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闭幕词
女士们、先生们:
经过两天半紧张而又热烈的讨论,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即将闭幕了。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大会的主办方,向来自世界各地,向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所有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是你们热情而又积极的支持,才使得本次国际中国哲学大会的内容显得如此充实而又富有学术含量,讨论如此热烈而又富有启发性。两天半的讨论与交流时间对于好思、善辩、能言的哲学工作者来说,显然是太短了,即使再给两天半的时间也不为多。时间,作为人生一种最大的资源,对于绝情大多数人来说永远都是匮乏的资源,尤其是那种由学人们共同享受的哲学盛宴,更是不可多得的人生瞬间。我希望,在武汉大学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你们从事哲学研究与创造的生涯中留下美好的记忆,在促进中国哲学走向世界,世界哲学融入中国的漫长历程中,成为一个可堪回忆的驿站。
受大会组委会和郭齐勇教授的委托,要我在本次大会的闭幕阶段作一个发言。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光荣而又艰巨的工作。本次大会共有3次大会讨论,48次分场讨论,与会专家学者的中英文论文近200余篇,基本上涉及到中国哲学的全部领域问题和中西比较哲学的许多重要问题,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其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因此,这个发言就不能向与会的代表报告主要的讨论结果了,我倒想借此宝贵的时间,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谈一点个人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与指正。
我个人认为,在近百年的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主要走的是一条“以西释中”的道路,努力将中国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思想对接,在西方文化的价值序列里寻找到中国哲学的价值定位。到现在为止,这条道路还在继续向前延伸。
近几年来,中国哲学界热烈地展开了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的讨论,也出现了一批反思20世纪中国哲学范式的论著。这些讨论与论著,其实都可以看作是从不同的层面总结20世纪“以西释中”的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试图在寻找适合中国思想历史特质的自身话语体系与中国哲学的自身特色。我晢时将种思想的努力称之为“以中释中”,并预言这将是今后若干时段内中国哲学的主流话语形式。
在这里所说的“以中释中”,绝不意味着完全排除西方思想与语言的影响,而只是站在中国思想传统的脉络里,用中国人可以理解的现代汉语解释中国固有的和在中国的佛教与外来文化、思想。事实上,没有一个想像意义上的纯粹的“中国哲学”。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以“中原文化”为核心与周边民族文化交融与整合的历程。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时代,我们更不可能寻找所谓纯粹的现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中国哲学,英语、法语、德语等其他民族国家的语言与哲学也是一样。因此,“以中释中”只是要求改变用西方的历史经验、思想概念来解释中国、重构中国历史与思想的做法,绝不意味着要拒绝西方历史经验与西方思想作为某种参照系。作为他山之石的西方哲学与思想,永远是攻错中国思想与哲学美玉的有效工具。其他的如印度、阿拉伯思想与文化也有如此重要的攻错价值。
因此,我个人坚定地相信,处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哲学,当她经过“以中释中”的历史过程,将会走向“中西互释”新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实现中国哲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身份转换,在世界各民族的精神花园里形成一道亮丽的思想风景。到那时,所有中国以外的思想家们谈论中国哲学时,不再是只谈论孔子、老子、朱子、阳明等圣贤,而应该谈论对现代及未来人类做出贡献,并可以与古代圣贤比肩的中国思想巨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谈论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对话的主题时,我们不应该忘记20世纪中国业已形成的现代精神传统。这一现代精神传统的内在根芽其实可以上溯到中国十六世纪中后叶以来逐渐形成的早期现代性思想。李贽呼唤“各从所好,各骋各长”的人性解放思想,方以智提出了“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综合创新主张,王夫之明确地意识到“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巨大历史责任,戴震提出了“尽其自然,归于必然”,以实现“自然之极致”人性发展理想。这些杰出的思想家,前赴后继地从事着中国哲学与思想的现代转化工作,把中国传统哲学在人性修养方面的向内追求转向向外进取,对远古黄金时代的追忆转向对未来的期盼。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先进士人,借助于现代西方强大物质与思想的力量,从事着中国社会、思想与哲学由古典形态向现代的转化工作,为当代及未来中国哲学和思想与全球文明对话做出了很好历史的铺垫。他们引进了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理念:自由、民主、科学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文明与物质文明。我们进一步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们去推进:第一,让这些早熟于西方的现代文明精神在中国的现代文化土壤里扎根、生长、开花,结出正果;第二,在全球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精神资源,参照西方及其他各族的优秀精神传统,寻找世界各民族共同认可的低度伦理共识,建构普世伦理,参与人类心灵秩序与现实世界文明秩序的重构工作。第三,在坚持低度伦理共识的基础上,努力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身特色。为抗拒现代文明的同质化倾向,维护文明生态的多样性、丰富性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女士们,先生们:
在紧张的两天半的讨论之后,我不能再用冗长的个人意见来刺激大家紧张的神经了。我想把话题转向本次大会的服务工作。
本次会议的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除了与会专家的积极支持支持外,我想,与那些默默从事会务服务的所有工作人员敬职尽责的劳动,密不可分。因此,我提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向所有为本次大会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致敬!感谢他们连日来紧张而又有效的优质服务。
由于武汉大学的接待条件有限,由于我们的管理与组织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本次大会在会务接待与安排方便还是有些疏漏,由此而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敬请大家原谅!作为大会的秘书长,我要负主要责任,希望大家会后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我提出你们的宝贵意见,并争取在今后的不同会议服务中弥补这些缺憾。
最后:我祝愿那因为工作的需要而匆忙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的代表,一路平安!祝愿那些参加楚地文化与自然风光旅游的代表心情愉快!
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谢谢大家真诚的合作。
(2007年6月27日
2008年3月20日订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