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植物脚本 开启内在智慧 ——《生命的四季》书评

标签: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活在喜悦中新书《生命的四季》文化 |
经历了寒冷紧缩、万木凋零的冬季,初春时节当你发现一点新绿冒出泥土,崭露出它娇嫩的小脸儿,那一刻的兴奋绝不亚于看到盛开的玫瑰。那时候你走在外面,眼光总是在脚下,姿态不得不谦卑,因为时时需要蹲下甚至趴下才能拍到那些可爱的小草们。
笈荠菜恐怕是最早发芽的,然后开花。直到今年春天才得以认真观察笈荠菜,拍到它的花,真是绝美,像无数花仙子戴着云斗篷,笑逐颜开。
渐渐地天气转暖,草们退居二线,花们开始争俏……
而到了秋天,气温下滑,筋疲力尽的花儿们纷纷败落下阵来。此刻树们始露峥嵘,开始上演一出精彩纷呈的“谢幕”演出。
观察一棵秋天的树,你大概就品出了成熟的魅力。秋天的树不但以果实为这一年做总结,还以浓烈斑斓的色彩向大地鞠躬,向太阳致敬。
当思绪来到冬天,才猛然发现:雪跟草、花、树完全不对称。那么谁来代替?
读《生命的四季:华德福学校的植物课》到最后,终于有了答案:冬天属于“无”,而“无”是生命本来的面目。正是冬天的一“无”,潜藏着春天的万“有”。
作者带领我们进行的植物四季漫步之旅,正是从冬天开始的。
“我们的旅程开始于冬季,‘透过冰冷的蓝眼睛’,在它们赤裸、黑色或者白色的冬日素颜中,我们看到的是事物本来的样子。在我们的画和看到的东西中,它们似乎被矿化了,山毛榉树的躯干、豕草的枝条和种子就像灰色的石头。看到它们就像看到大地或者裸露的岩石一样,难以渗透、丢弃和分割。然而与此同时,在冬日的梦境和天堂般的想象中,我们瞥见了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奇妙和辉煌,那是去年夏天豕草白色灯笼花和橡树羽毛状叶子的记忆,同时还有对未来的憧憬。”
实话说,阅读《生命的四季》不像上植物课那般枯燥无味,相反是充满了生趣以及融入的欣喜。书中除了配有大量的手绘图片,还时时将植物生长的“内在秘密”与人的生命相链接。即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在揭开植物生命的本质同时,让我们与身边的生命形态联结,从而实现我们内在的“季节转换”。这不仅仅是想象力之旅,更是行动与转化之旅。
记得那天秋高气爽、云淡风轻,在这样美好的季节,出行成为迫切的诉求,于是我们去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一处静水之地,对着一片莲叶拍照。当时湖面上并没有荷花,但是镜头里却荷花点点。看拍下的照片,无数粉红色的荷在水面上跳跃舞动……
这神来一笔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我惊喜我兴奋。回家之后,当看到《生命的四季》中的这段时,豁然开朗。
“通过练习你会发现自己的形象思维越来越灵活。于是开始意识到,我们的想象力原来可以成为如此美妙的工具或感官!这里我们还是使用歌德所描述的‘精微的感知幻想’。我们的感官可以感知植物不可见的生长过程中留下的现象,我们可以把内在普遍具有的某些东西,与促使植物生长的不可见因素联系在一起。”
比如:常常不经意间,你会被路边一棵树的摇曳身姿吸引;在花卉市场众里寻她,你偏偏将那盆观音莲带回了家;在庭院中,你喜欢种植月季或牡丹……
这都是因为:“在每种花上我们都能看到源自同样隐藏于我们自身的精神品质的外在图景。尽管我们精神里的情绪及欲望经常是困惑的、纷乱的,甚至是兽性,植物却向我们展示了纯净及普世的精神品质。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为特定的花感到喜悦,为什么我们在自己周围种上特定品种、颜色、形状的花来匹配我们的某个面向。”
当然,植物四季之旅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作者教会我们如何与植物嬉戏。即通过观察、想象以及绘画,与植物互动,从而成功地“与存在相遇”。
“当一朵花在你的内心言说或是一棵树揭示自己存在的本质时,你就真正与那个存在相遇了,这是对本质深刻的灵性体验,是我们在生命中这个或那个时刻都曾有过的惊鸿一瞥。”
“与存在相遇”就是活在了当下。而那些“惊鸿一瞥”正是让我们懂得生命的秘密以及意义的敲门砖。
“谁来阅读橡树中的脚本?橡树,尤其是这棵橡树特定的语言,将来会在那棵庞大的橡树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树枝和每一片芽鳞中得到再现和重生。是谁在解读这些信息,并将其翻译成特色分明的弯弯曲曲的枝桠呢?是谁让叶子在春天再次生长,决定何时何处开花?最早又是谁在染色体中写下了所有关于这些问题的指令?”
读到这样的段落,你是不是突然感觉这些问题似曾相识?“你是谁?你来自哪里?”
“ 一个人的‘逐渐觉醒’或另一个自我的‘开放’可以从植物走向开花的旅程中找到相似之处。”
与植物从一到万的形态变化“共泳”,看似是植物课,实则是通过阅读植物脚本、开启内在智慧的生命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