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后,我才知道,“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炎热如同下火,而是天气开始转凉。
印象中,第一次听到这个成语是在一部电影中,是不是和同名电影《七月流火》》有关已经记不得了,毕竟那年我才11岁。
11岁的我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早已经离开父母身边,跟着爷爷奶奶读书。我是多么喜欢暑假啊,那样我可以天天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暑假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啊,每周单位还能放一场免费的露天电影。在那个电视机还是稀罕物的年代,电影是非常让人期待的娱乐方式。只记得那年夏天的一部电影里,不仅出现过“七月流火”这个词,还有一个文质彬彬戴眼镜的中年爸爸和女儿的温馨对话的片段,下一个镜头切换,就是爸爸去世了,女儿永远失去了疼爱她的爸爸。这一幕对我来说,电影情节已经不重要了。最爱的人会死吗?我最爱的人会死吗?终有一天妈妈也会离开我吗?电影散场回家后,我还纠结在这个问题里,忍不住问了妈妈,有一天她也会老,会死吗?她笑着回答我当然会老会死,而我却哭得稀里哗啦。七月流火这个词和我妈妈早晚会离开我这个事实就这样印刻在记忆中。
我在父母身边生活的时间很短,所以我缺乏安全感,对事比一般的孩子敏感。那时年少,那时父母都年轻,年少的我也许只是一种孩子气的理解和悲伤,伤别离。小别离小伤感,没有遇到大别离,只是想象一下就觉得伤感到不能接受。成家后,远离了家乡,每年的探亲既有欢乐也有无奈。家,还是那个家,可父母却一天一天衰老。有时候,临睡前我会在厨房转一圈,看看洗刷干净归类摆放的锅碗瓢盆,想象一下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一天天渐老了,有一天这空间就不属于他们了。我克制住努力不想这些,尽量享受眼前的团聚生活。
后来,随着他们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死亡的信号很近,我从理智上能接受现实,但情感上的痛苦却难以表达。爱别离啊,而且这一次的别离如此长久,怎能让人不悲伤?
一个闷热的凌晨,爸爸在睡梦中离去;一个初秋的傍晚,妈妈因病离去。生死别离,离我就是这么近,又这么无奈。
我不知道我能对11岁的那个我说什么?去纠正对“七月流火”的理解吗?还是告诉她,有一天她会长大,长大的同时父母自然会衰老;她会成家育儿,孩子长大的同时她也会衰老,有一天她也会死去?
转眼又是七月,处暑一过,暑气不再嚣张,江南的早晚也出现了些许凉意。年过半百,不知不觉经历了那么多,有些事情也能想明白,事实也在努力学会接受。人生不过三万多天,经历而已。
七月流火下,继续变得温和通透,继续好好地活着,为爱我的人,为我爱的人,更为我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