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服用中药,对增强中药的治疗作用,降低副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中医在处方前一般都要深思熟虑,针对疾病的寒、热、虚、实,以及疾病是属阴还是属阳,归哪条经络哪个脏腑,该使用寒药、温药、热药、泻药、补药,以及引经药,或寒热共用,或用升药、降药等都予以慎重考虑。药不在贵,能治病就是好药。如何将医生的辛勤劳动化作丰硕的成果呢?这需要病家给予配合。
拿到中药处方,一般医生会叮嘱一下:药需文火熬煮多少时间,或急火几分钟即可;或要求服药的时间是清晨、或午后、或饭前、或饭后,以及服药时的忌食,或同服西药须注意的事项。细心的病家也往往会加以询问。
这里简单谈一下服用中药的常识,具体还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因为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处方有不同的要求。
一、煎中药
首先要将中药用冷水浸没一小时以上。另包先煎的药一般是矿石类如紫石英、生石膏等,或角质类如水牛角、鹿角片、山羊角,或有毒性的,如附子等。先煎的要煎1—2小时,具体可看包装袋上的说明;后下的一般是发散的药,如生麻黄等,或芳香类药,如砂仁、沉香、檀香等,以及某些泻下类药,如大黄等。后下药在中药即将煎好前3—5分钟时加入即可,也须仔细看包装袋上的说明。中药在浸泡后先用急火煮沸,然后用文火熬40—50分钟,倾倒出药汁为头煎,然后加热水再熬40分钟左右,为二煎,将两次的药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服用。
二、服中药
服中药一般不能空腹服。不能听信所谓空腹服药效果好(补膏类除外),大多中药是应在餐后半小时—1小时服用较好。服用中药期间,要忌食生、冷、辛、辣等有刺激的食品,食物以求清淡。同时在服用中药时大豆类食物、面粉类食物易在胃中产生气体,所以一般建议少食,或服用中药和进食这类食物相隔4小时左右,减少腹胀不舒的可能。
虾、蟹、绿豆有解药的作用,因此在服药期间建议不要实用,对于鱼腥类也建议少食,以免影响药效。对于银屑病类的病人更不能饮酒,忌食辛、辣、油炸及牛、羊肉等,这是中医认为有些食品会引起某些疾病的发作,俗称这些食品是“发”的,现在来说某些病对某些食品特别易过敏,具体哪些病不可以吃哪些食品还应听医生指导。
在服用中药时豇豆、刀豆、扁豆等不需忌口,这些豆类可以食用,但要注意的是,这些食品要煮熟、煮透,防止半生不熟引起中毒。如果饮食不注意,以至发生问题以为是中药的副作用那就冤了,甚至误会医生的处方,所以千万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