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柱装柱
(2011-02-26 20:07: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分离方法 |
硅胶柱层析
[url=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8474fbddceb5dbfc76c6389c
硅胶柱层析原理
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
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
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
1.称量。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海沙是没必要的。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7.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8.送谱。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可除去氢谱1.5ppm左右所谓的“硅胶”峰。
http://emuch.net/html/200903/1239431.html
作者:贺兰10
不过我当时装的是d10的柱子。
http://emuch.net/html/201009/2399816.html
装柱一般用起始溶剂,也就是梯度的最初极性。对于硅胶柱来说,一般是石油醚、氯仿等弱极性溶剂。
装柱可以有湿法或干法,前者比较常用。一般是用初始溶剂将硅胶混悬,慢慢加入玻璃柱中(柱子里预先加入一小片棉花防止硅胶从底部泄漏,如果是带塞板的柱子就不用了),注意不要进气泡。尽量在沉降前全加完,否则会分层。
待沉降完,再上样。
上样一般也分湿法和干法。对于硅胶干法常用一些。就是用一定量硅胶与样品溶液(最好完全溶解,实在不行混悬也可)混合,挥干溶剂之后,就可以加入装好的柱子顶端了。
一边装一边两边均匀用力拍打,或者装完后用真空泵抽一下。我们用干法装柱都是,把硅胶装进去之后,拿洗耳球稍微敲打几下后,拿水泵抽紧,边抽边用洗耳球敲柱,这样可以把柱子装的非常紧凑,尽量排空空气,这样上洗脱剂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容易断开。装柱子下面的活塞一定要打开。干法装柱子下面的活塞一定要打开干法装柱先保证柱子清洗干净,玻璃柱内壁光滑(水洗后不挂珠),柱底安装了砂漏或者以脱脂棉替代,活塞打开保证空气流通。
将经过预先计算、秤量好的硅胶一次性沿漏斗倒入柱内。如果不是预先计算秤量好硅胶,则在装柱时犹豫不决,容易被柱内暴腾的硅胶粉迷惑,不能确认已经装到了多高的柱高度。两次甚至三次、多次补加硅胶容易导致装柱断层。
一次装柱后,在柱下端左右手同时用胶块等物(柔和又有一定硬度的即可)敲打柱子。不断敲打,同时观察硅胶上端表面的变化,保证硅胶面平行下降,直到硅胶面落实不再有气体在硅胶面“冒泡”为止。
样品溶液用一定体积硅胶(硅胶粒度可小于装柱硅胶)拌匀后,凉干。均匀铺盖在柱子上表面(一般2cm左右,也要根据柱高、柱直径来确定),稍微敲打柱壁使上样硅胶踏实。
基本装柱完成了。
注意一定得戴口罩啊
http://emuch.net/html/200904/1269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