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柱层析出现断层

(2011-01-03 20:18:24)
标签:

杂谈

分类: 分离方法

湿法装柱后,经赶气泡,加压压实后,上样。开始洗脱后在柱上出现不规则裂痕,请问大家有遇到这种情况吗?是什么原因呢?大家交流一下吧。
 
硅胶柱出现断层的原因,我想可能有:

一、洗脱剂没有脱气。特别是室内温度较高时,几相混合的洗脱剂,如果没有超声脱气,其中溶解的空气慢慢释放出来会使色谱柱断裂。

二、换洗脱剂。有些溶剂硅胶膨胀而还有的溶剂使硅胶收缩,洗脱剂梯度变化太大也会使色谱柱断层。

三、如果楼主用了加压装置如液氮,可能是加液时放气太快,气体从下端口冲进,使硅胶分段。这种情况不注意的话最容易导致硅胶断层。
此现象常见,可避免。
举例说明:
石油醚湿法装柱,二氯甲烷溶解样品。装柱后石油醚不要压到硅胶层,留5mm,加入二氯甲烷的样品溶液,这样不会有空气进入,一般不会有裂痕。
万一有气泡或裂痕,用极性最低的溶剂(如乙酸乙酯-石油醚洗脱,就选石油醚)多冲洗,将气泡赶出,再梯度淋洗。只要你的柱子够长,一般不会有多大影响的。

 

http://www.ionicliquid.org/forum/dispbbs.asp?boardid=19&Id=553

 

3.柱层析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控制淋洗剂流出的速度。一般控制流速为1滴/秒。若流速太快,样品在柱中的吸附和溶解过程来不及达到平衡,影响分离效果。若流速太慢,分离时间会拖得太长。有时,样品在柱中停留时间过长,可能促成某些成分发生变化。或流动相在柱中下行速度小于样品的扩散速度,会造成色带加宽、交合甚至根本不能分离。

    (2)以下现象会严重影响分离效果,必须尽力避免。

    a.色带过宽,界限不清。造成的原因可能是柱的直径与高度比选择不当,或吸附剂、淋洗剂选择不当,或样品在柱中停留时间过长。但更常见的却是在加样时造成的。若在样品溶液加进柱中后,没有打开下部活塞放出淋洗剂使样品溶液降至滤纸片处,即急于加溶剂冲洗柱壁,造成样品溶液大幅度稀释,或过早加大量溶剂淋洗,必然会造成色带过宽。所以溶样时一定要使用尽可能少的溶剂,加样时一定要避免样品溶液的稀释。

    b.色带倾斜。正常情况下柱中的色带应是水平的,而倾斜的色带,在前一个色带尚未完全流出时,后面色带的前沿已开始流出,所以不能接收到纯粹的单一组分。造成色带倾斜的原因是吸附剂的顶面装得倾斜,或柱身安装得不垂直。

    c.气泡。造成气泡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毛或脱脂棉中的空气未挤净,其后升入吸附剂中形成气泡,也可能是吸附剂未充分浸润溶胀,在柱中与淋洗剂作用发热而形成,但更大量的是在装柱或淋洗过程中淋洗剂放出过快,液面下降到吸附剂沉积面之下,使空气进入吸附剂内部滞留而成。当柱内有气泡时,大量淋洗剂顺气泡外壁流下,在气泡下方形成沟流,使后一色带前沿的一部分突出伸入前一色带,从而使两色带难于分离。所以在装柱及淋洗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吸附剂上面有一段液柱。
    
d.柱顶面填装不平。这时色带前沿将沿低凹处向下延伸进入前面的色带,这也是一种沟流。

e.断层和裂缝。当柱内某一区域内积有较多气泡时,这些气泡会合并起来在柱内形成断层或裂缝。裂缝造成的沟流,而断层相当于一个不平整的装载面。

http://biaozheng.uueasy.com/simple/?t555.html

 

http://ii.a.5d6d.com/userdirs/8/3/yao123/attachments/day_090607/090607210758dd17381526f0b7.gif


             图3-38  层析柱中的色带(虚线表示更换接收瓶处)

    柱层析所用氧化铝的粒度一般为100~150目,硅胶为60~100目,如果颗粒太小,淋洗剂在其中流动太慢,甚至流不出来。

氧化铝和硅胶的活性各分五个等级。哪个活性级别分离效果最好,要用实验方法确定,而不是盲目选择高的活性级别,最常使用的是Ⅱ~Ⅲ级。如果吸附剂活性太低,分离效果不好,可通过“活化”来提高其活性。所谓“活化”就是指用加热的方法除去吸附剂所含的水分,提高其吸附活性的过程。通常是将吸附剂装在瓷盘里放进烘箱中恒温加热。“活化”的温度和时间应根据分离需要而定。氧化铝一般在200℃恒温4h硅胶在105~110℃恒温0.5~1h。“活化”完毕,切断电源,待温度降至接近室温时,从烘箱中取出放进干燥器中备用。有的样品在活性高的吸附剂中分离效果不好,可将吸附剂放在空气中让其吸收一些水分,分离效果反而好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