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北京《老同学》合唱团理事刘玉英老师的邀请,我们采访了《老同学》合唱团的一次排练活动。
8月28日这天,北京天气闷热,雨似下非下。4点钟,我们来到《老同学》合唱团的一个临时排练点,一个活动中心的多媒体教室内。里面摆放着可容纳40-50人的联排桌椅,讲台旁一架钢琴,用丝绒布罩着。上课时间是4点半,现在还早,教室内只零星几个团员在看歌篇。
趁这工夫,刘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老同学》合唱团的来历。《老同学》合唱团的团员来自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各大高校的退休教师,大部分都是教授,迄今为止已经有25年历史,约有200多名团员。现在上课的这一部分团员是属于表演组的。《老同学》还承担了教委的一部分宣传教育任务,他们经常下到各大学为师生演唱,演唱的曲目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进行调整。服装一般都是大家看定了哪个款式,就一起定做,自己掏腰包,那也愿意。刘老师说,家里已经挂了许多演出服了。
这时,团员陆续来了,有的拿手帕不停地擦汗,有的手拿折扇像上了发条似的……虽然天气闷得透不过气来,但他们个个精神爽朗、笑逐颜开。“你猜这位团员多大年纪?”刘老师招呼一位身着紫花衬衣的团员过来与我们打招呼。见她皮肤白晰、细腻,只眼角有一些邹纹, 身体非常轻盈,没有一丝老态,我们有点不敢猜年龄了。“五、六十岁?”我小心翼翼地说。“看着没,罗老师,您就是显年轻!”刘老师说。
“都70多岁了!”罗老师笑着说。
“真的吗?简直难以置信!您怎么保养的?”
“心情愉快,保持年轻的心理年龄就会永远不老嘞!”
这时迎面昂首走来一个头发灰白、面色红润、走路稳健、身穿格子上衣的老先生。他就是合唱团的施团长。鼻上驾一副宽大的眼镜,一口整齐结实的牙齿显示他良好的身体状态。施团长告知9月中旬要去各大学演出,需要加紧排练、定曲目。今天有一些团员请假没来,据刘老师说有一些团员可能参加其它团的活动了,现在在搞比赛,活动冲突时,他们就以比赛为主。还有些团员有其它事,例如团员王冰到内蒙古写小说去了,不能参加演出。一位身材偏瘦的先生特着急地问刘老师怎么办呢,这些团员缺席,演出会受到很大影响的呢!刘老师说只好将歌篇发给他们自己再补一补了。“哦,”着急团员忧心忡忡地离开了。
我们跟其他团员聊了起来,说到《金色池塘》,他们立刻想到了美国电影《金色池塘》。还有一位男士得意地说,他看的是英文原版的。团里可真是藏龙卧虎。
开始上课了。他们的专业度令我大吃一惊,或徐或急、或强或弱,都收放自如,老师指出什么问题,马上即能纠正,不用费更多精力。看着他们认真和唱的一副天真学员样子,我不禁想起他们在家里作为祖父的权威架子。是唱歌让他们如此年轻和纯粹。
课进行了一会,门口翩然走进一位纤瘦、气质高贵、满头银发的老者,她就是《老同学》合唱团的原团长,现已退居二线。从她与团员的招呼便知她深受团员的尊重和喜爱。
课程结束后,我们向大家介绍了《金色池塘》杂志,他们非常感谢我们关爱中老年朋友。这是我们的事业,我们会更加努力,创造一个大平台,为中老年朋友服务。
今天,我们在博客当中播放当时录下的支零碎片,让你也一起欣赏他们的精神丰采,品味他们的点滴风情。
文章引用自:file://E:/project/祖父母/采访记录/DCIM/101MSDCF/MOV01459.M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