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杨小栈
胡杨小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137
  • 关注人气:5,3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摩拜单车骑行记

(2016-11-10 10:51:00)
标签: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

雕刻时光

遇见好命的自己

分类: 活@姿态
摩拜单车骑行记2016 10,6

摩拜单车骑行记

 

胡杨 文、图

 

如今,在北京街头,在小区里、公园周围,随时随处都能看到一种美丽时尚的橘黄色单车,它们像自由飞翔的小鸟,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驰骋,每次看到它的身影,我心中就勇气一股暖流,而它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膜拜(mobike)。

据悉,摩拜自今年422日“世界地球日”推出以来,没有做过推广,立刻从上海遍布北京,用户接受率、普及率都很高,也受到政府的关注。

91,摩拜单车宣布正式进入北京,这是它进入的第二个城市。在此之前,摩拜已在上海运营近5个月了。

在享受了城市公共自行车带来的便利出行之后,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事物。

 

橘黄色的诱惑:摩拜单车骑行记

9月初的一天,先生说北京有摩拜单车了,当时听他介绍:相对于需要车桩停靠的城市公共自行车,膜拜单车不需要找固定停车点,实现了随骑随停。先生当即就注册了,下载APP,交299元押金。

就在那天晚上,他说小区楼下就有一辆膜拜单车。我兴冲冲地怂恿他说:“我两去骑行一圈,感受下小区夜景如何?”

于是下楼,黑灯瞎火地找到了那辆单车,可是无论如何都扫码不成功。他说“邮局那边还有”,我们又去了邮局,结果还是不成功。两人灰溜溜地回来,此刻发现门口那辆车前,一个女孩正在扫描开锁,也没成功。

看来大家接受新鲜事物的热情还是挺高的。第二天先生告诉我,头天晚上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当时整个系统出问题了。估计全面上线正在调试中。

后来我和儿子也相继注册。毕竟是倡导绿色出行的新生事物,打心底里就觉得该支持。

城市雾霾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今年北京的10月,本来是最美的季节之一,居然没有几个晴天。作为城市公民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无非就是——少开车,多乘公交,减少碳排放。

话说1023日,我生日,我们一家三口去奥森公园赏秋。那天天气是10月里罕见的一个蓝天,到处都透明般美好,五彩斑斓秋意浓。枫叶红了,银杏黄了,白云在蓝天下漂移,人走找公园里就像走在童话世界中。

在公园里一直走走停停拍拍,下午1点多才出来。先生说我们可以骑“膜拜”去吃饭。果然就发现不少可爱的橘黄色身影。我们三人每人扫了一辆,然后骑着向眉州酒家出发。

说实在的,摩拜单车时尚的造型,人性化的设计都让骑者靓丽十分。简单,高效,自由是它给我的感觉。当时我立刻发了微博和微信,说过了一个绿色生日。

是啊,那天的蓝天白云好像是专门为我设置的,而骑行摩拜成为生日的高潮、亮点。记得当时我一路大喊“好爽啊”,遇见路人问起,我大声骄傲地说:“这是租的摩拜单车!”

平时走路至少需要40分钟,骑车10多分钟就到了眉州酒家,我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呢。依依不舍地下车,我提议吃完饭骑车回家,儿子说40分钟能骑到家,那简直就是太完美了。

我们三个有意将车子藏在一个不是很多人可以看到的地方,当然,此举纯属掩耳盗铃,因为想骑车的人都是通过APP手机扫描寻找车子的,所以根本是藏不住的。

席间,先生就说“车被人骑走了”。我们出来寻找果然不见踪影了。无奈,只好乘坐地铁回家。

十月最后一个星期天,突然想买一束绣球花来插瓶,知道地铁站附近有,当然最想的是骑摩拜单车。手机扫描,小区幼儿园附近就有一辆。快速过去,结果怎么扫描都不成。此时见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小男孩过来,他们一扫就开锁了。我问缘由,她解释说,押金是押金,每次使用都要充值。她还说:“如果你骑行的地方有车桩点,还是公共自行车好,一小时之内不收费。”

于是我用支付宝扫了一辆蓝色公共自行车。那天我们没买绣球花,因为只有淡蓝色和淡粉色,不是很新鲜,最后买了两束邹菊,美丽回家。

回来后我发现支付宝提醒:本次租车获得119个碳积分。

 

美好愿景:“全球首家无桩智能共享单车”

喝水不忘挖井人,骑了摩拜单车就想着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据悉,摩拜单车创始人为前UBER上海城市经理王晓峰。2015年底,王晓峰在朋友圈中正式宣告自己的出走,开启职业生涯的新旅程。

摩拜的使用方法很简单,下载APP并完成用户注册后,缴纳299的押金,充值后即可使用。没有固定停车桩、不用办卡,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解锁自行车,到目的地后,只要把车停在不会被城管拖走的位置,就能完成还车步骤。自行车内置的GPS会显示定位,方便下一个用户找到。

摩拜单车收费也很低,1元可以支持30分钟骑行。对于这样的收费标准,王晓峰曾经回应,这并不是基于成本的定价,只是希望大众更易于接受。

前期王晓峰的团队做了很多调研,研究人们为什么不再骑自行车了?怕丢、怕偷、怕掉链子、怕生锈、怕经常要打气,还有就是普通自行车不够好看,山地车又贵等等。对于上下班骑自行车的用户来说,很多是因为距离适中,骑车能躲过交通拥堵,还能起到锻炼身体。

他们一一解决细节问题,于是生产出了目前投放出来的产品,工厂也是自建的,保障了产品各方面改进的要求。摩拜采用的是重模式自己生产加运营模式,平均每增加一个用户就要多生产一辆自行车,这是一个边际成本逐渐递增的规模效应,而非我们大家熟知的网络效应。全球首家无桩智能共享单车是王晓峰的目标。

王晓峰说,他们一直致力于这样的交通工具的改善:即一个自我运行,极少人工因素参与的承载相当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他不想让他的孩子去管理自行车的安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也不希望别人的孩子去管理。未来的效率靠的是运筹帷幄,而不是再靠大规模人工投入。我问他学的是什么专业,他说是工商管理,看得出来,这个项目一定是一个微妙的管理的活儿。

o摩拜单车骑行记ofo单车
 

用车文明:让自行车画出美丽轨迹

朋友圈一篇题为《摩拜单车在上海运营3个月后,创始人哭了》的文章,讲述了摩拜单车上线以后遇上的种种问题,比如:随意堆放、二维码被毁、车身遍布小广告、放在自己办公室或小区、加了另一把锁、车座损坏、蓄意破坏、随意喷漆等等。

有人将文章链接转给王晓峰先生,他淡然地回复道:“发展中必经的困难,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解决。”

的确,公共自行车的命运,需要整个城市的文明素质来维护。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每个人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是随着代际变化的。替别人多着想一点点,其实也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及下一代。很多人慢慢意识到自己不该这么冷漠地对待城市的社会问题。”

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都感觉到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的困扰。而面对这些问题,大家常常是无奈,甚至是冷漠。王晓峰认为,这是一个公共问题、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靠运动式、活动式的倡导,也不能仅仅靠政府的规划制约甚至强制,也不能靠感动这种不持久的思维模式,而是要切切实实地引领一场生活方式的变革。

所以他说,用车文明,这个社会的实际的文明状态,才是症结。

王晓峰说,现在政府有汽车出行数据,也有步行数据,但还有没有自行车出行数据,他们第一次针对上海做了一张自行车出行轨迹图。

他说,他经常想象一个画面,在巴黎他骑着摩拜单车,从卢浮宫到香榭丽舍大街,每一景点之间都能有摩拜单车接驳多好。他没有说起他的国际化计划,只描述起他想要的场景。然而目前王晓峰最希望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三十年后的上海,自行车已经较为普及了,人们的表情不是僵化的而是生动的。

王晓峰预感摩拜单车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理由有三:一是从世界看,在自行车技术创新与商业运营上是第四代意义的自行车共享模式;二是中国城市地铁的大规模发展,围绕地铁站需要形成“骑--骑”的出行模式;三是中国城市人口多、密度高,特别适合发展共享经济,摩拜单车非常符合中国的国情。

在北京街头自由穿行的无桩单车,除了橘红色的膜拜,还有一种淡黄色的车。据悉这家自北大起家,发力校园市场的公司叫ofo

最近笔者经常在小区附近看到,橘红色膜拜单车与ofo小黄车齐头并放、举案齐眉的情景,看着一派祥和气氛。真心希望它们不是恶意竞争的关系,而是犹如秋日美景——枫叶红、银杏黄,各自引风流。

为了北京的蓝天,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值得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