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什么是菩萨,什么是众生。老法师就菩萨这两个字就可以讲整整一天。这句话实际上告诉我们对待因果的两种态度,畏因是正确的,而畏果就显得愚痴了。
先举个例子,《手机》这部电影大家都看过了哈,里面严守一和费墨虽然是师生,但在对待婚外恋这件事情上两者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剧本严守一发生了婚外恋,离了婚,然后又找了又搞婚外恋。最后,怪罪于手机,把它扔到了火里。这是畏果。事情发生后,后悔自责。
相反来看费墨,虽然他也因为审美疲劳一度走到婚外恋的边缘,房间都开好了,但是费墨是对的,他最终没有迈出那一步,畏因。他洞察这些因果关系,在因出现后,心有所察,最终阻止了结果的发生。
电影剧本最后虽然两个人都没什么好的交待,费墨出国了,杳无音讯。但是刚才的分析不难看出,他们俩对于因果的领悟的境界是不一样的。
胆囊炎这个病,得了以后很害怕。畏果。原因是不吃早饭,以后就应该畏因,从坚持吃早饭做起;痔疮,很麻烦,得了以后,畏果。原因是喜食辛辣,久坐。应该畏因,少吃辣,多运动;肠胃不好,畏果,看病开药不能治根;应该畏因,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早起一杯水,一天八杯水,定时吃饭,八成饱。
只有畏因,才能够防微杜渐,才能够从点点滴滴做起。而畏果,通常只有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后才警醒。
不能和别人一样买房?不能和别人一样买车?不能和别人一样有钱?为什么?为什么?问题是结果,找的是原因。结果出来才提问,原因缘自点点滴滴,早就要有所准备。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揭示真正的大智慧,不是神通不是变化不是机关算尽的聪明,而是洞察世事的学问。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背后的原因心理都已经了如指掌,何患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掌舵前行?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另外一方面,还揭示了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可以从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各方面的因缘变化来适当调整航向胜利前行。又或者对不可避免的原因出现造成的后果早有预料,成竹在胸。这样的人,不是神机妙算是什么?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果传承,不可不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