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老头,他很疼爱孙子,也爱跟孙子玩耍开玩笑。一天,他的儿媳妇在喂已过周的孙子吃奶。孙子很顽皮,不听话,在一边淘气。老头看见了,走过去逗小孙子取乐。‘乖孙:来吃奶!你不吃,我吃!’他见孙子不理睬,又说一句:‘你不吃,我吃!’老头说着弓着腰,伸长脖子,嘴巴凑上前去。意思是逗孙子,他要与孙子争奶吃。没想到,老头年老腿脚不利索,脚下一个趔趄,嘴巴拱在儿媳妇的乳房上。老头赶忙面红耳赤地离开。晚上,他的儿媳妇在房间里,哭哭啼啼地向丈夫告状。说:‘你的父亲、老东西,他很坏,竟敢吃我的奶。’儿子听了火起,来不及披衣,就从屋里跑了出来。破口骂道:‘你这老不死的,不要脸!竟然吃我老婆的奶。’老头在屋里回应道:‘你这不孝的子孙!你发什么火。是你先吃我老婆的奶,我再吃你老婆的奶!你还有理!’儿子听了哑口无言,灰溜溜地跑回房里去了。”大家都“扑哧”笑了起来。刚好,这时王月香端上来一大盘热气腾腾地瓜包,余明贤夹起一个,说:“你不吃,我吃!”一座人都把筷子伸向地瓜包,都说:“你不吃,我吃!”
王月香家欢声笑语,很是热闹。
“余副,你们在这里与民同乐呀!”温水根走了进来。
“坐下吃,坐下吃。”月香招呼道。
“我没有你面子大,二位大领导都到你这里。我家里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啊。”温水根摇了摇头感叹地说。“走走走,先到我家坐一下。还有旺根那里。家家都去走一下,与民同乐嘛。晚上看灯。有一百多桥灯。好看的紧!(方言:意思是值得看,好看。)”温水根一下子拉余明,一下子们黄爱,唯恐冷落哪一个都不好。大家看他是村书记,又那么热情,只好告辞王月香和温水昌,到村书记家走走。
温水根的家在山脚下。四间大瓦房,一字排开,在村里算是中等户。桌上的菜基本上是鸡鸭鱼肉,和时令瓜果类。大家坐下来,又是海吃海喝,互相敬酒。
“余副,明年我们村准备发展种植二百亩的毛豆,五百亩的烤烟。”温水根手端着一杯酒敬黄爱,脸朝着余明贤说。
“大种烤烟我不反对。这是县里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好项目。全村、全镇都要大力推广。至于你说的毛豆项目,我提三点意见供你参考。”余明贤在用牙签剔牙缝,他停下说。
“你说,我记着。”温水根点头说。
“第一,凡是农民不敢干的,要先找有胆识的农民试验探索经验;第二,凡是农民不会干的,要找有文化的农户做示范提供样板;第三,凡是农民愿意干的,村支部、村委会要组织干部去帮助引导、总结推广。明年的农民增收,烤烟这一块你们支部、村委一定要好好考虑、考虑。”余明贤数着指头说了三点意见。
“是是,我们一定,我们一定做到。领导的指示我也记下了。来,敬你一杯!干杯!”温水根乘机提议敬了余明贤一杯酒。
从温水根家出来。余明贤带着干部们到了村主任温旺根家里,温旺根去维持“迎龙灯”去了,不在家;他们又走了好几家村民,真正是酒酣耳热,酒醉饭饱。
过“圆冬节”看灯是不能少的,大家等着观看龙灯。
夜幕降临,在“噼啪”作响的鞭炮声中,“板龙”起舞了。前有唢呐,后有铜锣,气势颇为壮观,一时大街小巷鼓乐喧天,热闹非凡。村中牵头理事的扛着斗大的“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招牌在前面引路。
十一月十五日迎龙灯,是莲花村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这里的乡村灯会,人们称为“迎龙灯”,历史较为悠久。相传始于唐朝,盛于明代。不仅“圆冬节”有灯,其他村正月十三到元霄节也有迎龙灯。据有关资料记载:十一月十五日是土地菩萨的生日,人们笃信佛教,点灯敬佛,世代沿袭下来,逐渐演变成为今日的灯会,不过无论形式、内容到规模都有新的发展,潜移默化成人们丰收喜庆的活动之一。
“板龙灯”长短不一,有的村小,仅九十多桥(节),有的却长达一百四十多桥(节),今天莲花村共出灯一百二十一桥(节)。板龙由一桥桥段板组成,每段长约一米二,形如农家常用的长板凳,前后以活楔相连。每段上装有三盏彩灯,中燃红烛,外围以丝娟或花纸。家家户户根据自己的爱好,尽呈其艺,绘上五彩缤纷的图案。灯上插着天竺,柏枝等花卉,在彩灯的映照下,花花绿绿,争芳斗艳。龙头、龙尾为竹篾编制,精编细扎,装饰得绚丽多姿,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
人流夹着欢歌笑语,从四面八方汇来。置身其间,身不由已地随着人潮顺着“龙灯”流去。
你看:龙灯的色彩早已把四季的界限溶化,艳彩缤飞的花蕾一夜间争相盛开。国色天香的牡丹,冉冉池塘的金莲,凌风傲霜的秋菊,芳香馥郁的梅花......应有尽有,目不暇接。
是啊!一条龙灯连接天上与人间,过去与现在,悠久的历史被缩短。天上、人间的各路“人物”都来了;吕洞宾端庄文雅、猪八戒憨态可掬、关云长游目骋怀、李白举杯邀月......奔腾的骏马,开屏的孔雀,戏水的鲤鱼......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跃然灯上,别有一番风韵。
龙灯忽而挤进嵌着卵石路面的古香古色的小巷,忽而腾跃在堂皇而有气派的水泥楼房面前。不过最迷人的却是绕过清清池塘时的情景;此时,水上水下,花灯齐放;堤上舞姿翩翩,水中银龙摇曳,交相辉映。月亮,灯光揉和在一起,浮光跃金,看得人眼花缭乱,好一幅迷人的良辰美景。
一条一百多米长的板龙灯队伍,一人背着一桥板段,起码要一百多人组成。唯有齐心合力,整条“板龙”才舞得自如,凝集了巨大的集体力量,蕴含着社会生活的哲理。
舞龙灯是需要一定的能耐和技巧的,尤其是它的高潮——“盘龙灯”。一般在村中的大坪和晒场上进行,只见板龙绕圈旋转,越转越小,直到后来首尾并行,顺三圈倒也罢了,难得的是还要反三圈盘转。看那舞灯人脸上泌出的汗珠,就可想而知了。谁看了不赞叹!谁看了不倾倒!
这种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是男女青年私下约会的好时机。据说,从前小伙子看花灯,以谁家的花灯扎得漂亮,来判断谁家的姑娘心灵手巧,然后去登门求婚。纯朴的乡风,多趣的民俗,充满了诗情画意。
龙灯还要去邻村庆贺呢,看它渐渐地远去,宁静的夜晚,唯见“火龙”飘舞,分外醒目,似乎要冲破无际的夜幕,飞上天空;又如银河从天而降,让人们分辨不清是天宫的灯彩,还是人间的彩灯......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