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戎昱《塞下曲》解析

(2014-01-13 21:57:27)
标签:

戎昱

《塞下曲》

解析

教育

分类: 诗文赏析

戎 昱《塞下曲》解析

说明:此文为原创,转载须注明。

塞下曲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边将形象。如何把握这个形象?诗歌在塑造这个形象时,基本上没有对其做直接描写,而主要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因此,只要搞清诗歌借助何种媒介烘托这个形象,如何烘托这个形象,就基本上把握了这个形象和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首联描写的是边将的生活环境。“北风凋白草”描写的是边塞之苦寒,是自然环境。读到这样的句子就要想想:诗歌描写自然环境的目的是什么?很明显,描写边塞的苦寒就是为了烘托边将生活之艰苦,因为他就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胡马日駸駸”,写胡马每天都跑得很快。这里的“胡马”不是一般的马,是战马。写胡人的战马每天都在奔驰,其实是想说战争之频繁之激烈,这就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战争气氛。边将每天都要面对敌人,面对战争,恐怕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他也一定因此而身心俱疲。诗歌开篇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边将饱受边塞生活之苦。

颔联中有“边将心”三字,这可以说是整首诗里唯一对边将的直接描写。不过,边将心里想些什么?仅看这三个字却无从知晓,因此还是要看其它描写。这一联明确交代所写时间为“秋来”、“夜后”。秋天,本就是一个让人感伤的季节,再加上又身处肃杀的边塞之秋,夜后独立于戍楼之上遥望明月的边将,其心中之伤感孤独可想而知。此联对边将思乡之情的表现,仍然通过对时间和物象描写从侧面加以烘托。

颈联描写边将所穿之“铁衣”和所骑之“战马”,其目的还是对边将的形象进行烘托:上联以“霜露重”描写铁衣,表现边将在戍楼上站立时间之长,烘托其乡思之浓;下联“战马岁年深”,写战马在边塞征战的年岁很长,是从侧面表现边将戍边时间之长。

经过层层烘托,至此,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已经呼之而出了。不过,把握了边将这个形象,还不能说完全读懂了这首诗。要彻底读懂这首诗,还需要进一步思考诗人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何在。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何在?首先,当然是对边将和像边将一样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守边将士的同情。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思考造成边将们痛苦的原因。那么,是什么让边将长时间有家难归呢?请看尾联,“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这里的“烟尘”代指战争。整联的意思是说,自从边疆修建了卢龙塞直到现在,战争就从未间断。尾联与前三联不同,它是诗人的自陈。诗人在尾联直接告诉我们,连年不断的战争是造成守边将士有家难归的根源。据此,我们可以确定诗歌塑造边将这一形象更想表达的是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