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沽炮台的感受

(2006-09-18 16:22:41)
标签:

天津

大沽炮台

分类: 沉思脚步

周末,和两位同学开车到天津散心。我们行程近600多公里便进入天津市。我第一次来天津是10年前的事情了,那年应邀来天津考察学习,我们参观了天津电视塔、工业园区等现代化建设景象。不同的是,我们突发爱国主义激情,非要参观天津大沽炮台不可。

我们驱车三十多公里很快来到天津塘沽。秋风萧瑟今又是,只见一个陈旧的水泥大门上方写着四个大字:海门古塞。陪同我们的领导连连说:“这四个字写得太糟糕,真丢天津人啊!”因为他对书法颇有研究。走进这个大门,远远就看见一个大土台沉重的矗立在渤海湾的臂弯里,它依旧雄伟不屈。 海门古塞的大沽炮台,在天津市东南海河与渤海湾的交汇处,是入京咽喉,津门屏障,军事地位极为重要。上了大炮台,正中间一个很大很大的大炮,也没记载多少吨重,它的轮子下面还有一个圆形铁轨是用来随时调整方向的。在大炮台的周围还修筑有很多垛口,正对东海方向的每个垛口都有一个小炮,小炮直指东面的大海。

历史上,大沽口和天津重要的地理位置引起了西方列强的注意,大沽口是中国北方一个最不安宁的海防要塞。

   在明嘉靖年间,朝廷就开始在大沽口驻重兵、设铜炮,作为军事要冲的大沽口,从此正式设防。到了公元1816年,在海河河口的南北两岸各建造了一座圆形炮台,这就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从1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间,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先后四次悍然发动了对大沽口的侵略战争。他们依仗船坚炮利把大沽地区置于其铁蹄蹂躏之下,甚至进逼京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858年第一次大沽保卫战中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等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并约定第二年正式换约。1859年6月,前来换约的英、法公使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的路线前往北京,而是在舰队的保护下公然驶入海口,并拆毁障碍物,炮轰两岸炮台,挑起了第二次大沽口海战。驻守炮台的爱国官兵奋起还击,双方激战一昼夜,清军大获全胜。侵略者遭到惨重失败,敌舰除一艘逃走外,四艘被击沉,八艘被击破,登陆进攻炮台的英军一千多人死伤近半,英军舰队司令贺布也受重伤。在这次战斗中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英勇为国捐躯。中国军队取得了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反击外来侵略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一次胜利。

    1901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正式签订。清政府被迫将大沽口炮台拆毁。现保存较好的是字南炮台和字老炮台两座遗址,其它炮台早已荡然无存。我们看到的这个炮台,就是“威”字南炮台。字老炮台矗立在遗址的最高处,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它依旧雄伟的轮廓。我仿佛不是在参观炮台,而是在瞻仰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炮台的遗址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那段刻骨铭心的屈辱史。近百年来,大沽口炮台饱经沧桑,它不仅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史见证。

历史沧桑,古炮台边虽然没有了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但故垒依在。我忍不住地触摸着那一门门百年前的大炮身躯,触摸着百年前构建的炮台。这炮台很厚实,厚实的足以承载着我们每个人中华子孙的思绪;这炮台也很古老,古老的足以让每个人在它的身上找到过去发生的沧桑往事。如今,大沽炮台虽然远离了硝烟,但这经历了凄风惨雨的铁炮却依旧向它的后人释放着这压抑了百年的怒火。

为此,我愤怒地高举紧握的铁拳,在大炮上留影,以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抗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心如秋风
后一篇:天津名宅故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