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和平民百姓喝酒的不同境界(盛夏情怀 十一)
(2009-07-08 12:12:34)
标签:
杂谈 |
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社会既然有了酒,就有了喝酒的人群。我们常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在喝酒的人群中也就有了各自的“酒群”。很自然,不同的“酒群”在喝酒的过程中,虽然演进有别,也会产生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境界”。
所以,酒这个东西,对不同经历和目的的人意义完全不同。酿酒者也永远无法预知他的这坛酒将产生什么样的功效。真是神奇的液体-酒!
先说说文人墨客喝酒的境界。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因为,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喝酒的这个境界则是酒至酣处,心雄万丈、脸飞红霞。此阶段,飞觞杯交,颐指气使,最来“感觉”的时候。“人生难得几回 醉”,“人生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什么什么的,反正是狂语迭出,唾飞沫溅,一付一醉方休之气势。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喝酒的喝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个境界,那时的酒,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已经不在是酒,而在一种“精神”了,长歌当哭,狂醉似醒,繁华销尽,浮躁渐去,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曹操的“人 生几何,对酒当歌”,这些精华,都出自这一境界。
再说说老百姓喝酒的境界。
俗话说得好,“无酒不成筵席”。所以,人们在一起欢乐的时候,酒少不了;人们在一起聚会的时候,酒少不了;人们在一起商讨工作的时候,酒少不了;人们在一起谈论合作的时候,酒少不了;就连相爱的人儿约会的时候,酒也不会少,那结婚宴席上,就更不会缺少。
孔雀阶段,此其一。
此阶段大多高屋建瓴,侃侃而谈,有很强的表现欲。犹如孔雀开屏。
这时候,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不管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不敢大动作灌水,显得比较“礼貌”和“懂事儿”。
猴子阶段,此其二。
此阶段有点喝过了,表现为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上窜下跳,恰似多动症。
这时候,“雏鸟”羽翼渐丰,已进化成“鹰隼”级别。打字飞快,BBS和聊天室也论“混”了个“脸熟”了,静时也还如处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动时则如脱兔,呀、哈、呵、吗、拉、吓,招式齐出,胡搅乱打。三峡决堤,水漫金山,一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架势。
狮子阶段,此其三。
此阶段明显喝多了,表现为易激怒,好逞勇斗狠,那可是酒壮怂人胆了。
这时候,“我”是雄鹰展翅,比每一个人都受欢迎,每一个人都愿意和“我”说话,“我”愿意和每一个人说话,但是“我”说的都是对的。嘴上豪言壮语:“干了!酒个嘛,水个嘛,喝个嘛,醉个嘛,倒个嘛,睡个嘛,干!”,大有“太行”、“王屋”二山,我一人能背矣!有了这个胆子,怪话、牢骚、骂娘、小道消息应有尽有,都跳跃在BBS上,全然不顾谁是谁。
注:题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