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为何成为趋势?
(2012-05-09 10:01:06)
标签:
居家养老养老问题社区养老居家 |
分类: 健康 |
居家养老的优势到底在哪?居家养老到底涵盖多少类型?不同情况下享受居家养老,你适合哪一个?我们列举了两个典型的“居家养老”新模式,为您解答疑惑。
公办与私立的养老机构的资源无法平均,配额没法覆盖到所有需求的老人。如果不想离开家,但家人没有时间照顾,因为患病,普通的护工无法很好的照顾生病的老人,“上门服务”真的就能放心吗?
“虚拟养老院”—— 一个电话就能“居家养老”?
家住西小区的空巢老人周老今年已经85岁了,前不久,他起床后突然感觉胸口发闷,头晕眼花,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部手机,按下了手机背面的红色按钮。大约10分钟后,一名家政服务员按响他家门铃,将老人送到医院检查。
“虽然儿女们不在身边,但是有了这部手机,他们一点也不用担心我。”记者接过老人递过的手机观察发现,这部手机除了键盘字号较大,在背后还有一个红色按钮。除此之外,看起来并无特别。
上海市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主任赵家红介绍说,该手机安装有GPS定位设备,方便及时掌握老人行踪。老人需要任何服务,例如医疗、家政等等,甚至想吃什么菜、想找人散步,都能通过拨打手机获得相应服务。而手机的红色按钮键能保证老人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第一时间得到帮助。此外,像一键拨号、照明、广播等功能,也都是根据老人身体特点专门设计。
虚拟平台的“实在服务”,目前,上海新浦已经有300名老人住进“虚拟养老院”。在上海市区青岛花园、润城东方等小区里,数10位老人围着工作人员,争相要求加入“养老院”。
“当然,手机只是方便老人联系的工具。‘虚拟养老院’的核心实际是包括近20台电脑的后台——网络服务中心。”赵家红表示,每一名老人的详细资料都被录入电脑,这里就是一个指挥调度中心,它一头连着老人,一头调动着全市128个家庭养老服务机构、74个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员以及200多名社区志愿者。
笔者分析:很多老人面临着两难选择——想进养老院,却担心给子女带来不孝顺的名声;不住养老院,又因子女工作原因无法得到周到的照顾。而“虚拟养老院”正好让老人们既能足不出户享受养老服务,又能让他们的子女感到安心。
“虚拟养老院”的灵活与便利,没有服务项目的冗长菜单给人压抑感,不需担心老人在居家时,不会使用网络或看不清电话,“信息化养老技术”让老人有了需求的主动性。了解老人不如让老人了解自己的需求。
“居家养老”—— “走出去、引进来”
现在很多人对养老的选择更为谨慎,不是对价格的望而却步;就是对服务持有不信任。
让“居家养老”不只是停留在基本的生活起居上,如何让家人放心的同时,居家养老也能更灵活、更有质量,很多中老年人抛出了问题。
1.
带着疑问,记者选择了在业内口碑颇高的私立养老看护服务机构——-北京青松养老看护,“新式看护”的服务理念弱化了养老服务的机构化,确立了居家养老护理的“居家”理念。青松的养老服务是可以预约的,老人在入住医院后,便可以预约出院后“居家”的复健护理服务。
2.
很多老人,对养老院的宣传非常谨慎,子女们更愿意去养老的所在地去"考察、考察"。居家养老请护工的小广告,只能说是“碰运气。”现在专业的养老服务,能有专业资质的保障吗?青松的管理团队是由商学院毕业生、跨国公司经理人这样的年轻血液注入,引入了很多国外的先进经验。青松的看护资质确定在由国内三级甲等医院退役、富有经验的资深老年护理专家组成。
小编提醒:因为服务项目的价格大多定位比较高,普通家庭可能难以承受。如果家庭经济情况允许,在费用上能承担上千元的专业服务项目,家里有卧床和复健的老人,青松的专业服务,是可以去选择的。
3.养老院“服务”可以办“月卡”?
青松的办卡服务是一种新尝试,线上操作,在线还能查询,像一个微型的资料库,创新的同时,把服务加强,不失为一种双赢。
笔者分析:青松把“居家养老”更立体化,从电话预约到网上办卡等等,细化的上门服务内容,真正走进了老人家庭;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和看护技术,在专业长期看护与短期的上门服务上,青松把“服务理念”形成了人人敬老的服务态度。人性化的方面,青松以人为本,通过孝术培训帮助子女们在养老服务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提高自信能力,依靠内心的智慧,顺利的实现居家养老。发挥子女的主动参与作用,使子女拥有帮助老人顺利实现居家养老的能力和方法,增进代际的和睦。
总结:养老产业,调动最优的资源,推广养老的新方向,让老人遇到的“养老症结”得到解决,调配社会资源合理分配,这条路需要很长时间来走,进展虽慢,但养老体系中,随之诞生的“产业链”模本很好地折射出,行业的领军者开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链接:各城市“养老服务”新路子
全国一些城市创新机制、丰富养老服务形式,成功探索出“养老服务”新模式。
上海:打造体现人文关怀的机构照护模式,“感官训练康复”、“心身机能康复”、“怀旧走廊”及安全保护设施等应用,延缓失智老人认知能力衰退、提高生活兴趣和肢体活动能力、保障老人安全。
江苏:南京市鼓楼区由政府出资租赁闲置厂房,无偿用于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有效破解了中心城区养老服务场所紧张的难题。
黑龙江:黑龙江省推行公办养老机构“开门办院、延伸服务”,辐射社区居家养老,培训孵化民办养老机构。
辽宁:
探索农村养老新途径,辽宁省政府投资1.2亿元,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实现农村常年病人应托尽托的目标。
河北:保定市社区服务中心“12349”网络服务平台,有机整合各方力量,既满足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又实现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共赢,创新了机制,赢得了发展。
河南:河南省荥阳市积极推广公建民营模式,盘活国有资产,激发了公办养老机构的内在活力。
广东:广州市越秀区借鉴港澳地区先进理念,成功运营“一站式”长者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