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大附中陵水分校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语文

(2017-12-05 14:56:42)
分类: 模拟试题

民大附中陵水分校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试卷

  

  时量 150 分钟      总分 150

说明: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文言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本题共4小题,19分)

高永能字君举,世为绥州人。少有勇力,善骑射,由行伍补殿侍,稍迁供奉官。种谔取绥州,发永能兵六千先驱入罗兀,五战皆捷,转供备库副使。治绥德城,辟地四千顷,增户千三百,即知城事。元丰初,为延都监。秋大稔夏人屯二千骑于大会平将取稼永能简精骑突过其营骑卒惊溃获钤辖二人转六宅使经略使吕惠卿行边,永能伏骑谷中,以备侵轶。边骑果至,驰出击走之。夏兵二万犯当川堡,永能以千骑与相遇,度不能支,依险设疑兵,且斗且却,而令后骑扬尘,若援兵至者,奋而前,遂解去。擢本路钤辖。四年,西讨,永能为前锋,围米脂城。边人十万来援,永能谓弟永亨曰:“彼恃众集易吾军,营当大川,宜严阵待其至,张左右翼击之,可破也。”诘旦,鏖战于无定河,斩首数千级,得马三千、橐驼牛羊万计。城犹未下,密遣谍说降其东壁守将,衣以文锦,导以鼓吹,耀诸城下。酋令介讹遇乃出降。进东上门使、宁州刺史,以年请老,不许,又进四方馆使、荣州团练使。永乐之役,献谋皆不用。城既陷,其孙昌裔欲掖之从间道出,永能叹曰:“吾结发从事西羌,战未尝挫,今年已七十,受国大恩,恨无以报,此吾死所也。”顾易一卒敝衣,战而死。其子世亮与昌裔求得尸以归。诏赠房州观察使,录世亮为忠州刺史,诸孙皆侍禁殿直。永能家世州将,所领多故部曲,拊之有恩惠,遇敌则身先之。下有伤者,载以己副马,故能得士死力。尝过其远祖唐绥州刺史思祥淘沙川庙,得画像及神道碑上之,诏即所在赐田三十顷,以奉祭祀。(选自《宋史·高永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大稔/夏人屯二千骑于大会平/将取稼/永能简精骑突过/其营骑卒惊溃/获钤辖/二人转六宅

使/

   B.秋/大稔/夏人屯二千骑于大会平/将取稼/永能简精骑突过其营/骑卒惊溃/获钤辖二人/转六宅

使/

   C.秋/大稔/夏人屯二千骑/于大会平将取稼/永能简精骑突过其营/骑卒惊溃/获钤辖二人/转六宅

使/

   D.秋/大稔/夏人屯二千骑/于大会平将取稼/永能简精骑突过其营/骑卒惊溃/获钤辖/二人转六宅

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改换年号也叫改元。

   B.经略使,边防军事长官。唐时始设于周边重要地区,宋代在西北、西南边境亦设置。 

   C.结发也叫束发古时男子成始束发因指童年或年轻;结发也指成婚,文中指后者

   D.神道碑,指旧时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的石碑,也可指墓碑上记载死者事迹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永能勇武善战,治政卓有成效。他少有勇力,擅长骑马射箭,作为先锋率领六千士兵攻

入罗兀;他治理绥德城,既新垦田地,又增加了人口

   B.高永能颇有先见设疑脱离险境。吕惠卿巡,他预先设击退侵扰之敌率千骑与两万

军相遇,他自知不敌,便屡设疑兵迷惑敌人,终于脱险

   C.高永能极有谋略,用计夺取米脂。他围攻米脂先是在十万边人的支援下大败敌军,接着

通过劝降的东壁守将诱使守城的酋令投降,占领了米脂

   D.高永能为国尽忠子孙得到恩荫。西夏攻破永乐,他本有机会从小路逃出,却抱着必死决心

以身殉国身后仅自己被追赠官职,子孙也受到恩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彼恃众集易吾军,营当大川,宜严阵待其至,张左右翼击之,可破也。

2)永能家世州将,所领多故部曲,拊之有恩惠,遇敌则身先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本题共4小题,19分)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佑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B.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C.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D.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出仕为官”,粗布衣服,是古代平民穿的衣服。

 B.济阴地名,应在济水的北岸。我国传统上把河流的南面称为阳、北面称为阴

 C.赐绯,赐给绯色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D.漕挽运输粮饷漕,利用水道转运粮食;挽,也作“輓”,用车运送粮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就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职;宋初赴朝廷听候调遣,因气度外貌雄伟为太祖欣赏而被擢用。

 B.许仲宣极有才干受到赏识。知北海军时,他根据当地实际建议将其升为州郡,被朝廷采纳讨伐江南,他因保证了几十万军队的后勤供应得到提拔。

 C.许仲宣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在没有得到朝廷答复的情况下自行停止用兵并使交州归附,皇帝非但没有怪罪反而给以嘉奖

 D.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担任济阴主簿时县印丢失,他逮捕了县令几个县吏自己的家人进行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整个处理过程冷静从容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

(2)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二、古代诗歌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本小题共两小题,11分

落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9.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使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B. 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

   C. 颈联“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

   D. 作者借落叶来寄托自己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E. 全诗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

10.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本小题共两小题,11分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释】①部曲:即部属。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明珠成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④於菟:虎的别称。

11.下列对这首诗前两联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首联回忆自己当年接受军令后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单骑前往杀敌的情景,英武勇敢。

   B.第一句先直接描写人物单骑匹马身着青衫的勇武,再用“万人呼”从侧面加以突出。

   C.第三句借用汉代马援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被人诬陷蒙冤去职,诗人对此深感惭愧。

   D.第四句以夸张的手法称赞这位部属的勇武过人,但因为辜负了他让诗人非常内疚。

   E.这两联既有对当年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既充满不平之气,又有愧疚之意。

12.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生虽然是人希望的,但因为          所以不会苟且偷生;死虽让人厌恶,但因为有比死更厌恶的东西,            

   2)《曹刿论战》中,当鲁庄公说                             ”的时候,曹刿才认为鲁国具备了战胜齐国的政治条件。

   3)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足以让一个愁绪满怀的人哭成泪人。《琵琶行》中,琵琶女就这样以“      ,     ”结束了自己的倾诉。

   4)李煜在《虞美人》中希望春花秋月等美好景物不要再出现,因为它们会勾起自己对往事的痛苦回忆,但“               ”。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慨叹,即使英雄如孙仲谋,也免不了           ”。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写出了白家与鹿家在黄土地上几十年的恩怨情仇,对人物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②大学生去农村做社会调查,有助于加深对复杂国情和基层现状的理解和把握,避免枯坐书斋之中形成的独断,防止知识人将一孔之见强加于人。

    ③他的母亲病重急需大笔医疗费用,当铺老板得知他这种情况后非但不能雪中送炭,反而落井下石,狠压当品价格。

    ④人流、资金流、物流、知识流等正在伴着虚拟“信息流”而涌向“地球村”的每一个村落,世界范围内的电商经济和分享经济的发展如日中天

    ⑤常言道:欲壑难填。领导干部一旦利欲熏心,就难免利令智昏,将党纪国法置于脑后,腐化堕落,以致葬送自己的前程乃至性命。

    ⑥王老师身体本来就不好,再加上最近一段天天为孩子上学的事情着急上火,结果一病不起,只好离开岗位,久假不归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世界上本没有万能的一劳永逸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B.如今的高考改革,“3+3”模式、“三位一体”模式等新政策都在努力促进高考更加完美,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从接受粮农组织的单向发展援助,到农业开发和粮食安全领域开展双向合作,中国的减贫实践开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D.遇事若不问个明白,就把自己心中的怒火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有可能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已的善良的人造成伤害。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徐清写了一本民俗著作,将其寄给一位评论家并留言说:不才后学,不揣冒昧,现呈上拙作一本,敬请先生雅正。

    B.某公司经理得知与本公司有良好业务关系的另一公司缺少技术装备时,打电话给该公司负责人说:本公司将鼎力帮助贵公司解决困难。

    C.某文化学者评论一本名为《书影剑录》的书时说:张教授,读罢大作,不禁拍案称奇;教授不愧是巨匠宗师,学者鼻祖啊!

    D.某卫视台综艺节目进入嘉宾点评环节,主持人对某嘉宾说:“请这位嘉宾先生先对各位选手的表现加以点评,以抛砖引玉。”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间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   ①      。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   ②     :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都会增加旱灾发生的频度和灾害程度。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    ③       ,或将造成雪崩式的环境突变,后果不堪设想。

18.下面是介绍“端午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5分)

 

 

 民大附中陵水分校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语文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于文品和人品的关系,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三次摸底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2.C   3.C

4.(1)他们凭借众军集结轻视我军,军营正对着大河,应严阵等待他们来,分左右两翼夹击他们,可以战胜。(易、当、张,各1分,句意2分。)

2)高永能家世代担任州将,率领的多数是以前的部下,抚养他们有恩惠,遇到敌人就亲自冲在他们前面。(部曲、拊、先,每词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高永能字君举,世代是绥州人。高永能少年时有勇力,善于骑马射箭,由士兵补为殿侍,逐渐迁升为供奉官。种谔攻取绥州,调高永能部兵六千人作先驱进入罗兀,五战都取胜,转任供备库副使。治理绥德城,开辟四千顷田地,户口增加一千三百户,就任掌管绥德城。元丰初年,任鄜延都监。秋天,大丰收,夏国屯驻二千骑兵于大会平,将要来抢庄稼。高永能挑选精锐骑兵冲过夏军的营地,夏国骑兵惊慌溃败,俘获其钤辖二人。转任六宅使。夏人担忧他不好对付,下令说:“有能捉到高六宅的,赏金和他身重相等。”经略使吕惠卿巡行边地,高永能在山谷中埋伏骑兵,以防敌人侵扰。边境上敌军骑兵果然来到,伏兵赶出击退了敌兵。夏国兵士二万人进犯当川堡,高永能率领一千骑兵和他们相遇,预料不能敌,就凭借险要的地方布置疑兵,且战且退,而命令在后方的骑兵扬起尘土,好像救兵到来的样子,奋勇向前,于是解围而去。被升为本路钤辖。元丰四年,西征夏国,高永能为前锋,围攻米脂城。边界夏军十万人来救援,高永能对弟弟高永亨说:“他们自恃重兵聚集轻视我军,阵营面当大河,应当严阵以待他们的到来,分左右翼进攻,敌人是可以打败的。”第二天清晨,在无定河激战,斩获敌人首级数千,俘获三千匹马,数以万计的骆驼牛羊。城池还未攻下,高永能秘密派遣间谍劝降他们的东壁守将,拿文彩斑斓的织锦给他做衣服,用乐队演奏音乐做导引,在城下炫耀。敌人首领令介讹遇就出城投降了。升职做东上閤门使,宁州刺史,因为年老请求退休,朝廷不许,又进升四方馆使、荣州团练使。永乐之战,高永能所献的计谋都没有被采用。城被攻陷,他的孙子高昌裔想扶持他从小路出城,高永能感叹说:“我从成年就与西羌作战,打仗从未受挫,现在年纪已经七十,受国家的大恩,自恨无法报答,这是我死的地方了。”回头换上一个士兵的破衣服,作战而死。他的儿子高世亮和孙子高昌裔寻到他的尸首运回。皇帝下诏书追赠房州观察使,录用高世亮为忠州刺史,几个孙子都为侍禁殿值。高永能几代为州将,所率领的多数是旧的家兵,他抚养他们有恩惠,遇到敌人就身先士卒。部下有受伤的,就把自己的备马让他骑,所以能够得到士兵的死战。他曾经到他远祖唐朝绥州刺史高思祥在淘沙川的庙,得到画像及神道碑上奏,皇帝下诏书就在所在地赐田三十顷,作祭祀之用。

5.A

6.B(对“阴”的解说有误,河流的南面为阴,北面为阳。)

7.D(将县令投入监狱的说法错误,是把县令和自己的家人投入牢狱。)

8.(1)跟随(太祖)征伐并门,掌管收缴供给(粮饷),四十多州的钱粮全部能够调集。皇帝更加知道他能干。

  2)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将印匣)像原来那样按标记封好,把它交给仲宣。

【参考译文】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后汉乾佑年间,进士及第,当时十八岁。后周显德初年,初人仕授官为济阴主簿,考官员外郎张义推荐他担任淄州团练判官。宋朝初年,许仲宣赶赴朝廷听候调遣,皇帝在便殿召见他询问对答。许仲宣气概容貌雄伟,太祖喜欢他。提拔为太子中允,领受诏命为北海知军。许仲宣估量这个地方的山川地势、土地广袤可以立为州郡,于是画图上呈皇帝,就升任潍州知州。起初,议论设立牧马监,下令许仲宣出行视察各州,获得很多好地。跟随征伐并门,掌管出纳,四十多州的钱财和粮食全部能够调集。皇帝更加知道他能干。开宝四年,主管荆南转运事。等到征伐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军队几十万,供应不缺。南唐平定,靠运输粮饷的功劳升任刑部郎中。受职入朝谢恩时,召他升殿奖励表彰,赐给绯色的官服。九年,下诏主管永兴军府事。太宗继位,许仲宣升为兵部郎中.乘坐驿马召赴朝廷,赐金紫。授官西川转运使,恰值西南夷入侵掠夺边境,许仲宣亲自到大度河,以叛逆和归顺的利害相告,以威力和福运宣示,夷人全部归服。适逢言事官说,江南用兵时,许仲宣吞没国家钱财,因此召回朝廷,下令御史台搜集全部财务会计簿查对,总共几年才完毕,许仲宣没有欺骗和隐瞒。改任广南转运使,正值征伐交州,其地炎热有瘴气,士卒死的达到十分之二三,大将孙全兴等人行军无纪律,许仲宣因此上奏朝廷,请求罢兵。不等朝廷答复,就把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草拟文书告谕交州。交州就表示投降归附,派遣使臣献纳贡品。许仲宣又上疏待降罪,皇帝嘉奖了他。太平兴国八年,许仲宣任左谏议大夫。不久,召回,以本官暂时代理度支一职。许仲宣性情宽厚仁恕,倜傥而不约束白己的言行,有心计。当初,任济阴主簿时,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县令养宠妾,与妻室争宠,县令不能禁止。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第二天办理公事,打开印匣,则没有县印,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果然在县令住房的烟囱中找到。县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人们佩服他的器量。他曾经跟随征伐江南,都部署曹彬下令取来陶器几万件,给士兵做灯具。许仲宣预先料到准备好,按数交给他。他的才干就像这样。淳化元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9.BC

10.以松的“立”与叶的“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11.AC

12.①对部属的美好祝愿,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②先人后己的情怀。只要部属有着光明的前景,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

13.1)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患有所不避也

   2)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3)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4)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4.B(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亦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落井下石,看见别人掉进陷阱里,不伸手救他,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在天空中间。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利令智昏,因贪利而失去理智。久假不归,长久的借走不归还。)

15.D(A定语语序不恰当,“一种”应移到“万能”之前。B偷换主语;搭配不当,“高考更加完美”应为“高考更加完善”。C成分残缺,“农业开发”前加上介词“在”。)

16.A

17.①干旱则因成灾缓慢常常受到忽视  ②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③ 一旦这种自我修复能力被破坏

18.①农历五月初五  ②起源  ③别称  ④习俗  ⑤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