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教学的一个疑问
(2020-06-22 10:02:42)
标签:
统编高中语文下册文言文教学疑问 |
分类: 教有所思 |
对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教学的一个疑问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海南陵水分校
有幸赴泉城济南参加国家级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培训,收获颇丰。不过,培训过程中,对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却产生了一个疑问,在此不揣浅陋提出来,恳请方家指津。
在提出问题之前,我们先需了解、明确这样几个基本事实:
一、本册教材中的文言文数量多,不少篇目篇幅较长,需要背诵的篇目也多。本册教材共有两个文言文单元,第一单元和第八单元,每个三课。第一单元有文言文五篇,分别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第八单元四篇,分别为《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此外,散布在其它单元的文言文还有四篇,分别为第二单元的《窦娥冤》、第五单元的《谏逐客书》和《与妻书》、第六单元的《促织》。整册教材共有文言文十三篇。根据课程标准附录的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本册教材中有《谏太宗十思疏》、《阿房宫赋》、《六国论》、《答司马谏议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谏逐客书》等六篇需背诵。
二、除其它教学目标外,文言文教学自身还有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这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更是学生今后独立阅读文言文、传承中华文化的要求。这个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遵循文言文教学自身独有的规律,即不仅要重视“文”的教学,也要重视“言”的教学,要“文”与“言”并重,而不能重“文”而轻“言”。否则,不仅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不可能达成,就是“文”的教学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因为“文”的教学是建立在“言”的基础上的,学生如果连文本基本的词句都没有理解,就不可能对其内涵有真正深入的理解。如果这样,对“文”的教学要么只能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如果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话),要么就是老师用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学、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代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体悟、交流而主动形成的对文本内涵的深层认识和理解。这样,设置群文阅读以在语文教学中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生的意图就不可能实现。而重视“言”的教学,就要重视文言词汇的积累、文言特殊现象的梳理,而这是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文言单元和课文之外的其他单元和课文的教学同样重要,不可偏废。不要说第二单元是必修教材中唯一的戏剧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形成坚守良知、心怀悲悯的人文精神,对学生掌握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体裁特点、艺术手法等很重要,难以舍弃;也不要说第七单元——《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对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可缺少,不能弃之不读;更不要说第六单元所选课文如《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的经典性,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社会现实的能力,对形成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等之重要,相信没有老师认识不到,也没有人能够忍心割舍;即使第三和第五这样实用性阅读单元的教学,也不可轻忽。因为它们分别对于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热情,对于学生思考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和使命,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对于他们理解实用性文体的特点、学会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则,这就也需要分配大量的教学时间。
四、可能除少数几个学校外,就整体而言,我们海南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和能力与内地学生(不是说教育发达地区,而是一般地区)比较,还是有较大差距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尤其如此(起码我所在的学校如此)。不要说文言文群文阅读,即使是单篇教学,难度都很大,需要耗费比内地更多的教学时间。如果没有时间上的充分保障,文言文教学恐怕就只是在完成所谓的教学进度,不要说通过群文教学完成更高的人文方面的各项教学任务,即使是通过单篇教学达到最基本的培养独立阅读文言文能力的要求也不可能。
因此,如何安排教学时间,以真正保证既完成文言文基本的教学任务,又落实文言文教学在人文方面需要达成的目标,还能保证任务群教学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要求,且不至于影响其它单元其它篇目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