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陪父母终老,以爱封缄

(2018-05-15 14:28:53)
标签: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

活在喜悦中

就是要幸福

分类: 活@姿态

五月是一个感恩的季节。

那天母亲主动微信语音跟我聊天,她说:“我跟你爸说,我们现在是被幸福围绕!”其实那一刻我在考虑一个沉重的话题——陪父母终老。

一直以来都在关注龙应台的公众号,她写给失智母亲美君的每一封信,都在慢慢读。如今龙应台的新书《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出版。

而无独有偶。我喜欢的台湾女作家张曼娟最近也推出新书《我辈中年》。在文茜访谈中,张曼娟也花了大量的篇幅谈陪伴父母老去这件事。

我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其实,陪伴也是最残酷的告别。

就像张曼娟说的:“照顾老去的父母才真正理解人生,从‘做自己’的热血中年到照顾老人的中年,这个过程不只看到父母的老去离世,还会预见下一阶段的自己。”

“原来,天长地久,月圆花好,就是那些我们用心付出的寻常。”龙应台如是说。

下个路口见。


                          陪父母终老,以爱封缄


文 胡杨 图片来自网络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388/3887060/201805/Ea2J9RRK_2Jqg.jpg 天气好的时候,龙应台推着母亲去市场看看。

“大人”:上承父母,下泽孩子

张曼娟是我喜欢的台湾女作家,最近她推出新书《我辈中人》,说这是一本写给如她一样从“海水正蓝”迈向“中年”的我们的一封情书。

张曼娟1961年生人,是我的同龄人,她的上一本书名叫《海水正蓝》。

在《我辈中人》一书中,她对中年的界定是35岁至65岁。理由是:“以现代人寿命来看,35-65 岁作为中年人应该是很中肯的,我甚至想把年龄的上限修正到 70 岁。因为我看到身边很多朋友都已经超过 70 岁了,但还是活得很精彩,很有活力,完全没有老的意识。所以,其实定义并不重要,心态才最重要。”


书中她还给予我们一个新概念:大人。“这几年,日本开始发展出一个很完整的‘大人学’,包括大人旅行、大人衣着、大人饮食……‘大人’并不是用年龄界定的,而是指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们对这个世界有更深的了解与包容,并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正如孟子所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当然,一个人成长为“大人”,是一个漫长的旅程。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388/3887060/201805/qn225zhO_ZLYr.jpg


在文茜访谈中,张曼娟坦言:“我的前半生非常难,因为像我这种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小孩,永远都被父母和老师要求,‘你要争气’。以至于一直觉得自己不好,别人比较好,希望变成别人。后来才发现,其实我有自己的才能,不需要跟那些人一样,于是我才慢慢地做回自己,然后越做越开心。所以中年之后要为自己而活,不需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要活得心安理得,让每天都过得踏实、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388/3887060/201805/9XSTvp5e_5Lht.jpg

的确,年轻时总渴望被理解,被接纳,这种心灵的匮乏源于我们不喜欢自己,没有接纳自己,于是藉由别人的喜爱来肯定自己的存在的价值。而也正是这种匮乏激励我们不断学习进取。等到了中年以后,才会越来越笃定,才会按照自己的本性和秉性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找极少数气味相投的朋友。

“当初我放弃大学的教职和退休金时,很多人觉得我很可笑,很愚蠢,但我就是放下一切走了,弄了一个小学堂,教小朋友们写作文。这就是真正让我快乐的事,也让我觉得人生很值得。”张曼娟说。

如果“中年”是岁月的累积;那么“大人”就是人生的修为。

而在我的心目中,“大人”就是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上能承接父母的恩惠,下能泽及下一代,是谓“大人”也。

张曼娟:陪父母老去,预习自己的“老”

从青春无敌的《海水正蓝》走向人生半百的《我辈中人》,这个不上不下的生命阶段,该有什么样的风景?已经来到下半场的我们,都有哪些领悟?

在文茜访谈中,张曼娟谈到了这个年龄必须面对的“孤老”问题。

面对孤独,她提出:中年人更应该阅读。“人到中年,除去功名利禄后,还需要培植很多东西,比如人生的兴趣,一定要阅读,要听音乐,这才是到老年时最重要的资产。”

而关于“老”,她说:陪伴父母老去,就是在预习自己的“老”。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388/3887060/201805/RjnZ3dgY_NLxV.jpg

张曼娟与父母


 

“照顾老去的父母,对我们这一代中年人来说,完全没有防备,也没有任何应对策略,就像突然展开了一场‘战争’,可能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很多事情,只要努力就可能成功,但照顾父母却是不管你多努力,多用心,付出多少,都注定是一场会失败的‘战争’。因为到最后,你都会失去他们,这大概就是中年生活里,必须承担的难以言表的压力和痛苦吧。”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388/3887060/201805/ZHYu5h6N_yxWS.jpg


张曼娟回忆失智母亲的美丽瞬间时说道:“有一次,我陪妈妈去医院做脑部的核磁共振,她穿上一件长袍坐在椅子上,我向她挥挥手,她也举手回应我,带着腼腆的微笑。那时候,我觉得妈妈既熟悉又陌生,与平素的样貌不同,竟特别得美丽。于是我马上按下手机快门,把那一刻留下来作为永恒,并发在脸书上。虽然妈妈的记忆在流失,已经开始有失智症的症状,常常分不清时间和空间,也忘了很多事,但她还记得她爱我。她是一个乐于表达情感的人,有一次她正准备去睡觉,临走前对我说了一句‘我爱你’,着实让我很感动。那一刻,我一定会牢牢地记住。”

照顾老去的父母才能真正理解人生,从“做自己”的热血青年到照顾老人的中年,这个过程不只看到父母的老去离世,还会预见下一阶段的自己。

“好好照顾父母,好好整理人生,然后面对最后的渡口。”这是张曼娟对我辈的忠告。

龙应台:所谓的天长地久,不过是寻常的陪伴

“不管怎么为‘大事’着急,还是要直奔高铁赶到南方。30小时后要去英国讲学,三周远行,总是不安。看美君,是人生这个阶段比国事还大的‘大事’。”

这是龙应台公众号上最近一篇《天佑》的开头。一直以来都在关注她,而她写给失智母亲美君的每一封信,都在慢慢读。最近新书《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出版。

龙应台在上一本书《大江大河》中用她作家的想象力“还原”了母亲的芳华时代,从1919年开始。而这本《天长地久》是她陪伴失智母亲的日常,以信件形式娓娓道来。

因为知道来处,才有去处。这本书是作家龙应台对上一辈的深刻自白,也是对下一辈的温柔提醒。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388/3887060/201805/buxYa4eK_XCyZ.jpg

为了陪伴失智的母亲,龙应台搬到了屏东潮州,过起“全陪”的日子。

常常是,妈妈美君就坐在身边的沙发上。当她忙于写作、需要安静时,她会给母亲带上耳机,听周璇的老歌和家乡的浙江越剧,因为声音是一个人最后才会忘记的东西。当她不需要在计算机前写作时,就拿着一本书,紧紧地靠着妈妈坐,“我也可能朗诵手上的书,无论是英文或德文,她听不懂,但她听得到我的声音……”

天气好的时候,龙应台会推着母亲出门逛市场,感受人间百态。

“这世上对你最重要的那个人,正在度过她人生中最后不知还有几天的时光,你到底还在做什么呢?”

龙应台坦言自己在经历父亲的老与死后,才发现自己对生命的无知。“我在父亲身上学到的,实践在对待母亲身上。” 她将陪伴称作是一项“实践工程”。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388/3887060/201805/hLRv48QV_zC4w.jpg

这个时代,哪还有什么天长地久呢?而龙应台用一本书证明:“原来,天长地久,月圆花好,就是那些我们用心付出的寻常。”

人生就像一辆永不回头、直奔终点站的列车,“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很多事根本不重要,真正重要的事其实很少。”这是龙应该的温柔提醒。

即使陪伴父母终老是一场残酷的战争,我们也要温柔以待、全力以赴,以爱封缄。


http://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5/10/B3

陪父母终老,以爱封缄

2018年5月10日7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