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煜《虞美人》教学问题设计

(2021-01-30 14:07:51)
标签:

《虞美人》

教学问题设计

分类: 语文课堂
李煜《虞美人》教学问题设计
1.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愁绪的?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第一问:设问、比喻。
    第二问:作者以“问君能有几多愁”设问,既引人思考,更为下面具体描写深长的愁绪蓄势;
    作者把自己的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形象地表现了愁绪的汹涌澎湃和悠长深远。
2.在词中,直接引发作者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的外界因素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的?请简要分析。
    第一问:东风。
    第二问:直接描写其矛盾心理。作者因亡国之痛而不忍回首故国,却又因为思念不能不回首,这种两难矛盾突出了内心极度的煎熬。
    想象故国昔日的宫殿依旧,而宫女们已经变老,表现了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同时“朱颜改”象征着国家覆亡、山河变色,其与“犹在”的宫殿形成对比,突出国亡之痛。
3.“春花秋月”除“季节更替”外,还可以解释为“美好的自然景象”。你认为,哪种解释更好?为什么?
    第一问:第二种解释更好。
    第二问:按第二种解释,前两句意为:春花秋月这样美好的景象何时才能不再出现,它们的出现不知会引发我对多少往事的回忆,让我感受亡国之痛。
    这样理解,则一年四季中只要出现这些景象就可以引发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并给其带来巨大痛苦,突出这种时日之多,痛苦之频之深。
    如按第一种解释,引发作者回忆并带来痛苦的就是季节的更替,这样表现出来的的亡国之痛没有第二种理解更频更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