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真诚、知识的探索与人类的幸福——2004年“两
(2008-07-15 23:04:38)
标签:
文化 |
分类: 序跋 |
道德的真诚、知识的探索与人类的幸福
——2004年“两湖论坛白皮书”序言
经过现代文明洗礼的每个中国人都能切身地感受到真理的力量!关于自然知识的真理可以让人造卫星上天,让人们走进信息时代;关于社会与人自身的真理,能够促使社会经济的繁荣,保证社会秩序的安定,保障个人心情的协调。
真理是有用的,可以成为我们时代的共识!
然而,我们如何获得真理?如何获得更多的真理?如何将真理性的认识转化成一种惠及众人的价值?则是一个远远超出了真理发见本身的科学认知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制度、社会道德风气的知识社会学问题。
一个社会如果缺乏道德的真诚,如果缺乏保障道德真诚的社会制度,则这个社会的真理发现就会大打折扣!真理性的认识转化成有利于大众的速度也就会大大减慢。
人类幸福的增进无疑要依赖知识的探索与真理的发现,善与美的价值实现要以真理性的认识为基础。但人类要获得有关自然、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历史关系、人自身的五种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就必须要以人的道德真诚作为前提。一个缺乏道德真诚的社会,一个没有在制度上建立起保障人的道德真诚的社会,就不可能有长期的、持续不断的知识探索活动,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真理发现。因为人们不敢按照事情本身的样子来认识事情,也不敢说出自己对于事情本身的认识与发现。
在普遍缺乏道德真诚的社会里,根本谈不上人类的真正幸福!
在组织2004年的两湖论坛时,我着重考虑了我们时代的知识与我们的时代问题这两者的关系。其潜在的思想原则还是培根的那句话:知识就是力量。通过盘算我们时代的知识总量,再来审视我们面临着的时代问题,看看我们已经拥有的知识能否足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时代问题。如果不够,我们究竟还欠缺哪些知识?我们就着力去发展这方面的知识。现在看来,这种思考过于简单。尤其在中国社会的当前语境下,这样直线式的思考方式过于天真!
我们的时代是这样的奇特时代:一方面,外部世界的开放,以及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开放均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我们的时代又是那么的封闭!十八世纪康德所回答的启蒙问题——即人们公开地运用自己理性的权利问题,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甚至是中国十六世纪思想家李贽提出的要做“真人”、“说真话”、“做真事”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在这样非常扭曲的社会环境下,我们的知识探索、真理的发现,又何以可能?
道德的真诚需要宽松的社会环境,需要健全的法治为人们自由的思想、自由的言说与自由的行动提供基本的生命保障。一个缺乏普遍道德真诚的社会,一定很难有真理的发现。真理的发现首先需要人们敢于说真话,能够说真话,乐于说真话。无论是关于自然的真理,关于社会的真理,还是人们关于自我认识的人性真理,都必需依赖一个自由与宽松的社会环境。无宁说,自由与宽松的社会环境是真理发现和真理发挥其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因此,一个社会不能以制度的形式为个人保持“道德的真诚”提供起码的生存保障,这个社会就很难有真理的发现,尤其是很难有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真理与人性真理的发现,自然科学的真理也就很难转化成“价值的真理”。
作为一次民间的活动,参加此次“两湖论坛”的学人们的思考与发言都是真诚的,他们的对话与回答也都是真诚的。所有的参加者都有社会关怀。其实,这种社会关怀也就是关怀我们自身,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个社会!但我们的思考又是超越具体的功利目标的,我们的讨论是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我们的争论为真理的发现而争论!也许,我们的具体结论和观点是错误的,但我们的态度是真诚的。如果我们社会能够为这样的学人提供公共论坛,让更多的学人都能公开地、真诚地讨论我们时代的问题,尤其是让这种讨论成为公民生活的习惯,也许我们的社会就会获得更多的真理,至少是更多地获得发现真理的机会!
这样,我们就会:
离真理更近一点,离蒙昧更远一点!
离幸福更近一点,离苦难更远一点!
是为序。
吴根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