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珞珈中国哲学文存”(第一辑)序言

(2022-08-09 08:16:18)
分类: 序跋
“珞珈中国哲学文存”(第一辑)序言

 
    作为学科意义上的狭义珞珈中国哲学而言,其思想主体是以萧萐父、唐明邦、李德永、程静宇、段启咸等人为第一代学人,而以萧汉明、郭齐勇、田文军、李维武、吕有祥、徐水生等人为第二代学人。在这两代学人中,当以萧萐父先生为灵魂性的人物。本辑收录他们的代表性文章,以一个形式上的整体面貌向学界约略展示珞珈中国哲学的图式,并且希望后来者将继续以此约略的思想图式向学界不断地呈现珞珈哲学生生不息的精神传统。

“珞珈中国哲学文存”(第一辑)序言
萧萐父先生(1924-2008)

    第一代学人当中,目前唯有程静宇老师还在世,其他几位先生均已先后作古。第二代学人当中,萧汉明老师已经仙逝,其他几位老师虽已经荣休,然都还在笔耕不辍,继续从事哲学史的研究与写作工作,目前郭齐勇、李维武老师还以武汉大学驻院研究员的身份从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出于学科建设的体制性考虑,我们编辑此文存,以约略的思想图式客观地展示珞珈中国哲学的整体形象轮廓。同时也希望以此约略的思想图式向学界,特别是向我们的研究生们展示珞珈中国哲学“一多相即”的精神风貌。
    作为现当代中国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珞珈中国哲学也分享着现当代中国哲学对于中西古今之争,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与当代转化等核心问题意识。但是,作为具有地方性特点的珞珈中国哲学,对于上述两大核心问题的哲学诠释有自己的特点与侧重点。对于明清之际中国早期启蒙哲学思潮的关注,特别是对于王夫之哲学的深度开掘,是珞珈中国哲学在古代哲学研究方面的鲜明特色。20世纪80年代后期,部分学人转向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形成了大陆中国哲学研究中现代新儒家研究的重镇之一。以萧萐父先生为主持者而整理的《熊十力全集》、郭齐勇教授主持的《杜维明文集》、李维武教授主编的《徐复观文集》等,对现代新儒家的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郭齐勇、田文军、李维武三人对于现代新儒家的研究,使他们成为当代大陆中国新儒家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除此两大突出特色之外,珞珈中国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周易》的哲学思想研究、中国传统科学、医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关系研究、佛教哲学研究、道家思想研究、中国哲学对于日本近现代哲学的影响诸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建树与开掘。至于因工作关系在不同的学术单位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珞珈学人,可以视为珞珈中国哲学在不同地域的开花结果,暂时不纳入此狭义的“珞珈哲学文存”之中。
    由于篇幅的关系,本书还未能完整地展示珞珈哲学的精神风貌,萧萐父先生提倡的“诗化哲学”理念,以及通过对“人文易”的阐释而揭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思考,均未能将相关的文章收入本辑之中。大家可以参阅《吹沙集》《吹沙二集》等。

“珞珈中国哲学文存”(第一辑)序言
《吹沙集》(三卷)

    本书以人物为经,以代表性文章为纬。《文存》中的作者,大多都有众多著作、文章行于当世,读者若想更加充分、深入地了解珞珈中国哲学,希望以此《文存》为图示,按图而索文。
    本书初期编辑工作的一切繁杂事务,均由秦平博士承担。在此表示感谢。
    是为序。

吴根友
2021年元月16日

“珞珈中国哲学文存”(第一辑)序言
《珞珈中国哲学文存》
Selected Literature of Luojia Chinese Philosophy
吴根友 主编  秦  平 副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
2022-4
ISBN:978-7-5473-1980-2 定价:98.00元

目录

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萧萐父 中国哲学启蒙的坎坷道路 /3

唐明邦 《周易》与21世纪 /26

程静宇 中国古代生命整体观及其现代价值 /42

李维武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与传统更新 ——关于19—20世纪中国哲学史观的思考 /60

李维武 严复与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古今之变 /91

中国哲学的当代阐释

萧萐父 道家·隐者·思想异端 /125

萧萐父 传统·儒家·伦理异化 /146

李德永 庄子超越精神赏析 /158

李德永 百家争鸣与荀况“解蔽” /170

唐明邦 道家、道教注重直觉思维之真谛 /216

程静宇 中国传统中和思想发凡 /228

萧汉明 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反思 /247

哲学问题与哲学家研究

田文军 关于宋元哲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299

田文军 中国现代哲学主题刍议 ———关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哲学发展的

一些回顾与思考 /352

吕有祥 佛教的“真善美乐”观 /367

吕有祥 临济义玄禅学简述 /381

萧汉明 王船山易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终结 /394

郭齐勇 熊冯金贺合论 /419

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

段启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439

段启咸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 /457

郭齐勇 中国哲学史上的非实体思想 /472

徐水生 老庄思想对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的影响 /489

徐水生 中国古代哲学对日本近代文化的影响 /5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