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层析出现断层

标签:
杂谈 |
分类: 分离方法 |
湿法装柱后,经赶气泡,加压压实后,上样。开始洗脱后在柱上出现不规则裂痕,请问大家有遇到这种情况吗?是什么原因呢?大家交流一下吧。
硅胶柱出现断层的原因,我想可能有:
一、洗脱剂没有脱气。特别是室内温度较高时,几相混合的洗脱剂,如果没有超声脱气,其中溶解的空气慢慢释放出来会使色谱柱断裂。
二、换洗脱剂。有些溶剂硅胶膨胀而还有的溶剂使硅胶收缩,洗脱剂梯度变化太大也会使色谱柱断层。
三、如果楼主用了加压装置如液氮,可能是加液时放气太快,气体从下端口冲进,使硅胶分段。这种情况不注意的话最容易导致硅胶断层。
此现象常见,可避免。
举例说明:
石油醚湿法装柱,二氯甲烷溶解样品。装柱后石油醚不要压到硅胶层,留5mm,加入二氯甲烷的样品溶液,这样不会有空气进入,一般不会有裂痕。
万一有气泡或裂痕,用极性最低的溶剂(如乙酸乙酯-石油醚洗脱,就选石油醚)多冲洗,将气泡赶出,再梯度淋洗。只要你的柱子够长,一般不会有多大影响的。
http://www.ionicliquid.org/forum/dispbbs.asp?boardid=19&Id=553
3.柱层析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d.柱顶面填装不平。这时色带前沿将沿低凹处向下延伸进入前面的色带,这也是一种沟流。
e.断层和裂缝。当柱内某一区域内积有较多气泡时,这些气泡会合并起来在柱内形成断层或裂缝。裂缝造成的沟流,而断层相当于一个不平整的装载面。
http://biaozheng.uueasy.com/simple/?t555.html
http://ii.a.5d6d.com/userdirs/8/3/yao123/attachments/day_090607/090607210758dd17381526f0b7.gif
氧化铝和硅胶的活性各分五个等级。哪个活性级别分离效果最好,要用实验方法确定,而不是盲目选择高的活性级别,最常使用的是Ⅱ~Ⅲ级。如果吸附剂活性太低,分离效果不好,可通过“活化”来提高其活性。所谓“活化”就是指用加热的方法除去吸附剂所含的水分,提高其吸附活性的过程。通常是将吸附剂装在瓷盘里放进烘箱中恒温加热。“活化”的温度和时间应根据分离需要而定。氧化铝一般在200℃恒温4h,硅胶在105~110℃恒温0.5~1h。“活化”完毕,切断电源,待温度降至接近室温时,从烘箱中取出放进干燥器中备用。有的样品在活性高的吸附剂中分离效果不好,可将吸附剂放在空气中让其吸收一些水分,分离效果反而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