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金莲寺与定光佛清流旅游 |
分类: 文明清流 |
金莲寺与定光佛
文/江天德
常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位于清流城东约四公里的千年古刹金莲寺,是闽西著名的佛教胜地;这里神话传说,远近闻名;四季佛事,香客如云。
史料记载,金莲寺始建于唐武德三年( 公元620年)。传说是云谷僧人云游至此见风景秀美,便在这里修行和修建寺庙。遗憾的是当时庙建好后,没有水源。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定光圣僧也云游至此并担任住持,他继续扩建寺庙。清流县志记载:相传金莲寺“旧无水,定光佛至飞锡,凌空七日复返,始有泉涌。其夜,风雷大作,雨水滂沱,僧惊避迟。明视之,庵推出谷口,其下飞瀑数丈如珠廉,至今莫寻其源”。古时清流文人曾著文:“有圣僧到此住持,修建寺庙,地下水始涌出,汇成激流瀑布。清夜听泉,常疑是三春暴雨。”定光圣僧把此地命名“灞涌岩”,寺庙也命名为“金莲寺”。“灞涌金莲”因之而起,成为清流的古八景之一。清流人感叹定光佛的神通广大,在庙里设古佛殿供奉着定光圣僧的塑像一座。其像面貌慈祥,形态逼真。当地人称“古佛公公”,便是定光圣僧、定光佛了。关于定光圣僧的传说,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定光”条曰:(佛名)梵名提洹羯佛,Dipamkara,译言锭光佛或然灯佛。有足曰锭,无足曰灯,作定非。释迦佛尝称为儒童。此佛出世之时,买五茎之莲奉佛,因而得未来成佛之别记。《大智度论》曰:如然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旧名锭光佛。《瑞应经》卷上载:锭光佛时,释迦菩萨名儒童,见王家女曰瞿夷者,持七枝表莲灯,以五百金钱买五茎莲奉佛。又见地泥泞,解皮衣覆地,不足乃解发布地,使佛蹈之而过。佛因授记曰:‘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从上述记载可知,定光佛即然(燃)灯佛,因其点化释迦菩萨而成佛果,当九十一劫时,将转世普渡众生。
定光古佛将转世普渡众生的传说,在五代时期就有流传。宋人朱弁在《曲洧旧闻》(卷一)中说道:五代割据,干戈相侵,不胜其苦。有一僧,虽佯狂而言多奇中。尝谓人曰:“汝等望太平甚切,若要太平,须待定光佛出世始得。”至太祖一统天下,皆以为定光佛后身者,盖用此僧之语也。
定光佛的神话传奇在客家有五种说法:一是除蛟伏虎,为民除害;二是疏通航道,寻找泉水;三是祈雨阳;四是为民请命;五是神通广大。定光古佛神奇灵验,以上五种说法皆有故事,人人称道。大文学家苏东坡赞道(开庆《临汀志》卷7〈仙佛〉):“定光古佛,不显其光,古锥透穿,大千为囊。卧像出家,西峰参道,亦俗亦真,一体三宝。南安石窟,开甘露门,异类中住,无天中尊。彼逆我顺,彼顺我逆,过即追求,虚空鸟集……”定光古佛神通广大,佛法无边,救苦救难,被客家人尊称为是能带来好运的吉祥神,庇护客家百姓的保护神。相传宋真宗时,有一次在京都设宴请全国高僧,在皇帝面前无人敢就坐。定光佛姗姗来迟,进殿后就大大方方地坐在皇帝的对面,宋真宗感到惊讶,问道:“大师从何处来?几时起行?”定光佛答道:“今天早上从汀州来。”真宗不相信,又问:“汀州太守是谁?”答道:“是胡咸秩。”宴毕,真宗故意叫定光佛带一些斋饭赐给胡咸秩。斋饭带到汀州还不会冷,胡咸秩惊诧万分,上表谢恩。真宗接到胡咸秩的表文后,才相信定光佛非等闲之辈,称之为“现世佛”。 定光佛圣诞在农历正月初六,每年的这一天金莲寺便热闹非凡,香火极旺。
金莲寺因定光圣僧的传说而闻名,更因胜地风景秀美扬名四方。金莲寺在宋绍兴六年(1136年)重修殿宇,元至正四年(1344年)又进行翻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创建佛庐。后几次被火焚毁又重修。现在所见庙宇是1980年后重建。寺庙依山傍涧而建,寺庙前山路逶迆曲折,四周茂林修竹,古木参天,清幽寂静,寺外流水潺潺,花香四季。进口处是一条典雅优美,精巧秀丽的九曲回廊屋桥,桥下的深谷中,立着十几支水泥灌筑的四方立柱,支柱下的溪水穿桥而过。回廊屋桥两边林木荫隐,隐天蔽日,更让人体会它的优雅绝胜。欣慰的是,现在小汽车可直接开到寺院门口,交通极为方便,是游客、香客休闲游泳观光的好去处。在金莲寺另一入口处(古道)建有一座凉亭,名为“新安亭”,古为“怀古亭”,是近代一余姓善人捐资重建。假如您光临该寺,站在“新安亭”亭外看风景,清流县城尽在眼前,一览无遗。寺庙后的山壁上是一片毛竹林,新竹正在开枝,皮青肌嫩,亭亭玉立,风景独特。金莲寺寺庙分别建有古佛殿、观音阁、大雄宝殿和天王殿等殿堂,布局合理,错落有致,飞檐画栋,慰为壮观。寺外一副门联“未入门时先浣手,到来寺外且静心”。门额横匾“金莲寺”三个大字是赵朴初先生于1991年应清流县的邀请,亲笔手书(他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当代著名书法家),书法运笔遒劲,苍劲有力。明代吏部尚书清流人裴应章夜宿金莲寺,为金莲寺题写一副楹联:“泉声夜夜三春雨,山气时时五色云”。
这联意十分贴切金莲寺的环境特色,语境优美,意味盎然。裴应章(1536——1609年)是清流城关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任太仆寺少卿时,曾出使辽国,回朝后即呈奏著名的《防辽表》,提出屯甲励兵、修明政治、爱护百姓、防辽入侵的主张,深获当朝嘉奖和采纳。任太常寺少卿时,因平叛郧阳内乱有功升任户部侍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任吏部尚书。裴应章为官清正,朝堂之上,不畏权势,力持正义,深得同僚敬重。为加强居京福建人士的联系,他主持在北京创建汀州会馆,该会馆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功成身退之后,他荣归故里,睦亲友邻,深受乡梓爱戴;逝后,被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号“恭靖”。在清流的许多地方,都留有他的题刻字迹。他的旧居门楼保存完整,在清流县城邮政局的大门对面,门楼上的石板门楣上刻着“尚书第”三个大字,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莲山寺万松阴,流水花开自古今。
几发青螺撑佛顶,半岩秋月印禅心。
满天风雨龙归洞,入座笙歌鸟隔林。
骏马神鹰无觅处,一声鸡犬在云深。
(2008年5月16日星期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