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终身学习,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2018-09-14 09:27:28)
标签: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

分类: 活@姿态

终身学习,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终身学习,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编者按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从大数据云端到社会甚至每一个微小个体,都要不断地更新升级,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人说:学习是碎片化时代的自我救赎;有人说:学习能缓解焦虑,增进竞争力。无可置疑的是,学习力已经成为一个当代人的硬本领、真功夫。

如果人生分上半场、下半场,上半场注重生存技能的学习,那么下半场该关注生活艺术的修养。的确,中年是回炉再造的大好机会。可喜的是,身边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利用时代和互联网的便捷,重新拥有了一个新身份——学生。而“上课”正成为真正时髦的事情,课堂也不再是一个有限的空间,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乐趣和价值。

终身学习,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终身学习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那些善于学习、提升自己的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人生分上半场、下半场,上半场注重生存技能的学习,下半场就要关注生活艺术的修养。尤其是人到中年,更要注重生活美学以及智慧修炼的学习,而中年的确是回炉再造的大好机会。

中年,也是学习的巅峰时刻


胡杨

时下有句特别流行的话说:世界正在奖励终身学习的人。

我有一个“警花”好友,业余时间一直在学习古典文学课、心理学课,还多次给我推荐好的课程。好友T报了一个网课叫“光的研习”,几个月下来,不但照片拍得每每让人叫好,她自己也深得摄影艺术之精髓——发现美,表达美。

而自从在网易公开课偶遇台大教授蔡璧名的《正是时候学庄子》,我也一发不可收拾,不仅26集课听了两遍,笔记做了一大堆,还查询了蔡老师的所有资料。

现在,我又在网易上继续学习台大公开课中刘少雄老师的《东坡词》,学习过程中惊喜地发现,我当年带爸妈去镇江、扬州一带所走过的路,比如金山寺、西津渡、北固山等等,东坡当年都是写了词的,这种后知后觉的发现着实让我惊喜万分。紧接着,我又在喜马拉雅收听了“慕容朗读”的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顺藤摸瓜”的学习就像连环套一样,继续往下走着,我也不知道会通向何方……

记得听蔡璧名教授讲庄子的“旦暮之遇”,她说她最想“旦暮之遇”的是庄子,而那一刻我最想的就是蔡教授了。与东坡的精神相遇,又何尝不是一种“旦暮之遇”呢?就像木心说的,我们都是“精神上的血亲”啊。

我们从小就知道高尔基的那句话:“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句话在我上学的那些年,不曾有所感觉。倒是工作以后,尤其是这些年来,常常感同身受,深有体悟。于是感叹:原来,中年之后,才是学习的巅峰时刻啊。

就我个人而言,从小学到大学,学过的东西现在看来不过是皮毛、枝杈,为了一纸文凭和基本生存需要。而更多、更深入的学习,是在工作之后,尤其是当下。如果学生时代是——学海无涯苦作舟;那么中年之后当是——学海无涯乐做桨。

有句话说:“有的人30岁就死了,80岁才埋。”我想那指的是日复一日不断重复昨天的人,是不学习、不提升自己的人。而那些善于学习、提升自己的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拿着在高中或大学学到的知识和文凭去适应社会,显然会被淘汰。就算没有高科技、人工智能,你也会被那些不断努力、不断学习的人所替代。由此可见,终身学习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可喜的是,我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中年人,重新拥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学生。她们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人了,有的甚至更年长,但无一例外,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便捷,善用碎片时间,学习方方面面的知识。有的是为事业精进;有的为了转型,告别不喜欢的职业;还有很多只为爱好、乐趣,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总之都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所以,“上课”正成为真正时髦的事情,课堂也不再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而知识付费的热潮方兴未艾。许多课程都是碎片化知识的梳理,也许会对我们某个时期产生一些助益,但是要想彻底改变,让自己的生命脱胎换骨,我们还要从思维方式入手,从增长智慧着眼。

学习就是给自己的最好投资。我反对附庸风雅、急功近利式的学习,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增长智慧。

如果人生分上半场、下半场,上半场注重生存技能的学习,下半场就要关注生活艺术的修养。有时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错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尤其是人到中年,更要注重生活美学以及智慧修炼的学习。

有人说:学习是碎片化时代的自我救赎;有人说:学习能缓解焦虑,增进竞争力。无可置疑的是,学习力已经成为一个当代人的硬本领、真功夫。

而中年的确是回炉再造的大好机会,锻造的是智慧和修养。如果你想寻找能够带来丰厚回报的成长机会,眼下即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其实,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你是被奖励还是被淘汰,结局最终都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终身学习,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儿子在地球那边读书 我在地球这边听网课

儿子出国留学后,我开始拥有了大把时间,于是我重新变成一名学生。我在网络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听课已8年了,共修了48门课程,收获累累。知识芬芳了我的内在,闲暇时光我都在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对话,这不但弥补了年少时错失梦想的遗憾,内心也始终拥有一种满足感。

郭小虹

暑假后儿子回加拿大读研去了,我也进入新学期,在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上订制了哲学、历史、心理学和文学艺术等新课程,还订阅了“我的一万分钟”学习计划。就这样,我再次被课程和作业幸福地套牢。

掐指一算,自2011年秋天开始,我在网易公开课、网易云课堂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听课已8年了,共修了48门课程。这8年是多么弥足珍贵,打开电脑上自己的大学,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课程,闲暇时光我都在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对话,这不但弥补了年少时错失梦想的遗憾,内心也始终拥有一种满足感。

小时候我深信自己有文学天赋,敏感于大自然风物的变化及人的情感关系,也擅长将自己的内心活动诉诸于文字。高考第一志愿我报考了北师大中文系,当年甚至幻想过金秋在北师大的槐树下走过的模样——发辫一定要束得高高的,衬衫月白的最好,布鞋也没关系,围巾一定一前一后地搭着……

可是造化弄人。高考结束,我跟风填报了提前录取的公安军事类院校,无心插柳我却被管理系录取了,专业离自己的兴趣爱好真的差了好远。

工作之后,我无数次拷问自己:最想实现什么样的梦想?最大的愿望就是重返大学校园,认认真真读一个全日制的中文系。

2014年秋天儿子出国留学,我开始拥有了大把时间。恰好2014年5月,中国教育部爱课程网和网易合作推出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MOOC平台中国大学MOOC,我也迎来了自主听课的黄金时代。

在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上听课是一种新体验,课程定期开课,只能在线听课,必须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听课任务和作业,期末还要参加测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证书。

于是,告别大学多年之后,我重新变成一名学生,周末、下班之后都得赶快听课,做笔记,购置参考书,课下还得查资料,做好准备完成各个阶段的测试。

虽然有了压力,但是收获累累。听课过程如沐春风,如酩美酒,知识芬芳了我的内在。

冯友兰先生说:“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这段话是我迄今读到的最纯粹、最直白、最深入阐述哲学与宗教关系的论述。所以除了文学课,我还学习了《中国哲学史》《道家的智慧》《公正的起点》《积极心理学》等哲学、心理学课程。由此我寻找到了与自己和平相处的方法和途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天地万物间找到适于自己的生存之道,领略日常生活的情趣,学会以欢喜的心情对待欣喜的自己。

这几年,儿子在地球那边读书,我在地球这边听课,学到新知识,就与儿子交流沟通。还会在博客里把听课的体会记录下来,再分享给儿子。虽然我们远隔重洋,不能如以往朝夕相处,但我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妈妈依然在努力,我们永远不会缺少话题。良好的沟通方式和新鲜的交流内容,让我们母子关系更加亲密。

这,何尝不是一种爱的成长、爱的教育?

终身学习,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写作营:我的90天“恋爱季”

在这一路书写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我自己,踏踏实实、真真实实地记录了自己曾经的生活片段,能感动到对面那个阅读者和我自己,能再次通过文字,疗愈我们的过往和内心。我通过书写,内心变得更加安静,心性变得更加开阔自由。在每一天的日子里,都能感受到花香、鸟鸣、鱼游的自在快乐。

李慧贞

转眼,我和《亲爱的生活写作营》90天的“恋爱季”就结束了,忍不住要分享一下自己的“恋爱”收获!

第一堂课,五瓣花老师说,她不是在教我们如何写作,准确地说,她的课更像是一堂疗愈课,是通过文字让我们发现美、释放自己的一个过程。

听完花儿老师的第一堂课,第一天就写了几篇文章,既兴奋又羞涩。兴奋的是终于可以和作家老师一起学习写作了,羞涩的是自己的文章不知道会不会让营友们笑话。

第一天就是直接把写好的文章发在群里,长长的一大篇文章,接着发现营友用锤子便签书写很好用,我也下载了,这样写过的文章就可以保留下来。

过了几天,花儿老师说可以用简书来书写。我之前就在简书上书写了几十篇,从《惠儿和好时光》开始,直到目前,写了有92篇文章。

《亲爱的生活写作营》微课,共12堂课,历时3个月。从第一堂课开始,我就暗暗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一定要坚持到90天,一定要每一天都写一篇文章。

其实,每天书写一篇文字并不难,难的是要有内容,还要有构思。想好这些,再写到纸上,然后再用手机写到简书上,写完后,再读几遍,再修改,编辑好文字段落,配上插图,这一系列过程,其实干了编辑的活。

不过每次写完一篇文章,我都非常开心,因为这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时,一天都没有感觉,很晚了才动笔写,写完了难免要熬夜。所以,这90天更是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

从最开始依赖老师的点评,到后来老师点评不点评都不重要了,因为书写是自己为自己的书写,不是为老师而书写。

尽管这样,从最开始的蜜月期的兴奋,到后来67天左右开始焦灼,已不知道要写什么了。而且,随着深入的书写,也发现自己读书远远不够,可那时候就是不想读书。这期间我和花儿老师说了自己的想法,老师给了两个答案,要么先放一放;要么咬咬牙,坚持下去。

我决定要坚持下去,就像风景就在拐弯处,很多时候自己想放弃的时候,只要咬咬牙,就挺过来了。就这样,我度过了那段焦灼期,也圆满地写了92篇文字!

在这一路书写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我自己,踏踏实实、真真实实地记录了自己曾经的生活片段,包括儿时、包括家人的一些事情。以至于妹妹和女儿看过我的文章就会流泪,因为她们是故事里的人物之一,她们有真实的经历,所以感同身受。

因为我的书写,能感动到对面那个阅读者,能再次通过文字,疗愈她们的过往,我觉得,这就很开心了。而通过书写,也疗愈了我的内心,很多事情我也就此放下了……

之后,我的6篇小豆腐块陆续发表在报纸上。从一个文字爱好者到文字变成铅字的过程,是美妙、喜悦的,用金钱没法衡量。

90天的书写结束了,走出这个写作营,虽然课程结束了,但这仅仅是我书写的开始。我通过书写,内心变得更加安静,心性变得更加开阔自由。在每一天的日子里,都能感受到花香、鸟鸣、鱼游的自在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秋天的菊花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