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女人未必多说谎》
(2011-07-22 15:48:49)
标签:
杂谈 |
1934年1月8日上海《申报》的副刊《自由谈》上,发表了侍桁的杂文《谈说谎》。以为女人讲谎话要比男人来得多。这篇文章说:
不管为自己的地位的坚固而说谎也罢,或为了拯救旁人的困难而说谎也罢,都是含着有弱者的欲望与现实的不合的原因在。虽是一个弱者,他也会想如果能这样,那就多么好,可是一信嘴说出来,那就成了大谎了。但也有非说谎便不能越过某种难关的场合,而这场合也是弱者遇到的时候较多,大概也就是因此为什么女人讲谎话要比男人来得多。
鲁迅看了侍桁的文章,立刻写了这一篇表示了一点异议。当然,谁也拿不出男人和女人说谎的统计数字来作比较,但是鲁迅举出对女性多有责难的哲学家叔本华和华宁该尔(鲁迅文中说“我忘记了他的姓氏”)来,以为“与其说‘女人说谎要比男人来得多’,不如说‘女人被人指为“讲谎话要比男人来得多”的时候来得多’。”
鲁迅在好几篇文章里,都为女性辩冤白谤,这就是其中的一篇。这篇举了安史之乱中被杀的杨妃为例,也是他不止一次说过的。讲得最透彻的,是在《且介亭杂文·阿金》这篇里: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已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这一篇里提到杨妃,也是这样的态度;
譬如罢,关于杨妃,禄山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玄宗逍遥事外,倒说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敢说“不闻夏殷衰,中自诛杀褒妲”的有几个。就是妲己,褒姒,也还不是一样的事?女人的替自己和男人伏罪,真是太长远了。
鲁迅认为,安史之乱不能要杨妃负责,就同夏桀和商纣的失国不能由褒姒和妲己负责一样。这意见当然是对的。不过得附带指出一下,文章里对所引的杜甫的诗,却有一点误解。从句法看,“敢说‘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的有几个”,就是引杜甫为同调,以为他同历来撒着大谎的文人态度不一样。其实杜甫不是这个意思。这两句引自他的《北征》,我们且来看这前后的一段吧: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这两句,说的是陈玄礼杀杨国忠杨玉环兄妹的事。《旧唐书·玄宗本纪》(下):
丙辰,次马嵬驿,诸卫顿军不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奏曰:“逆胡指阙,以诛国忠为名,然中外群情,不无嫌怨。今国步艰阻,乘舆震荡,陛下宜徇群情,为社稷大计,国忠之徒,可置之于法。”会吐蕃使二十一人遮国忠告诉于驿门,众呼曰:“杨国忠连蕃人谋逆!”兵士围驿四合,及诛杨国忠、魏方进一族,兵犹未解。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玄礼等见上请罪,命释之。
《北征》诗中,对这件事完全是赞美的态度。杜甫觉得,用“仗钺奋忠烈”这样的诗句来赞颂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杀杨妃这事分量还嫌不够,接着两句“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这是套用《论语》里孔子赞美管仲的话:“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要是没有你陈玄礼,人民就得在安史治下过着非人的生活了。是你挽救国家于危急存亡之间。仇兆鳌《杜诗详注》引许彦昭语:”陈玄礼首议诛国忠太真,无此举,虽有李(光弼)郭(子仪),不能奏匡复之功,故以活国许之。”
杜甫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就是这样。“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这两句,是他进一步从历史事件的对比中表示对这事的赞颂:没有听说过在夏桀商纣那样的衰世,会主动除掉褒姒妲己这一类女戎的。潜台词是:这只有当今圣明的朝廷才能做得到。所以才有接着的两句:“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以周宣王汉光武这些历史上有名的中兴之主来比喻肃宗,以为唐朝也得到了中兴的机运了。可见,整首《北征》也好,其中这两句也好,都没有为杨妃说话。
倒是《哀江头》一诗是杜甫为哀挽杨妃而作的:“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流露出了他对这个惨死的女性深切的同情,却并没有涉及对这一政治事件的评价。
唐人为杨妃鸣不平的诗,我见到的有韦庄的《立春日作》(见《浣花集》卷第二):
韦庄身历了唐末乱世。“天子蒙尘”的事他就看到过几回。广明元年(880年)黄巢破长安,僖宗奔成都,中和四年(884年)黄巢败死,次年僖宗还京。可是才几个月又在朱温等藩镇的压力下再奔凤翔,不久又走兴元。乾宁二年(895年)昭宗因李克用之逼逃入南山,次年又因李茂贞之逼逃亡华州,天复元年(901年)又被宦官劫持赴凤翔,天祐元年(904年)又被朱温逼迁洛阳,不久被杀。黄巢入长安在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韦庄诗题“立春日作”当是881年2月4日作,诗中所写“天子蒙尘”当是僖宗这次奔成都。可以断言的是这几次事变都找不出某一位宠妃来承担罪责。于是韦庄想起了当年在马嵬坡被杀的杨妃。以今例古,为她作了有力的辩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