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敏一书序言
(2008-07-15 22:52:58)
标签:
文化 |
分类: 序跋 |
序言
除少数贫困家庭以外,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应该不再是如何增加智力教育的投入,而是如何增加非智力教育的投入。培养一个具有健壮的体魄、开放的心灵、健全的人格的下一代,比单纯培养一个高智商的孩子要更为紧迫。
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家长关心孩子智力教育的投入甚于人格教育的投入,智商高而情商低,意志力薄弱,身体像豆芽菜的青少年比比皆是。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家长仍然沉迷于智力教育的投入,而继续忽视儿童的人格培养。于是,年复一年,一批批中学生纷纷加入各智力竞赛活动、出国培训的智力游戏当中,要么就是为了升学而进入各种培训班。为人的全面发展而学习的教育理念已经深深地沉沦在各种实利追逐的培训教育的狂潮之中。
这是一个时代性的家庭教育方向的迷茫。
不过,在这种时代性的迷茫之中,亦有少数清醒者在。王开敏女士,就是这少数的清醒者之一。十几年来,她以母爱的巨大力量,独自勇敢、坚定地实验着正确的教育理念,以高度超前、不同流俗的庭教育观念,灵活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方法,培养自己的儿子——艾天,最终以艾天获得弗里曼亚洲奖学金而显示了她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正确性。作为一个极富启发性的案例,艾天的初步成功,不仅是王开敏与艾勇一家的幸福与财富,而且理应成为全社会的精神财富。质此之故,乐于领受王开敏女士雅命,作弁言于书首,谨抒浅见,以为引玉。
当代中国,很多家长,特别是很多母亲望子成龙心切,从小就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王开敏女士则一反流俗,从小就不让艾天上各种培训班,也不选择所谓的好学校,而是按照就近上学的原则选择学校学习。从小学到中学,艾天的成绩在班里、年级里也不是第一名、第二名,只是基本上保持在好学生行列而已;在业余爱好方面,艾天也没有什么突出的特长,只是爱玩而已;作为母亲的王开敏,也不逼迫儿子学什么,只是满足孩子爱玩的这一天性,甚至有时陪儿子一起玩。后来,她要求艾天参加托福考试,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出国,只是她觉得孩子正常的功课学习太轻松了,给他施加点压力而已。而且,在千万人都奔向高考的狭窄人生道路时,她希望另辟蹊径,通过参加托福考试,拓宽孩子上大学的道路。稍加注意的是,王开敏女士这一超前的想法,是建立在她前期正确的家庭教育实践的基础之上的,那就是她已经给艾天培养了一副好身体!
因为,大多数高中生,单纯应付高考就已经感到十分紧张了。然而,艾天却能左右开弓,一方面准备高考,一方面备战托福。他有一副好身体,有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有一个好的心态,总而言之,有一个比较健全的人格。因为,在王开敏的教育下,艾天从小学起就重视课堂上的学习,基本上不把课堂上的问题带回家。家庭作业对艾天而言,从来就没有产生过任何压力,即使在面对高考的巨大挑战时,他仍然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球,去阅读课外的各种书刊、杂志,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他那像铁塔般的身体内蕴藏着使不完的精力似的,在完成正常的文化知识课的学习任务之外,有足够的精力从事他自己所喜欢干的事情。我时常在校园里碰到艾天,有时在晚上八点左右散步时还碰到打完球刚回家的他。在我的印象中,无论是在什么场合见到艾天,都感受到他身上那股阳光少年的蓬勃朝气。
然而,艾天并不是玩出来的。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渴望新知、有丰沛的内在求知欲的少年,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善于抓住机会、捕捉新知的少年。记得2000年我刚从哈佛访学归来不久,我们几个好朋友的家人在一起聚会。他坐在我的身边,不停地向我询问有关美国和哈佛大学的事情,那神情之专注,对异域之好奇的心态是一般少年人所没有的。他甚至根据我的哲学专业特点,要我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哲学有关做人的道理。我就引用了老子的一句话:“上善若水”。不管他当时听懂了我的解释否。我觉得他这种善于根据对象,提出适当问题的提问方式就使他在未来的人生的道路上具备了攫取一切他所需的知识的能力。这比仅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不善于不断地吸取新知的两脚书橱类的“博学少年”,要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据我的了解,艾天在人生路上所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主要不在于王开敏女士如何关注艾天的智力教育的投入,而在于与她比较持之以恒地注意培养艾天的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因此,在这本浸透着大半生心血的育儿经验的著作中,我们不应仅仅看到王开敏女士培养了一个获得了弗里曼全额奖学金的优秀青年,以及成功培养孩子的方法,而更应该看到她培养了一个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和各种具体方法背后所蕴涵的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我个人从王女士这本书中看到的,还包括她平时与我们交谈时所感受到的:她在家庭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最突出成就,就是她和其夫君艾勇博士,将健全的人格教育放在了首位。这可能是我们将要从其育儿经中吸取的最宝贵的经验。
与其它报告文学类的作品或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著作不同。本书真实地介绍了作者如何运用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生动、灵活的教育方法培养自己孩子的经历,没有什么高深难懂的理论,更不是空口说教,书中介绍的很多具体做法一般的家长都可以做到的,可以说是一本如何运用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孩子的心得之作。作者以菩萨般的慈善情怀,力求将自己培养孩子的经验与千千万万个家长分享,希望有更多的家庭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孩子。
因此,本书在语言上就有一个极其鲜明的风格:口语化,浅显、生动而有趣。一些介绍培养孩子方法的细节描写,特别具有个性化色彩,非亲身经历者不能道出。这些优点,使本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新鲜感。
家庭教育其实也或明或暗地关系到一个母亲的女性观。王开敏女士持有比较独特的女性观,既不过分追求女权,也反对大男子作风。她认为,“女人永远无下岗”,家庭是女性的另一个工作的场所,即使退休也不失业。这的确是从女性的角度提出的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值得很多女性咀嚼。因此,这也是一本如何做母亲、如何做妻子和如何做女人的真情实感的著作,是一本以自己亲生的经历探讨“母亲文化”的心得之作。
人生有缘,因妻子之故得以接识王开敏女士。近十年的交往,使我们在孩子教育方面获得益良多。今幸得以先睹大作,并见雅爱,遵嘱为之作序。聊抒陋见,以与广大家长共享王开敏女士的成功经验。
吴根友 ( 武汉大学哲学系)
癸未年七月十四(公元二00三年八月十日)
于珞珈山育灵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