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玛窦规矩与中西文明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各位专家、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往年武汉的七月很炎热,今年似乎例外,至目前为止还很凉爽,这是否是为了我们开好“利玛窦规矩与中西文明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格外的开恩,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不知道。
在全球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全球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更加深入的今天,我们回顾四百年多年前的文明对话先驱人物——利玛窦及其前贤与后继者,反省他们在文明对话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他们在对话过程中的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更加大规模的文明对话活动来说,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利玛窦采取“适应”的策略,在文明对话中关注并寻找基础与根基上的相同性,不纠缠于文明中具体的细节差异,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文明对话来说,仍然是有效的。文明之间的对话,既要保持住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精神,又不与当地富有传统与历史的文化发生直接的冲突,这是需要智慧的,也是需要仁心与信心的。没有对文化上的他者的尊重这样一颗仁心,没有对自己本民族文化优秀精神的深信不移的信心,就无法在文明对话中实现“和而不同”的目标。
“文明对话”不是文明之间的战争,因而不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非要消灭对方不可。文明对话的目标是要实现人类精神的多元发展,促进人的美好的生存,而不是相反。文明的对话要展现的是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并要在对话中始终坚持并维护这种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在尊重人、为了人,尤其是为了人的更加积极、丰富、多元的生活方式的目标下,我们展开对话。因此,一种文化要跨越自己固有的边界,进入陌生的文化领域时,就不能以一种反客为主的强硬方式取代,甚至消灭当地文化,而应当是以一种客人的、谦逊的态度适应当地文化,然后丰富当地文化。这对于人文性的文化类型而言,尤其应当如此。否则,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引起的冲突,进而引发战争,那就完全失去了文明对话、交流的积极意义。
不过,当代技术文明的传播已经在悄悄地改变文明对话的模式。技术以贿赂人的感观需求,满足普通大众喜欢便利的浅层次的欲望为目标,以普遍化的方式在改变着文明对话的模式,在悄悄地消灭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当年利玛窦等传教士利用近代西方的技术成果为天主福音的传播铺设道路的方式,似乎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像苹果这一类高科技日用产品似乎本身就已经成为天主的福音了。新技术层出不穷,人文性的知识、理念、深层次的价值理想,如何在技术的时代获得自己有效的、和平的传播效果,似乎需要更多的人文学者做出积极的回应。希望我们人文学者在更多地关注历史的同时,也稍稍地关注现实,在古今中西的纵横视野里,思考我们时代的文明对话及其有效的新途径。
愿大家在未来的两天讨论里取得有效的成果。祝会议圆满成功。祝大家自体健康,心情愉快。
2015、7、11晚初稿,12日上午略加修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