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6/middle/4a0f0ccegbae259a3c70f&690
《紫藤遗香》
虎坊桥东,珠市口西街北侧有着一个灰砖院落。若不仔细,路人的视线大多会被一旁巨大的晋阳饭庄所吸引,而忽略了这灰扑扑不起眼的门庭。这座院落,便是清乾隆年侍学大学士礼部尚书纪昀(字晓岚)的故居了。
走上人行道边的台阶,便站在了晓岚故居门前的天棚下。最惹人注目的便是门庭东侧那一大株紫藤,藤蔓交错,漫漫地爬满了整个天棚和周边的院墙。虽未到新枝吐绿之时,但依旧能够让人感受到她夏日里的绿藤荫凉、紫蔓垂香。
紫藤根前,有宫常题《紫藤碑记》一块。记载了紫藤系纪昀亲手种植,200多年来,所幸总有老根发新枝,故依旧生机盎然,每年五六月间,绿茵葱郁、紫花如云,就象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所记载的“其荫覆院,其蔓旁引,紫云垂地,香气袭人”。60年代,老舍先生为观赏此藤曾多次到过旁边的晋阳饭庄,品晋风、赏紫藤,赋留七绝一首:“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
进得院落,发现两进的院落实在狭小,长宽不成比例。听导游介绍才知道:原本占地十余亩的纪宅随着其身后的家道衰落、世事变迁,房产大多为生活或变卖,或出租;加之建国后周边的扩建改造,现存的院落已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东西两厢的庭院早已不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两侧邻墙的连廊了。狭小的庭院着实让我诧异,深感惋惜!但仔细想来,纪昀终究不是贪腐之流,其故居是不可能与恭王府偌大的宅院与奢华相比较的。
说是两进院落,实则一进,唯一保存完整些的便是当年的客厅和与客厅隔庭相对的“阅微草堂”了。两处堂屋之间的庭院不大,除了前面提到的邻墙连廊外,一纵一横两条石径把东西南北相连,也把庭院划分成了四小块。正中间横卧一块普通的太湖石,四周则种了些冬青、腊梅、箭竹之类。唯一特别的是,庭院的东北角,原阅微草堂门前,有一大棵沧桑古朴的海棠树,高数丈,枝条繁密。老北京的四合院,去的多了,你会发现大多的庭院里都种着石榴树,寓意多子多福。北京胡同里的老人们也常用这样的俚语形容四合院的特点: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这颗硕大的海棠显露着主人的脱俗,不禁让我联想到了后海边上的宋庆龄先生故居。宋庆龄故居的会客厅前也有着两颗海棠树,每年海棠果成熟之时,宋庆龄都会摘果制酱。
这棵海棠老树,也有二百余年历史了,虽饱经沧桑变迁,但依旧每年春花、夏果、秋实、冬落。暮冬已尽,春风正疾,你依然还能看到去年的落果铺卧树下,残红尤存。宫常《海棠碑记》记载,这棵海棠树是纪昀为纪念初恋的文鸾所栽。其中,还埋藏有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纪昀小的时候,父亲远方赴任,把家眷留在了故乡。因此,纪昀经常到他的四叔家里去玩耍,无意间认识了婢女文鸾。两个孩子经常一起在海棠树下嬉戏,两小无猜,情愫暗生。后来,纪昀随父亲到了京城,临行时送文鸾一扇坠以寄托相思。几年之后,纪昀返乡赴考,两人重聚。此时的文鸾已亭亭玉立,浅通诗书。二人常以海棠吟诗作对,情深许许。纪昀的叔母自幼疼爱纪昀,也喜欢文鸾的聪慧伶俐,有意要把文鸾赠配给纪昀,并为文鸾添衣添饰。由于年岁尚小,未得功名,于是纪昀返京苦读。但文鸾的父母却因贪起念,逼得文鸾抑郁成疾,不治而亡。数年后,纪昀高中解元,欲迎娶文鸾之时惊闻噩耗!为着这段纯美的春恋,纪昀万般恸怜,手植海棠,睹物思人,一生相随。并以诗寄情“憔翠幽花剧可怜,斜阳院落晚秋天。词人老大风情减,犹对残红一怅然”...
静坐阅微草堂,倾听春风叩窗,一边品饮着用红参蜜枣制成的晓岚茶,一边和着午后阳光信手翻看着2004年重印的精简线装版《四库全书》。轻读经、史、子、集里那一篇篇传世佳作,轻抚那一排排的凝重的文字,“文思不如情思长,泪痕总比墨痕浓”,感受着文彩风华,感慨着世事变迁,感念着温暖常存!
http://s3/middle/4a0f0ccegc0ab104aa872&690
http://s2/middle/4a0f0ccegbae23dbfa9c1&690
http://s5/middle/4a0f0ccegbae25df2e044&690
http://s7/middle/4a0f0cceg7916a34815f6&690
http://s14/middle/4a0f0ccegbae262f5124d&690
http://s6/middle/4a0f0ccegbae26586e8c5&690
http://s12/middle/4a0f0ccegbae26867196b&690
http://s7/middle/4a0f0ccegbae26b2ec536&690
http://s15/middle/4a0f0ccegbae26cdf8a7e&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