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与植物相互滋养

标签:
情感 |

让我们与植物相互滋养
已经有许多的人通过感受植物的情绪,建立起与植物的沟通,改善自己的身心灵状况。形容女人漂亮我们会用“花容月貌”一词,其实一个真正懂得观花、赏月的女子,即使岁月流逝满脸皱纹,那颗女儿心依然通透、晶莹。
■ 胡杨
进入11月下旬的隆冬季节,我的喇叭花还在阳台上开放着。虽然由于寒冷,它们的脸盘儿缩水了,颜色也没那么娇艳了,但是它们仿佛在用最后的一丝力气告诉我:“每天每天,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
每天早上睁开眼,我就开始寻寻觅觅,今天花开几朵?而每每遇见的那一刻是“拈花一笑”的欣喜与感激。
王阳明说:汝未来南怀镜看花时,此花与汝同寂;汝来看花,花与你同时明白起来,可见此花不在你心外。而南怀瑾先生在谈到看花的秘密时说,“让花过来,到你这里来”。
我是深谙其中的道理的——植物会通过自己的外形、气味、颜色等,向我们传递它们饱含的能量,所以也喜欢分享“惊鸿一瞥”的美丽,每天不厌其烦地在微信中播报喇叭花“头条”。
有人觉得天天重复没意思,但是他们不知道,在我这里从来没有“重复”这回事。每天它们都是新鲜的,给予我不同的惊喜。表面看,我需要照顾花花们,其实我从它们身上汲取更多。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阴阳和合的能量体,而能量是可以传递的,情绪其实也是一种能量。
曾有美国植物学家将测试仪器接在植物上,然后把恐怖的声音转换为电波传送给植物,观察植物在强烈刺激下的“感情反应”。没过几分钟,一些植物的叶子出现惊吓反应,无法顺畅地接受根部传送来的水分,发出枯萎的信号。同样的,我们身体的细胞也会接受到植物传递的信号,就好像植物本身的特性会改变一个人。反过来,我们的情绪也会影响身边的植物。
虽然植物不像动物那样活泼,充满生命的体征,但它不是聋子、瞎子、哑巴。在高等院校园艺系,情绪花卉一直都是基础课。国内著名园艺学家、交通大学园艺系罗震伟教授说,不管植物心情好还是不好,都打开它们的感受,当我们感觉到它们,就建立了一个情绪通道。
当然,植物和人的能量形式不一样,植物总是安静的,这就需要我们也相对安静下来,这样安静与安静链接,能量通道就接通了。
在欧美和日本,已经有更多的人通过感受植物的情绪,建立起与植物的沟通,改善自己的身心灵状况。人们相信,植物生命内在丰富的质地、气味、颜色与成长变化,能激发记忆与思考,唤醒我们对外在环境的觉察,进而建立健康的意识和幸福感,改善身心状况。
的确,人们发现,侍弄花草的人不容易绝望,更乐观,他们知道独立的生命都要经历生老病死。而花香愈疗专家金韵蓉告诉我们:当我们处于压力与低落中,就要种植那些坚强的植物,因为,唯有健康的植物才能提供身心灵已经疲惫的人一种好的能量来源。喜好花草的人都有个不成文规定,不会在室内出现枯枝败叶。因为,那是一个能量的阻塞,会影响整个气场。
与艺术、音乐、舞蹈这些提升人们心灵品质的形式相比,植物的独特就在于,它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在照顾它们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一个完整的生命变化:孕育——破土——发芽——长高——花开——花落——结果,生生不息。这是连贯的生命教育。
形容女人漂亮我们常常会用“花容月貌”一词。其实一个真正懂得观花、赏月的女子,不会是丑女人。即使岁月流逝满脸皱纹,那颗女儿心依然通透、晶莹。因为她笃定:“只有时光是不老的美人,而那许许多多的风姿妖娆都蕴藏在缓缓悠悠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