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在奥体深林公园拍的莲,根本没有荷花,但是镜头出来却荷花点点
那天在奥体森林公园拍莲,湖面上根本没有荷花,只有莲叶,但是镜头出来却荷花点点。当时拍的时候我就叫老公来看,那粉红色的荷花在湖面上跳跃。老公说是光电作用。
但是我回家再看到《生命的四季》中这段的时候,我宁信其有!
☆ 通过练习这项活动,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形象思维部分)越来越灵活。于是你开始意识到,当这样运用时,我们的想象力原来可以成为如此美妙的工具或感官!这里我们还是使用歌德所描述的“精微的感知幻想”。我们的“幻想”就是感官可以感知植物不可见的生长过程中将留下被感知的现象(这里指定是叶子)。我们可以把内在普遍具有的某些东西,与促使植物生长的不可见因素联系在一起。
☆ 回忆在漫游四季、邂逅丰富多彩的道路上拓展出什么样的“新视角”。
☆我们的旅程开始于冬季,”透过冰冷的蓝眼睛“,在它们赤裸、黑色、黑色或者白色的冬日素颜中,我们看到的是事物本来的样子。在我们的画和看到的的东西中,它们似乎被矿化了,山毛榉树的躯干、豕草的枝条和种子就像灰色的石头。
第三章我们跳到春天,随着植物的生长而”流动“。不断生发的叶子告诉我们该如何将自己“协调”并与植物从一到万吨形态变化“共泳”。当我们开始分辨每一种植物的内在范式时,一种新的“观察模式”进入到我们的经验之中。
一个人的“逐渐觉醒”或另一个自我的“开放”可以从植物走向开花的旅程中找到相似之处。
☆有人会问这一切都意义何在?我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故事,并且希望告诉大家,如何通过外部植物世界的发现之旅引导我们揭开它们的“内在秘密”,这同时也存在于外在世界的岁月循环之中,并且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内在的“季节转换”之旅。
这仅仅是个开始,给你指明方向,告诉你该如何与植物嬉戏。
《庄子·外篇·在宥》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似乎也说到这样的境界:
“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