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个阳台,你就可以做园丁

(2016-05-13 08:37:40)
标签: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

大自然笔记

雕刻时光

分类: 活@姿态

愿我们都可以成为快乐的园丁,愿每个孩子都从植物私塾里走来,愿每个老人都拥有自己的幸福花园!

有个阳台,你就可以做园丁

有个阳台,你就可以做园丁

□ 胡杨 文/摄

“欢迎你来到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在这个高度城市化的空间里,植物自然生长,各种生灵悠然漫步,而我,则试图在喧嚣中追求田园诗般的生活。”这是英国作家、自由撰稿人海伦·芭布丝《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一书序言里的一句话。

生活在现代城市的钢筋水泥中,我们与自然界的距离越来越远,与花草树木以及土地的链接也越来越薄弱。而长期远离大自然,使我们的很多天赋与灵感甚至生存智慧都日渐衰微。

本期主题旨在告诉你——即使是生活在现代都市中,即使白天疲于奔命、晚上偏居一隅,你依然可以拥有田园诗般的生活,做一个快乐的园丁。

有个阳台,你就可以做园丁
伦敦:三平米屋顶阳台“开花结果”

《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一书讲述的是25岁姑娘海伦,在伦敦卧室外那片不足三平米的屋顶阳台上,成就了自己的种植梦想,从而也更深入地扎根于这座城市的故事。海伦园艺经验为零,但是“我对城市里的野生生物十分着迷,在这个生态前景悲观的时代,我迫切地想要做一些于环境有利的事”,于是从规划、逛种子市场、育种、买堆肥,到参观别人家的屋顶花园,海伦用一整年去达成自己的种植计划。

而最重要的是,梦想从播种到发芽到生长、收获,惊喜不断——有好吃的樱桃萝卜、西红柿、芫荽、芝麻菜、生菜、罗勒等,这些鲜嫩的植物还引来了蜜蜂、蝴蝶、松鼠,以及会吃掉主人辛苦种的蔬菜的蜗牛、蚜虫,当然还有各种鸟儿在屋顶鸣叫……荷兰豆用来做菜,薄荷叶可以调鸡尾酒,西红柿做沙拉,显然更多的乐趣不是来自菜果入口时的满足感,而是来自于惊喜不断的浪漫过程。

这是一个讲述种植美好的故事,一个讲述人与自然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真实经历。作者让我们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高楼林立中的零星琐碎空间,探讨城市中能在多大程度上容纳野生生物的繁衍。园艺带给人们充分的满足感,哪怕你已经对城市感到厌倦,对生活感到绝望。

正是因为种植活动,海伦摇身一变成为了“导游”,她让读者发现伦敦“野性”的一面,带领大家去冒险——肯辛顿公园湖中小岛的苍鹭孵化地,42塔大楼屋顶观游隼,泰晤士河滩寻宝,在夏夜的切尔西药用植物园被数百只跳跃的青蛙和蟾蜍环绕……为了参加各种都市各种种植活动,她鼓起勇气开始骑车,主动去结识兴趣相似的新朋友;她也能邀请好友来吃一顿自己种植的新鲜食材制作的夏日晚餐。

从漂泊不定的状态到慢慢站稳脚跟,那三平米生机无限的小花园功不可没。在新的一年,海伦辞掉了办公室的工作,成为自由写作者。无疑,整整一年耐心细致的劳作照料,为她提供了思考生活意义和自我实现的时间和契机。

《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书名由三个并列成分组成,从中得出结论——个体与其生存空间可以建立起一种有机的、可持续发展的联系。

书中不但有许多动植物知识,还介绍一些绿色环保组织,如“种子星期天”。他们的理念是:反对铺天盖地大规模种植和零售,倡导种植自然授粉的传统植物,并且保存这些种子,以保持本地种子品种的活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有个阳台,你就可以做园丁老爷子的牡丹花

北京:老爷子的花园,我的园中园

关于种植的美好,我身边就有“老爷子的花园”。

今年4月的一个早晨,先生突然问 “不知道老爷子的玫瑰花开了没有”,这句话提醒我造访“老爷子的花园”。

“老爷子的花园”在我们小区的东侧。去年某天我突然转进了那片“桃花源”。当时园子里的花开得正艳。遇上种花的老爷子我问:“您种那么多花啊?”老爷子说:“老太太身体不好,她喜欢花,种了花让她开心。”

我被老爷子的话打动,第二天就带着老公去了,他们两还聊了好一会的天儿。

今年第一次去“老爷子的花园”正好遇上他在忙活。我问:“有玫瑰吗?”老爷子说:“有啊。”他指指前面的一圈,还有左边的一圈说:“这些都是玫瑰。”我上前仔细观察,及肩高的玫瑰(10多年树龄),枝叶葱茏,还没花苞呢。而此时园子里的牡丹花含苞待放,花骨朵密实紧致。

于是乎每天早晨我都兴冲冲地去“老爷子花园”,拜访牡丹。终于在一场春雨之后,牡丹花竞相开放。浓郁的紫红色,黄芯儿,个个都是大脸盘,恨不得比我的脸还大。其实我是不太喜欢牡丹的,感觉它们像傻大姐,憨憨傻傻的。但是因为是老爷子为大妈种的,顿时就觉得这牡丹也是蛮好看的。

4月18日北京的天好得“不要不要的”。早晨再去拜访“国色天香”牡丹,正在拍照,只见一个体态稍微有些胖的大妈,手里拿着个布袋子走过来。她俯首低头拨弄着牡丹说:“现在一共开了39朵。”

我问:“是您家的花啊?”她说“是”。

我说:“听老爷子说您身体不好,他专门种花给您看的。”

大妈说:“我肾炎,还有关节炎,出不了门。人家都种菜,我们种花。种菜邻里容易打架,还怕人偷,种花多好啊,看看多开心。”

我问:“听口音您是南方人,那么爱花?”大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家没女儿。”

那一刻我被大妈的话逗乐了。原来我那么喜欢花,也是因为“没女儿”?

想到老爷子认真种花、大妈认真数花的情景,心里突然飘来5个字:“亲爱的生活!”

自从发现“老爷子的花园”,这里就成了我的“园中园”。4月,这里牡丹谢了玫瑰开,玫瑰走了月季来,真的是美不胜收。

如今,小区可谓我的百花园,什么花开了,常常是我“第一”发现。这不,前几天拍了楼前的鸢尾花,发在朋友圈,不少朋友说“见过但是不知其名”,还有将菖蒲花当鸢尾花的;4月底小区里唯一一株琼花,也就是扬州市花也开放了;还有那开在高高的树上、差点儿就错过的马褂木的花,像一个个黄色的宝莲灯。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在她的最新作品《亲爱的生活》里说:“生活的要义,就是满怀兴趣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睁大你的眼睛,要时刻注意。如果他有什么可以传授给女儿的话,那就是这句话了:要时刻注意。”

有个阳台,你就可以做园丁我的阳台

植物私塾:汪曾祺的花园鲁迅的百草园

2011年位于杭州良渚文化村的“植物私塾”引起广泛关注,其创始人是从事自然教育十多年的张新宇,他称这是一个教人认识花和植物的平台,同时也和爱花爱植物的人们进行互动。

“植物私塾”这个概念很好,可以说很多文学大家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比如汪曾祺、鲁迅。

汪曾祺在他的《花园》里写道:“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园里什么花开了,常常是我第一个发现。祖母的佛堂里那个铜瓶里的花常常是我换新。对于这个孝心的报酬是有需掐花供奉时总让我去,父亲一醒来,一股香气透进帐子,知道桂花开了,他常是坐起来,抽支烟,看着花,很深远地想着什么。冬天,下雪的冬天,一早上,家里谁也还没有起来,我常去园里摘一些冰心腊梅的朵子,再掺着鲜红的天竺果,用花丝穿成几柄,清水养在白磁碟子里放在妈(我的第一个继母)和二伯母妆台上,再去上学。我穿花时,服伺我的女佣人小莲子,常拿着掸帚在旁边看,她头上也常戴着我的花。”

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鲁迅的花园”。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百草园”给了鲁迅多少生命的滋养,我不得而知,但是这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我的影响可谓 “庭院深深深几许”。以至于那年去绍兴,徘徊在“百草园”久久不肯离去。更至于如今谁要说鲁迅的坏话,我都会揭竿而起。

是啊,童年那些花的颜色永久地留在了汪曾祺的脸上,而那些覆盆子、何首乌、桑葚以及木莲们,从鲁迅的笔端流出,种在了我的心田……

人是从大自然中走出来的。现代城市生活让我们长期远离大自然,致使我们的天赋与灵感甚至生存智慧都日渐衰微。

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随着年岁见长,我们的童心其实并未泯灭,只是被忙碌的生活包裹得越来越厚,直到连自己都看不见。”由此可见,效法自然,回归自然,是返璞归真的人生大智慧。

愿我们都可以成为快乐的园丁,愿每个孩子都从植物私塾里走来,愿每个老人都拥有自己的幸福花园!

有个阳台,你就可以做园丁五瓣花的阳台

致敬亲爱的生活

□ 五瓣花 文/摄

本来说到花园子,应该是平和的宁静的,但我在《一个园丁的一年》一书里,看到一个波西米亚园丁对他的花园子的激情四射的爱,仿佛每一片泥土之下都有他最爱的挚爱。而作者用幽默、夸张的语言,让一个园丁一年的生活栩栩如生地再次重演了一遍,着实让我们这些住在城市鸽笼里,没有机会体悟园丁生活,又向往当一枚园丁的人,有了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

作者卡雷尔·恰佩克是捷克人,这让人想到波西米亚。在我们印象之中波西米亚风情的代表人物应该是那种身着夸张彩色大摆裙,戴着流苏草帽,还有扭动着美臀风情万种的大美女。可是书中说的是一个具有波西米亚风情的园丁,一年之中,他就是那样满腿沾着泥,卷着裤腿,戴着顶有破洞的老草帽,在园子里巡来巡去,如他所说如果你要去找他,通常都看不见,因为他们会将自己缩成一团,一般不会看到他超过一米的时候,他“最惯常的姿势是背部朝上,手脚伸展开来,头就在两膝当中,活像只正在分娩的母马”。

在这个有点倒春寒的春天,冷得人缩手缩脚,我从书架上取下这本闲置许久的《一个园丁的一年》来看。我终于找到了我们之间的契合点,一个读者和一位作者真正同步了,在灵魂上合拍了,他们才有可能互相欣赏。

这些同步,来源于这些年我先生将我们的阳台从一毛不发之地,伺候得花枝乱颤,而我虽然不能以园丁自居,但对这个园子的狂热,丝毫不比书里的园丁少,只是我知道我距离一名好的园丁,还差十万八千里,我还没有亲自为它们翻土、除草、剪枝、嫁接。好吧,我承认,我是个伪善的“园丁”,对它们每日行注目礼,与她们目光每天对视,是我每天必修的功课,而我家真正的园丁是我家老公。

虽然自视不是一名真正的园丁,可是竟然在书中看到了如我这般花痴一样的园丁,便有如找到同类一样的欣喜。

比如大冬天看着满目萧然的阳台,就心思活范儿地想去花市看看还有哪些花在开,想捧几盆回来,后来被他理智地拒绝了。但是在书中,我终于找到了同谋,真正意义上的同谋。原来园丁扒开泥土看到那些长出的嫩根,一边告诉大家,冬天花花草草并没有冬眠,而是在长嫩根,为迎接春天的到来;可是另一边,园丁也会觉得无花伺候有点无聊,于是从花市里疯狂地抱一些花回家,买回一些风信子或郁金香球茎,这样窗台、楼梯口、走廊上、书桌上到处都放着花盆,直到家人忍无可忍。

看到这里我偷偷地笑,窃窃地笑,原来这世上的确有和我一样在冬天也耐不住寂寞的人啊。

书中有很多地方都让人忍俊不禁,园丁对花花的仁义之情也跃然纸上。比如:冬天,这位园丁会担心冻僵的球茎,他会想:“如果我能帮上什么忙,我宁愿脱下自己的外套,给冬青树披上;再为松树套上我的长裤,为了你——杜鹃花,我可以脱下自己的衬衫;而你——金鸡菊,我会摘下帽子扣在你头上;到于你——波斯菊,我只能贡献出袜子了……请你们心存感激好不好?”

此时,一个在雪地里赤身裸体瑟瑟发抖的园丁,却看着那些树呀花呀都披上了温暖的衣服,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跃然纸上了,而我分明也看到园丁的身体上结起了厚厚的一层霜。

这些文字出自卡雷尔·恰佩克之手,他曾在193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诙谐的文字,看得我心花怒放。比如他会说:“死亡在植物身上是不存在的,就连冬眠也远远不是你看到的那样,对植物来说,那只是季节轮转而已。我们对生命要有点耐心,因为生命是永恒的”;“想想那些看似死去的植物如何再现生机、抽枝开花的,再想想神秘的未来是如何来到我们身边的,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以前的悲春伤秋都是庸人自扰。只要活着,就是人生最美好的一件事,而要活着,就要不断成长。”

这位园丁讲述的不仅仅是那些关于花花草草的事情,他讲的也有我们的生命。尽管书中的语言着实幽默,可是我们也知道了一名园丁真实的并不幽默的生活。

如今,我的阳台罗马柱台上已排满了玛格丽特、月季、石榴、紫荆、栀子花、长寿、非洲菊、扶桑、铁线莲、石竹、飘香藤……,墙上的花巢里种着兰草、蔷薇,罗马柱的一个个小栏杆中间也分枝出一小盆一小盆的花花。今年的阳台改造计划,准备先在阳台外伸一排栏杆,这样可以多摆一排花盆,如果物业允许,把罗马柱上面也建一排栏杆,这样又可以再摆一层花花……

有个阳台,你就可以做园丁
有个阳台,你就可以做园丁2016.5.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