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默写检测
(2021-08-20 09:52:50)
标签:
《阿房宫赋》默写检测 |
分类: 语文课堂 |
《阿房宫赋》默写检测
(1)杜牧《阿房宫赋》开篇的“六王毕,四海一”,写出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气势。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极言阿房宫占地之广,其楼阁之高。
(3)杜牧《阿房宫赋》中的“蜀山兀,阿房出”,交代阿房宫的建成,突出其用材之多和建设之快。
(4)杜牧《阿房宫赋》中的“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描写了阿房宫的建筑走势,表现了其规模之宏大。
(5)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描写了阿房宫中楼阁之密集。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为过渡,巧妙地将对阿房宫的描写由整体外观转到内部的具体建筑。
(7)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形象地描写了阿房宫中廊道曲折、屋檐高耸的景象。
(8)在杜牧的笔下,阿房宫中的建筑“盘盘焉,囷囷焉”,就像蜂房水涡一样。
(9)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形象地描写了阿房宫中的建筑既各依地势而有不同,又相互呼应,成为一个整体。
(10)在《阿房宫赋》中,阿房宫中像“蜂房水涡”一样的建筑极其众多,用杜牧的话说就是“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1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来描写空中的复道。
(1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在描写水上的桥梁时反问道“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表现了它的壮丽神奇。
(13)《阿房宫赋》中的“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通过描写宫中舞蹈时给人的凄冷感觉,从侧面表现宫殿之宏大。
(14)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人在阿房宫中会迷失的句子是:高低冥迷
(15)在阿房宫中,即使同一天里的同一座宫殿气候也会不同,这是因为宫女们在其中唱歌时,会让人感觉“春光融融”,而她们在里边舞袖飘飘地跳舞,又会让人感觉“风雨凄凄”。
(16)《阿房宫赋》中的“明星荧荧
(17)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阿房宫中的宫人是被掳掠来的六国的“妃嫔媵嫱
(1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示,六国灭亡后,其王侯的宫妃、女儿和孙女只能离开故国,“辇来于秦”,且每天要“朝歌夜弦”,成为阿房宫中的宫人。
(1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明星荧荧”比喻阿房宫中的宫人早晨梳妆打扮时打开妆镜的情景,用“绿云扰扰”比喻她们梳理鬟发时的情景。
(2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阿房宫中的宫人早晨梳妆打扮时的情景,她们倒掉洗脸水后,就会出现“渭流涨腻”的景象;她们焚香熏衣时,就会出现“烟斜雾横”的景象。
(2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描写阿房宫中的宫人经过一番梳妆打扮后娇柔美丽的姿态。
(2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描写阿房宫中的宫人听到皇帝车辇远去的声音怅然若失的情态。
(2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缦立远视
(2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六国王宫中收藏的珍宝是其统治者经过不知多少代多少年“剽掠其人”,才能够“倚叠如山”的。
(25)《阿房宫赋》中,杜牧沉痛地写道“有不得见者
(2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六国统治者经过“几世几年”从百姓那里抢来的珍宝因国亡而“一旦不能有”,就只能又被掳掠到阿房宫中。
(27)《阿房宫赋》中,杜牧在极力描写了秦皇荒淫奢靡的生活后,先用“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阐述人心相通的道理,再进一步指出老百姓也有和秦皇相同的心理。
(28)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这是告诫统治者要汲取秦的教训,不能自己享乐而不顾念百姓。
(29)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斥责秦的统治者对百姓毫无限度地搜刮,自己却挥霍无度的句子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0)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正是因为秦的统治让天下的百姓“不敢言而敢怒”,才使阿房宫有了“可怜焦土”的结果。
(31)杜牧《阿房宫赋》中的“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把秦皇享乐时的乐声与百姓的市井语言进行对比,以突出秦皇只顾自己享乐而不顾惜百姓。
(3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写阿房宫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句子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3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一系列对比突出秦皇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惜百姓的行为,其中,他用“负栋之柱”与耕田的农夫对比,用“架梁之椽”与机上的织女对比。
(34)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一系列对比突出秦皇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惜百姓的行为,他夸张地说,阿房宫屋顶上的瓦缝“多于周身之帛缕”,阿房宫中的栏杆“多于九土之城郭”。
(35)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警示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36)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灭掉六国的是六国的统治者,“非秦也”;使秦灭族的是秦的统治者,“非天下也”。
(37)在《阿房宫赋》一文的结尾,杜牧感叹道,如果六国统治者能够各自爱惜本国百姓,“则足以拒秦”;如果秦的统治者能爱惜六国百姓,“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8)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独夫之心
(39)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描写秦的统治者对从六国抢来的珍宝的使用情况,表现其生活的奢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