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付笑谈(盛夏情怀四十三)
(2022-08-12 00:09:24)分类: 生活随笔 |
秋月付笑谈
—写在农科四十年
默默地思量:
心在哪里安放?
总想总想把她遗忘
——中农科的信息化与那小小的网。
老办公楼、新办公楼、图书馆楼,再加上海外中心……
还有那12000职工同行!
心在哪里安放?
站在南门看到北京体育馆的后窗,
出西门就见眼前郁郁葱葱的杨柳两行,
或是
天天饭馆【注1】的蛋汤,
或是,
驰骋在内蒙草原【注2】看到的牛羊……
心在哪里安放?
出生在鲁东骈邑【注3】,
东镇龙湾【注4】水旁,
想到袅袅烟绕的“三孔”【注5】,
几千年
伴着冬去春来,
文化的浸润日久天长。
或是
儿女绕膝,
安座在父母的床前
生活本来就惬意舒畅……
心在哪里安放?
流转的时光,
叩拜着敬畏的上苍,
果园(大院的树林)、平房【注6】,
商店、饭堂【注7】……
过过往往。
起步、奋进、追赶、超越,
安全、温饱、脱贫、小康……
那是农科人的理想。
我多想多想,
淙淙之水在贫瘠的黄土高坡上流淌,
那泛白的盐碱地,
长出绿油油的小麦、玉米、高粱。
我多想多想,
让耄耋老人,
捧着白花花的棉绒,说
这辈子再也不愁,
穿上不是“洋布”的衣裳
我多想多想,
手拿把攥着农科命运的同伴,
干就干,享就享,
冲就冲,浪就浪,O(∩_∩)O哈哈~
农耕文明的长河,
不再是我们这辈人的恐惶。
啊,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浪,那是
铜墙铁壁,
民族脊梁。
生生不息的农科人,
在华夏广袤的土地上,
一定会闪射发出该有的光芒。
莫彷徨,像细小的灰尘一样
起起落落,
驻足在祖国的土地上。
心,不需要安放,
只在这辈子走过的地方,
无怨无悔,
山水激荡,
心,就在挥洒的过程中——
闪耀出熊熊烈火般的光亮!
【注1】80年代西门北侧第一个民营的小饭馆,节假日院里的单身汉光顾的地方。
【注2】80年代第一次去草原(草原所基地),纵马驰骋留下很深的印象。
【注3】骈邑(音:pian
【注4】东镇指沂山,俗称小泰山,为五镇(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中镇霍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之首,相传为宋太祖赵匡胤奠基帝业的战场之一。龙湾指临朐的一处景点“老龙湾”,占地数百亩,一年四季恒温泉水,其中景点“铸剑池”相传春秋时欧冶子在此铸剑而得,三个斗方大字为明道人雪蓑亲书。
【注5】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儒客朝拜之圣地。
【注6】80年代初的办公地点,西门南侧的平房(泛太大厦现址靠南),先是预制板拼接成房,后是双层胶合木板拼接成房,四面透风、下雨就漏。
【注7】5号楼对面的小百货,平日光顾的地方。老灰楼一层的职工食堂(已拆)。
初稿:2022年1月11号(三亚)
修改:2022年7月26(北京)
PS: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青山依旧在,秋月付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