了一本就爱不释手,经常睡觉前讨价还价:“妈妈,我今天可以读三本小熊哥哥小熊妹妹么?”,这一家住在森林树屋里的小熊一家,形象鲜明,色彩明快,而且相关信息丰富,例如关于森林的,关于农田的,关于学校的,关于球队的,关于兄妹俩的玩具的,还有他们俩睡的上下铺,童一都会在听读的过程中看到很多他感兴趣的细节,并且津津有味的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插播一下我们怎样读绘本:
基本睡前童一自己选书,孩子对绘画有种天才般的认知和记忆能力,每次读书,书名我都会和童一点读两三次,下次选书时,加上画面的辅助,他基本就能说出名字来!通常他选3-4本(规定的上限!)读的时候如果他愿意提很多问题,我们就读一到两本,如果他乐意听故事,我通常可以读2-3本,当然,也有一本还没读完,他已经呼呼的睡着啦!
贝贝熊系列,每本的内容都很丰富,其实最适合一次读一本,然后和小朋友沟通并复习一下,但是童一每次都很贪婪,所以基本精读一本,他可以参与讨论并打断;粗读第二本,只挑他喜欢的细节!
这套书被称为孩子行为教育之父,我拍照片时粗略排列了三列,内容也基本围绕着“和他人相处沟通”“个人的成长痕迹”“环境和认知”三方面展开的,孩子们在这个幼儿阶段所碰到的大小问题基本都涉及到了,如果父母单独给孩子讲这么多道理,他们肯定很抗拒,但是通过小熊妈妈讲出来,尤其当小熊哥哥小熊妹妹接受教育时,孩子们很容易听进去!
小熊哥哥是书本的主角,旗鼓相当的是小熊妹妹,几乎每个主题,童一的“同理心”的得到了很好的巩固,他常常以为自己就是小熊哥哥!小熊哥哥就是一个典型的小男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和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偶尔也欺负妹妹,也会告状,也会和坏孩子一起捣蛋,或者因踢碎花瓶而撒谎,喜欢看电视,喜欢吃零食,看到喜欢的玩具也会耍赖!童一看到他骑自行车,看到他和妹妹一起坐校车去上学,看到他也不喜欢吃青豆,就会联想到自己,经常说:“妈妈,阿迪也是这个样子的,阿迪也这么做过,阿迪也可以这么棒!”
贝贝熊系列据说3-9岁的孩子都可以看,像阿迪还在幼儿园,但看到小熊哥哥在学校里学习的镜头,他也会问“妈妈,等我再长大些,就能像小熊哥哥一样学除法了!”看到小学生一人一张桌子,童一也会很向往“等我上学了,在教室里就可以有自己的书桌子了!”,童心妹妹只有两岁多,但是她也很喜欢看,每次看到小熊妹妹的花蝴蝶,她都很开心的用小手指一指,或者喜欢她的布娃娃,或者是森林里的小鸟,每个孩子年龄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不同!比较神奇的是同一本书,过一段时间再读,孩子们因为自己的提高从而又会发现新内容!
童一有段时间很怕黑,晚上睡觉必须开夜灯,后来把贝贝熊系列的“怕黑”拿来读,告诉他小熊哥哥也怕黑,但是读完后童一就发现,原来黑暗中并没有怪兽啊!后来晚上睡觉他就不怕关灯了!
绘本和DVD的区别:
贝贝熊系列还出了第二辑第三辑,都是围绕孩子们遇到的问题展开的!很偶然的在当当网找到了贝贝熊系列的DVD,也买了一套,质量很不错,因为孩子们先读了书,所以看DVD时觉得就是老朋友了,不过,和阅读比起来,还是绘本感觉更好!DVD因为节奏很快,加上声音的干扰,孩子们很难像读书一样参与讨论和互动,看DVD,更多的是故事和情节,而绘本,他们随时可以打断,随时可以回看,没有声光电的影响,孩子们更容易精神集中,发现图画里的更多细节和内容。
1、 难忘的生日 Too Much Birthday“第一次举行盛大的生日聚会,想不到小寿星最后会伤心……”
2、 小霸王 The Bully “孩子们受到了欺负,常常会想出办法,不会再让同样的事情发生…”…
3、 学校的烦恼 Trouble at School “当学校的问题越积越多时,孩子们就会觉得没有希望了…… ”
4、科学饮食 Too Much Junk Food “健康食品对全家人都有好处,熊妈妈怎样才能让家里人改掉不良饮食的习惯呢?...... ”
5、实话实说 The Truth“不管怎样痴心妄想,不管怎样千方百计,谎言终究成不了事实……”
6、钱的学问 Trouble With Money“孩子们一有钱就花掉,存不下一分钱怎么办?”
7、朋友之交 The trouble with friends “会谦让的小朋友,才能交到好朋友。”
8、去医院 Go to the Doctor “深呼吸,伸舌头,让灰熊医生给你检查身体……”
9、电视迷 Too Much TV “电视从早播到晚,妈妈知道太过头了,该管管了……”
10、知足常乐 Count Their Blessings “孩子们出门,看到好东西就瞪大眼睛,常常忘了家里的好东西。”
11、受人冷落 The In-Crowd “第一次尝到受人冷落的滋味,自尊心一定会受到打击。”
12、凌乱的房间 The Messy Room “当孩子忘了收拾屋子,有些心爱的东西只好被当做垃圾扔掉...... ?
13、傻大胆 Double Dare “跟着坏孩子随波逐流,好孩子也会误入歧途。”
14、和父母相处 Trouble with Grownups “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父母和孩子都吓了一跳。”
15、恶梦 The Bad Dream “有些梦让人笑,有些梦让人哭,但想一想,做了什么梦?为什么会做梦?”……
16、见啥要啥 Get the Gimmies “孩子有了坏毛病,父母该怎么办? ”
17、对待陌生人 Learn About Strangers “每个孩子都应该从爸爸、妈妈那里学会和陌生人打交道。”
18、新邻居 The New Neighbours “老邻居搬走了,新邻居又会是谁呢?”
19、南瓜比赛 The Prize Pumpkin “一、二、三等奖算什么?感恩比得奖更重要”。
20、作业的烦恼 The Homework Hassle “总是看电视、听音乐、贪玩,作业怎么能完成呢?”
21、爱护环境 Don't Pollute(Anymore) “当熊王国的孩子们意识到污染严重,就立即行动起来,帮助大人们一起保护环境…”
22、难忘的假日 Too Much Vacation “阴雨连绵的假日,最后能不能让阳光灿烂?”……
23、礼貌待人 Forget Their Manners “多说“请”和“谢谢”,没有礼貌的孩子也会变得彬彬有礼。”
24、怕黑 In the Dark “人人都怕黑,有时候,孩子们更怕黑。”
25、上学 Go to School “暑假结束了,天气转凉了,很多小朋友准备去上学……”
26、女孩靠边 No girls Allowed “男孩儿、女孩儿有什么关系呢?关键是看你怎样相处。”
27、坏习惯 The Bad Habit “有了多动、抓挠、咬指甲的坏习惯,这时,孩子们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说教或唠叨。 ”
28、在奶奶家 The Week at Grandma's “爸爸、妈妈外出了,孩子们第一次在爷爷、奶奶家度过了一周……”
29、搬家 Moving Day “行李打好了,搬家车也来了。咱们一起去贝贝熊家看看吧!并祝他们好运…”…
30、恶作剧 Too much Teasing “小熊妹妹常常被哥哥捉弄,轮到哥哥被别人捉弄时,她也有点儿幸灾乐祸…”…
关于购买:大家随便在当当网/卓越网上搜索“贝贝熊系列”,就能找到绘本!DVD请搜索“小熊一族”!
附注:
什么是绘本?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它是以简炼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
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绘本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一本好的绘本,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个大意。绘本同样可以让成人看的不亦乐乎,越看越想看,其中的许多含义对我们成人同样有启发的作用。
阅读,是帮助孩子们打开世界/认知世界/成长自己的一种便利方式。。。。
童一在妈妈的帮助下爬到了一棵小树上。。。
下来后小人总结:“妈妈,这棵树太小了,还不能盖树屋!”是的,孩子,你还不够大,小树也不够大,但是,你们可以一起成长,妈妈坚信,你们很快就能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