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杨小栈
胡杨小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137
  • 关注人气:5,3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怒”刷存在感:蝉鸣以及小人物要多说话

(2015-08-25 09:00:12)

 蝉才是真正的刷频高手,它们用高调鸣唱刷着仅有的一个夏天的存在感。

如果世间万物无不都在“说法”,那么蝉则是“说法”的高手!

“怒”刷存在感:蝉鸣以及小人物要多说话                   2015年8月25日早拍。小南与我

胡杨

    张晓风有篇文叫《我们小人物就是要多说说话》,读后我甚有同感。结尾处她坦言:“说吧,说吧,凡我小人物,大家务必要多做发声运动,以免牙齿生苔,既可增进自我身心健康,又可帮助大人物,免得他们连‘嗯’和‘唔’怎样说,或‘可’和‘不可’怎么写都忘了。小人物啊,勉哉斯言!”

image

       晓风是著名作家,连她都说自己是小人物,我便也以“小”为乐、沾沾自喜,更为自己“爱表达”这一特点心安理理的得。

那天听电台节目主持人说一新词儿
“怒刷存在感”,这个“怒”字用的好。

那么“怒刷存在感”是怎样的呢?这个我比较在行。比如:雾霾越来越深的北京,突现蓝天白云;倾盆大雨之后出去看夕阳,蓦然回首却见雨后彩虹;甚至是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一天,突然偶遇一种花、一棵树、一只鸟,凡此种种,我都会狂拍照片在朋友圈“怒放”一下下。 image

云在,蓝天在;雨在,彩虹在;花在,岁月在;树在,山河在!而一切不都是因为“我爱,我在”吗?

其实,一个能深刻感受美的人,往往乐于并且急于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那亦是无法遏制的澎湃。

我想如果晓风有朋友圈,她肯定也是一个刷频大王。她那些细密美好的心思实在是机巧而伶俐,幽默而通达而又智慧。

比如她说:强说愁的年龄过去了,渐渐喜欢平凡的晴空了。烟雨村路只宜在水墨画里,雨润烟浓只能嵌在宋词的韵律里,烟雨村路只宜在水墨画里,居家过日子,还是以响蓝的好天气为宜。

image

      什么样的蓝才叫响蓝?我就使劲想,百度里也查无此词啊。那天,望着窗外北京雨后的蓝天,就是晓风说的“蓝过千年依然年轻的蓝天”,耳边突然响起声嘶力竭的蝉鸣声,我蓦然回首,突然知道何谓响蓝了。

响蓝应该是属于盛夏的。湛蓝天空静虚一片,蝉鸣声声划破长空。动观云逸静听蝉,好时光,自难忘。

      《礼记》云:“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其实今年早在夏至(622日)之前我就听到蝉鸣了,当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已经立秋,蝉鸣仍然是背景音乐之后的背景。这一刻,我提醒自己关注,这些天籁之音哪一天会离我而去,销声匿迹?

 image

传统农历6月有个很美的别称叫蝉羽。这个季节走在树林里,树上地上随处可见禅脱的壳,时不时地上还有蝉的身影,而循声举头望树,大约也能看到正在歌唱的“蝉家”。

原来蝉鸣铺天盖地、此起彼伏,也都是在“怒刷存在感”呢。

image
       
日本俳句诗人芭蕉《咏蝉》曰:寿数已将尽,浑然不觉尽情鸣,聒聒噪声音。

蝉鸣之于人,历来都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可以说,那些对其忧心忡忡的,大多的烦恼不是来自蝉声聒噪,而是内心缺喜。

据说蝉在地下蛰伏多年才等到一个夏天,从泥土中出来,爬上枝头,深情高鸣。“知了,知了”的鸣叫声,正是蝉表现自己的方式。也就是说,蝉的鸣叫声在宣布自己的存在。由此可见,蝉才是真正的“刷频”高手,它们用高调鸣唱刷着仅有的一个夏天的存在感。

“在不断鸣叫期间,有一只完全满足于己、满足于世的蝉存在着,谁也不可否认这样的事实。仅就蝉而言,它是不知道人的烦恼的。一旦天气转凉,自己的生命将随时终结,然而,蝉并没有为此而焦虑。能鸣叫的期间就是活着,活着的期间就是生命的永恒。为生命的无常而烦恼又有何益呢?或许蝉正在嘲笑人类总为尚未到来的明日之事而烦恼。”铃木大拙的《禅语日本文化》一书中如此写道。

由此我怀疑,“参禅”两个字的源头是“参蝉”。还是晓风的那篇《遇》,讲到她某天被一棵开着黄花的树吸引而走进一个院子,她在树下赏花、捡蝉壳。蝉壳盈握于手感喟道:“这一树黄花,在那里说法究竟有多少夏天了?

此时此刻我想的是:这些蝉儿究竟在我们耳边“说法”有多少个夏天了?我们似乎充耳不闻、全然不知。

如果世间万物无不都在“说法”,那么蝉则是“说法”的高手!

那篇《遇》的最后也颇有深意。晓风流连忘返的黄花树之地,最后发现居然是台大医院的太平间。

所以,有时间就多发发朋友圈吧,小人物就要多说说话。我们这一生不过区区几十年,像蝉儿的一个夏天,提醒自己活在当下,“浑然不觉尽情鸣”吧! 

image

2015.8.24见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9月你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