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无鬼(心里没鬼的人)与赤张满稽(大红脸满口笑话的人)观于武王之师(1)。
赤张满稽曰:“不及有虞氏乎(2);故离(罹)此患也(3)。”
门无鬼曰:“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4)?其乱而后治之与(治而后乱,还是乱而后治,一个因位,一个果位)?”
赤张满稽曰:“天下均治之为愿,而何计以有虞氏为(6)!有虞氏之药疡也(7),秃而施髢(8),病而求医。孝子操药以脩慈父(9),其色燋然(孝子到父亲生病了煎药忙的脸色黯然,应该不让父亲生病啊),圣人羞之。
至德之世,不尚贤(11),不使能(12);上如标枝(君如枝叶),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14),不以为赐。
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孝子不谀其亲(不奉承他的父母),忠臣不谄其君(忠臣不谄媚他的国君),臣子之盛也(这是忠臣、孝子尽忠尽孝的极点。)。
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3);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
而未知此其必然邪?世俗之所谓然而然之,所谓善而善之,则不谓道谀之人也(4)。然则俗故严于亲而尊于君邪(可是人们却不了解,世俗的看法就必定是正确的吗?而世俗人所谓正确的便把它当作是正确的,世俗人所谓好的便把它当作是好的,却不称他们是谄谀之人。)?
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6)。而终身道人也,终身谀人也,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又只不过看作是用巧妙的譬喻和华丽的辞藻以博取众人的欢心,这样,终结和初始、根本和末节全都不能吻合)。
垂衣裳,设采色,动容貌,以媚一世,而不自谓道谀,与夫人之为徒,通是非(8),而不自谓众人,愚之至也。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9)。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10),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11),不可得也。不亦悲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