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杨小栈
胡杨小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137
  • 关注人气:5,3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不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4-04-24 07:57:31)
标签: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

学画画

如歌心绪

旅游

分类: 活@姿态
我不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每个人听到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儿了》,都会停下来,思考片刻……

    看到母亲挺拔的腰身突然佝偻了,曾经光滑的脸庞甚至手上都冒出了恼人的斑点。那一刻你会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发现那个跟在你身后屁颠屁颠奔跑的小男孩,突然间喉结突出、嗓音粗粝,爱笑的他不再跟你喜笑颜开,而是拒人千里只顾戴着耳机兀自听音乐。那一刻,你会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去医院牙医建议你拔掉3颗陪伴你半生的牙齿,去发廊美发师强烈建议你漂染渐次花白的秀发。那一刻你会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是啊,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与男人相比,女人更在乎时间,也对时间更为敏感。如果让女人写一部自己的时间简史,她们大多会把浓墨重彩放在青春、爱情这样光鲜靓丽的事情上。所以,女人一生注定要与时间“拔河”。

  我本人也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说通俗点是有时间强迫症。这样的优势在于你充分地利用了时间,而劣势就是你不怎么懂得享受生活。因为一个时间观念过强的人,通常都有心理焦虑,他们不是“活在未来”就是“活在过去”,唯独没有当下。

  所以时间命题一直是我的人生课题之一,而通过学习与修炼,如今时间的紧箍咒不再那么明显了,焦虑心理也缓解了。

  的确,时间犹如魔方,里面藏着至深的秘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时间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所以有“欢乐恨时短”、“寂寞嫌时长”的说法。

  其实,影响时间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心理预期。即你希望时间变快或变慢的想法。大多数时候,心理预期与时间的实际变化相反。也就是说,当你有了希望时间变快的想法之后,时间反而会变慢。心理预期越强烈,实际的变化就越大。二是心理状态。一般来说,积极的心理状态(如高兴、快乐)会让单位时间变快。反之则慢。三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会让单位时间变快,而散漫的注意力(比如无所事事)只会让单位时间变慢。

  鉴于时间的心理性,有人把时间分为两种:钟表时间与心理时间。钟表时间也就是物理时间,是用钟表等计量的客观时间,表现为无始无终的瞬间的连续。心理时间则是一个心理名词,是个体主观意识到、感知到的时间,是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

  当一个人问爱因斯坦何为“相对论”时,爱因斯坦答道:“当你和一位漂亮的年轻女郎待在一起时,两个小时就像一分钟那么短暂;而要是把你放在火炉上,一分钟也会像两个小时那样漫长。”这段话与其说解释了“相对论”,不如说它更好地解释了何为“心理时间”。

  再比如,你将要约会一个重要人物,但是你在约会前一周甚至更早就紧张上了,你害怕自己没有上好的表现,你担心对方与自己意见相左……于是约会前的这段时间变得漫长难熬,这就是心理时间在作怪。

  总之,钟表时间让我们知道“长短”,而心理时间让我们感觉“快慢”。

  如今“忙忙忙”成了现代人的生活写照,竞争、压力与焦虑如影随形。所以人人都喊“太忙了”,“一点空儿都没有”。不同的人听到别人说忙,感受也会不一样。父母听子女说忙,则担心子女身体是否吃得消;恋人听对方说忙,则担心对方以忙为借口,不再约会自己;而熟人、朋友间说忙,潜台词是——我混得很好。因为越忙越有社会价值,忙比闲好,你说不忙,就意味着你落伍了……

  “忙”已经成为人们掩饰内心焦虑的挡箭牌。所以,了解心理时间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看清自己,了解“忙”背后的潜台词,这样你就会感觉“不忙了”。

  有道是:万般绮色静中求。当你静下来,沉浸在美好事物中,时间就消失了。

  那天听着《时间都去哪儿了》,突然写下了《我不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这样雪后的上午,坐在暖暖的阳光下,把双脚高高抬起,让它们享受最高礼遇。我不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因为在我的心里时间消失了,有时空间也消失了。走了那么久,终于明白,青春有青春的旋律,中年有中年的节奏。中年以后,你需要慢下来、空下来,为的是欣赏年轻时被你忽略的美好。那是一壶茶,一棵树,一朵花,还有还有那一片云……

  文/胡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