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生病:先抗三天!(图文)

(2010-01-27 13:24:50)
标签:

雷根斯堡

童一童心

孩子生病

感冒

发烧

免疫力

抗三天

育儿

孩子生病:先抗三天!(图文)

Oma's new painting for a Pub. 童一奶奶的新作:为一酒吧画的装饰画

哥哥4岁两个月了,妹妹2岁1个月了,一直想写这篇稿子,但一直有些踌躇,第一是因为每个孩子体质不同怕给人误导,第二是怕专家或高人鄙视俺“不懂装懂、哗众取宠”!但今天看小美妈妈写的那篇“不要做丑小鸭妈妈”后,觉得我们都有必要分享一下自己的真实体验!(丑小鸭的妈妈难抵大家众口烁金的非议,原本爱孩子的她最后也被迫赶走了丑小鸭!) 

说实话,虽然养了两个孩子,但依然每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孩子每天都有新状况,虽然有网络有朋友有老人有医生,但是,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谁也不敢给自己确切的包票,所以说,今天我写的内容,是我自己观察摸索的,俩被试验的小人,一个是童一哥哥,一个是甜妞妹妹!

 

最先是童一5个月时的一次感冒发烧,德国医生和孩子爸爸都坚持让孩子发烧三天,然后才肯开药治疗!做为一个新手妈妈,看着自己的小宝贝被烧得小脸通红,真的是暴怒加抓狂!医生解释说孩子需要建立自身的免疫力,而生病是很好的时机!让孩子抗三天,是让身体通过自身的机能来抗衡病菌或病毒的同时,增强免疫力!就像士兵只有经过打仗才能真正的锻炼自己,如果没有冲锋陷阵的机会,而是每次病菌病毒一来,马上吃药打针,虽说控制了疾病,但孩子的免疫力却不会有任何提高,反而下次有病来袭时,更容易中招!

 

三天,从我们自身的新陈代谢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周期,打个比喻:第一天病原体入侵,第二天,可能是保卫战最激烈的时候!第三天,强壮的孩子有可能自行康复,也可能病原体发动第二轮的进攻!所以第三天如果状况还很复杂,就建议马上带孩子看医生做各种检查并针对治疗对症下葯!

 

这次童心有些口腔溃疡,第一天伴有发烧,第二天发现牙龈也红肿,而且孩子一直在喊嘴巴痛!和孩子爸爸商量后,我们马上就带她看了医生!口腔溃疡不是大病,但如果发展迅速会殃及喉咙或呼吸道,那就比较严重了!上次童心腹泻一天,没有发烧没有喊肚子痛,所以我们也坚持到第三天,结果没看医生没给药品,孩子抗过去了!

 

童一4岁这个冬天,妹妹两岁,明显的感觉到两个孩子的体质都在增强,感冒也好,流感也好,抗到第二天基本就减轻了!以前哥哥在幼儿园,孩子们有感冒发烧,妹妹因为太小,几乎每次都难以幸免!这个冬天,首先是哥哥每次咳嗽两天流流鼻涕就没事了,小妹妹也不落后,每次也流流小鼻涕就算过去了!所以当童心的小朋友们(两岁左右)都在生病时,她却拥有了一个安全健康的冬天!

 

我个人觉得,这俩孩子现在的免疫力都增强了,除了他们的饮食和户外活动,当然,遗传也许也有帮助(大侠从小也是比较皮实的孩子)但童心的免疫力绝对是训练后提高的,小妞4个月左右就被传染感冒发烧,没办法,家里两岁多的哥哥那时刚进幼儿园!1岁左右的冬天几乎是哥哥咳嗽她就咳嗽,哥哥发烧她也发烧,从不拉下!包括今年这个冬天,还是每次都会受哥哥影响!但是,庆幸的是,哥哥在日益强壮的同时,小妹妹也更禁得起风吹雨打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人们对孩子发烧都比较担心,总觉得一发烧就最好马上退下来,不然就会烧成肺炎!事实上,孩子们没有那么容易被烧成肺炎,如果孩子情绪很好,也没有“高烧难以控制的迹象”,父母就可以先观察,记得烧过39度就给孩子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烧药!医院和医生,不能全相信他们,自己的孩子,妈妈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关于退烧药:

国内一般医生说38.5度给退烧药,我们家一般根据情况都在39度后再给药!如果孩子情绪尚好,就让孩子多喝水,有时加一点苹果汁,通常喝两三瓶(大约两三百ml)后,孩子的不适就会缓解很多!孩子发烧,在夜晚一定要多加监控,一般深夜时段体温容易升高,父母除了及时物理降温,同时监测体温,超过39度就需给退烧药!(我们家俩孩子一直用退烧栓剂,用药很配合,体温也量肛温,准确方便!)(另外,苹果汁性平,还有解毒功效!所以平时不得已我们就上苹果汁,尤其感冒发烧时,有些甜味孩子容易接受,是保证足够饮水的一个方法!我们习惯纯苹果汁兑水,兑到无色,很淡很淡!)

 

说说医院和医生:

质疑医生是因为每次问诊结束后给出的诊断:“先开点消炎药吃吃看吧,不行再来看!”,什么叫试试看啊?您如果连病毒还是病菌都没搞清楚,开什么消炎药啊?童心早期有过两次发烧,后来还是我们自己发现那是孩子出牙引起的,医生当时的诊断是“估计是扁桃体发炎引起的!”还是给了退烧药和消炎药!还有孩子一生病,医院几乎千篇一律给吊盐水:输液是血管注射,是让药液或补充液最快的发挥疗效的一种方法,所以病危或高危时通常使用输液的方式及时抢救,问题是我们的孩子都是正常的生病啊,为什么,医生一上来就这么大动作来治疗我们的心肝宝贝呢!

 

关于发烧:我们不能一发烧就对医生下指令:“你快点让孩子退烧!”,发烧是体内的白血球伙同免疫力奋战入侵的病原体时引起的体温升高,发烧,说明孩子的自身防御体系在工作、在起作用,你一来就不问青红皂白输液吊盐水,杀菌、消毒,问题是那些抗生素/抗菌素,他执行的标准是格杀无论:就是不管你体内的好细菌、坏细菌,都全消灭!所以说如果是一般的发烧,未必就要急着吃药退烧。在通常情况下,吃退烧药只是让病人觉得舒服一些,无助于身体康复,反而可能还会有所延误。

 

不是我胆子大,也不是我有定力,而是我明白了一个严重现象被导致的原因:“很多孩子一有不适就去看医生,一看医生就被吊盐水,最后孩子的体质会越来越弱,越来越敏感,结果任何的风吹草动,他都会中招:各种流感逃不过,季节更迭气温变化也躲不掉,到幼儿园由于孩子多,循环交叉感染,很多孩子几乎整个冬天就没断过咳嗽、流鼻涕、发烧!”

 

相信现在的妈妈都有足够的医学知识,而且也很容易接受更科学的育儿方法,但周围的习惯势力、各种权威、批评指责、尤其无助的孩子从活蹦乱跳变得蔫不拉叽,这都是挑战新手妈咪自信心的超大阻力!还有来自家里老人质疑,我们家的外公、太姥姥、姑奶奶,都从好言规劝甚至到最后发了脾气:“有这么当娘的吗?孩子生病不马上看医生,烧出问题就晚了!”,尤其孩子外公,他恨不得一脚把我和孩子踹到医院去!!我们的孩子阿姨每每也很焦灼,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不停的嘟囔:“请带孩子去看医生吧!”

 

我搜了一些相关内容,都是支持“抗三天”论断的,来自网上:

1,关于孩子的免疫力

摇篮网的育儿专家介绍说:“6个月宝宝的免疫系统还不完善,主动免疫能力差,妈妈给予的免疫力有限, 2岁以下宝宝的免疫力尚不足成人的一半;这在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不安全期”。宝宝6个月既是病菌入侵的易感时期又是对培养锻炼主动免疫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家长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可以有助帮助宝宝提高免疫力的发育,减少宝宝患病的几率。

 

人们通常把人体对外来侵袭、识别和排除异物的抵抗力称为“免疫力”。人体的免疫力大多取决于遗传基因,但是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如饮食、睡眠、运动、压力等。其中饮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因为有些食物的成分能够协助刺激免疫系统,增强免疫能力。如果缺乏这些重要营养素成分,会严重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机能。

 

2,输液、吊盐水的常识

比如你感冒了,世界上还没有任何治疗感冒的药,但可以用提高免疫能力,让身体尽快生成该感冒病毒的抗体,就需要营养,那就葡萄糖吧,直接输进去,比啃甘蔗快!.或者在盐水里面加一点抗病毒的药,比如清霉素等.。一般病人是不需要输液的,除非胃口不好,吃不下,喝不下或昏迷等,或希望尽快好起来,输液因为药直接进入血管,很快就到全身;吃药要经过胃,打针要经过毛细管扩散,相对都比较慢。

有责任感的医生是不建议输液的,因为长期输液,药液对血管的刺激相当大,容易产生很多心血管疾病。普通感冒完全不用这么急,只要把烧退了,炎消了,就等它慢慢好。感冒不是用药治好的,世界上没有治疗感冒的药。感冒是自己体内康复的,我们所做的治疗只是给我们的免疫系统创造条件而已,比如康泰克,感康,广告说治疗感冒,但您看它药盒功能,是缓解感冒症状而已.

 

3,感冒为什么发烧??

其实发烧本身不是病,而是生病的症状。发烧是人体在遇到病原体入侵时产生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有很多种原因能够导致发烧,最常见的是病菌、病毒感染。这些病原体进入体内后,引起了一连串反应。它们遇到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一种白细胞),刺激它释放白细胞介素之类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随着血液循环到了体温调控中心,刺激那里的细胞释放出前列腺素E2。前列腺E2会使感热神经元的放电速率降低,或者说,把“正常体温”的设定值给调高了,让身体觉得体内热量不足,于是就要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肌肉运动是增加产热的一种快速方法,因此发烧的人会不由自主地颤抖。为了减少散热,皮肤的血管收缩,那里的血液被送到体内深处,因此发烧的人会觉得发冷。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等药物能够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因此它们是很有效的退烧药。

 

4,出汗是因为退烧!

吃了退烧药,或者病好了,烧退了,体温设定值恢复正常,身体要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就会出汗。所以退烧会导致出汗,但是许多人却倒因为果,误以为是出汗导致了退烧,因而在民间流行着这样的土办法:发烧后多穿衣服、多盖被子,捂出汗来病就会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