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中作为中医代表的万峰和何裕民教授与方舟子先生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在这纷乱的场面中主持人陈蓉临阵不乱,能够稳住场面,很使我敬佩。
对于万峰和何裕民教授主张发扬光大中医事业,我觉得那是不该有疑议的,不用多说,而对于方舟子先生提出的反对中医的观点,我觉得他只是代表了少数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有如三只井底的青蛙在看天:一只青蛙说天是蓝色的,一只说天是白色的,还有一只说天是蓝白相间的,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坐井观天的故事的延伸。
中医,严格来讲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人们在劳动、生活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医学瑰宝,千百年来为繁衍中华民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皇帝内经》是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也是古代文人所喜爱的经典,它表面上给人的印象是本医书,实际上它还讲述了天文、地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是现代医学教科书中没有讲述的,而在边缘科学中刚刚被科学家认识到的。在实践中天气的变化、月亮的盈缺、潮汐的涨落……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有伤痛在身或患有类风关、红斑狼疮、硬皮病的病人会出现相应的反应,因此中医认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对疾病的治疗应该有相应的变化,这就形成了有经验的中医师的临诊重要手段,俗称为经验医学,它是用宏观的方法观察自然对人体的影响,这些不是个案,是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的(现在这样的中医师是越来越少了,对发展中医不可不说是很遗憾的事)。而西方医学,也有称现代医学或是西医学,则是从微观中观察了细菌、病毒、基因对人体的影响。我认为中医和西医由于观察的方法不同,是没有可比性的。如能利用现代医学手段:如生物物理、生物化学手段来研究和揭示中医宏观观察治疗中的奥秘,来奠定我国的新时代医学,使二者有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我认为是很有好处的,这是造福于千秋万代的大好事。
中药的毒性问题在历代的中药书中都有注明某药有小毒或大毒,或某药与某药合用会产生毒性,或者如何炮制能减轻毒性,古人总结后编了“十八反”歌、“十九畏”歌,连电影明星、大导演张国立先生也会朗朗上口(我真希望他能执导出新的反映中医历史、中医历史人物传记类的好片子,为中医走出国门打下舆论基础)。而现在的中成药中未加注明,这是管理上的问题,不能看作是中医本身的问题。现在有好多西医也在开中成药,要知道中成药也是中药,在不了解中药特性的情况下开中药,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态度,如,同是感冒病人,中医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你西医如何辨认?同是感冒退热冲剂又该如何服用?!!有的西医让尿感病人长期服用三金片,让有肾结石的病人长期服用排石冲剂,当影响了病人的肾功能、出现了尿蛋白,就指责中药有毒性、中药不科学,这合理吗?!!同样,如果中医在不了解抗生素的情况下乱用抗生素而引起药物性肝损伤或体内菌群混乱,能说是西医不科学吗?我认为抓住一点,随便扣上“不科学”的帽子,这是很片面的
方舟子先生对中国的针灸也是不屑一顾的,认为针刺麻醉就是简单的神经反射到脑内脑啡呔所起的作用。那么方先生如何解释不同穴位点对不同部位手术麻醉所起的作用不同呢?经络和穴位是中医学针灸中的重要部份。我认为古人所讲的经络确实有方先生所讲的神经的反射作用,但是应该说经络在古人的文献中有明确记载,经是经脉,络是络脉,经可能是和现代所说的神经有一定的关系,络脉可能是现代解剖学中所说的动脉、静脉、淋巴管等,这些问题在我1996年11月参加的香山科学会议上已有所提到(参见http://www.xssc.ac.cn第65次会议——经络研究的进展与未来,我的发言参见华夏杏林博客:http://caideheng.blog.sohu.com)。不论怎么说,古人是够伟大的了,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许多与现代解剖相似的组织、功能,认识到通过针刺可以镇痛、可以治病。而在六、七十年代也是西医揭示了针刺可以使大脑的脑啡呔产生镇痛作用,应该说这就是科学,也从另一方面来证明方先生自己的反驳中医不科学是那么苍白无力。几千年前古人的理论指导实践,进入临床为人治病,今天有科学家通过努力为之证实,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这就是古代科学与现代科学结合产生的发光点。
中医的科研工作难度很大,也确实存在科研成果能真正用于临床的不多,这是和现在的中医教育体系、科研制度有关。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手段来研究中医这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所以我也希望方舟子先生能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如何利用你生物化学的专长来帮助中医的发展,这是积功德的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