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行走中,阅读大自然这本圣经

(2013-06-07 09:19:13)
标签:

大自然笔记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

活在喜悦中

书评


在行走中,阅读大自然这本圣经

生命中就属那些偶发与次要的事物最有意义。

      ●你意识到你的外形在步行时显得最美。

                     大自然是神圣的,能提升人的道德能力。

 

在行走中,阅读大自然这本圣经

胡杨

  

当一位旅行者请求华兹华斯的仆人,让他看她主人的书房,仆人说:“这里是他的图书馆,他的书房在户外。”

“他的书房在户外”,读到这句话时我莞尔。因为正值人间四月芳菲尽,是户外行走最美的季节。而我这个走路的爱好者,每每都想把书桌搬到户外。

多年来风雨无阻,每天午饭、晚饭后我都急不可耐地走出家门,仿佛要赶赴与大地、天空、云彩以及花草树木的约会;而每到一个陌生地方,我也尽量选择步行去丈量目的地,这是我“读城”的方式。如果没有这样的私享机会,我们终将是陌生的。这就犹如在某场合认识某人,彼此寒暄然后相忘于江湖。而如果有那么一天我用双脚触摸了城市,我跟她便成了老朋友。

 “走路是一种视觉活动,每一趟行走都是一段观光旅游,行者可以尽情欣赏与思考周边的景物,将新信息内化为已知信息。”读到这里我知道,行走是我“内化”新信息的方式。

 

《游浪之歌:走路的历史》是一本追溯走路历史的书,作者用大量的史料信息告诉我们:走路这件小事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而尤其欣慰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那么多“同好”。

开创“以走为乐”历史的是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19世纪两位精力旺盛的行者是威廉·华兹华斯和多萝西·华兹华斯。他们兄妹穿越英格兰北部奔宁山脉那四天的作为,以及他们为行者所成就的一切事迹令人叹为观止……人们认为华兹华斯与其同伴的行走成为一种新事物,也由此开辟了一个为走而走、为置身风景而欢乐行走的族群。”

于是,“后代人以追索步行史来仰望华兹华斯,他已成为路边神。”而他也被誉为“把腿运用于哲学的人”。同样可以享誉其名的还有卢梭、狄更斯、乔治·桑、简·奥斯汀、亚里斯多德等文史哲学家。

自称“心灵只跟随两腿运思”的卢梭说:“我只有在徒步旅行时,才想得这么多,获得如此新鲜丰富的体验,能尽情地做回自己。走路似乎有什么魔力,可以刺激和活化思想。当我停留在一处时,几乎不能思考;我的身体必须保持活动,心灵才能启动。乡村的精致、一幅接一幅的愉悦景观、开阔的空间、良好的胃口,以及我从走路中锻炼出来的健康……”

热衷于都市步行的狄更斯则坦言:“每当我认为该善待自己,该享受一点时,我就在星期六或星期日夜晚从柯芬园散步到伦敦市,在伦敦荒凉的各角落游荡……在步行中,我完成了我在无家可归经验上的自我教育。”

“城市勘探者”乔治·桑更是狂爱步行,可以两天内让一双新鞋开裂。“我在巴黎来回走动,犹如环游世界。”

步行在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是优雅日常生活极其重要的部分。为了探视病重的姐姐,伊丽莎白从清晨到黄昏独自步行三英里。“达西先生认为步行照亮了她的眼睛。”他还直言道:“你意识到你的外形在步行时显得最美。”

 

作者认为:走路之所以如此迷人,是因为它通过身体无意识活动与心灵有意识活动的链接,让我们与大自然里的万事万物建立起一种关系,即身体与世界的关系。

“现代许多人都生活在室内形成的一系列空间——家、汽车、健身房、办公室、商店——这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联系。徒步而行让每件事都可以串联在一起,因为只有行走时,一个人可以活在整个世界中,而不只是分割的一个个小小世界里。”

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行走是记忆的连接线,每次行走都是一个小剧场,有着情节与故事,那是行走与思想、友谊、兴趣交织。”

 

的确如此,每次出发都是发现之旅、感恩之旅。

记得有段时间傍晚散步的时候,总能遇见一位大妈,后来她老远就会喊:“姑娘,转几圈了?”老人家70岁了,居然健步如飞,每天围着小区转3圈,而我转2圈需要一个小时。

一个奔五的女人,被亲切地唤作“姑娘”,那份欣喜只能让脚步越来越温柔轻快。

回首往事,所有美好的记忆似乎都与行走有关,而走路时的确是我思维最活跃、心情最愉悦的时候。也常常想,如果给脑袋上按一个记录器,那会是天然自成的一部《似水流年》。

走路时我一般听着音乐,身体就像一个传感器,上接天空、下通大地,左右逢源周围的花鸟树木,所有的美好都揉进自己的小宇宙,然后奏响一曲“欢乐颂”。

登山者暨诗人卡里·施奈德告诉他同伴:“你愈接近石、空气、火、木等物质,世界就变得愈有灵性。”的确,每次行走都高潮迭起,或是遇见一只五彩斑斓的壁虎,或是看见一种不认识的花儿,甚至是出其不意的一朵云……那都被我看作是生活对我的激赏。

毋庸置疑,一个热爱行走的人,是活在当下的。她明白:“生命的组成,除了正经事以外,还包括正经事之外不可预期的许多小事。而这些不可算计的部分才赋予生命更多的价值。”

的确,“大自然是神圣的,能提升人的道德能力”,同时愈疗我们,让我们恢复元气。

一九一三年,历史学家特里威廉如此开始《步行》一文:“我有两个医生——我的左腿和右腿。当身心失常——我的身心住得如此近,以致一方总是扑捉另一方的忧郁,我便知道我必须找来我的医生……我的思想起初像暴徒,但是黄昏我带它们回家,他们嬉戏蹦跳如快乐的小童军。”

本书作者索尔尼则坦言:我自十多岁起便开始走我城市的街道,走得实在够久,以至于它们和我都变了。青少年时,“现在”仿佛是永恒的炼狱,彼时的焦灼步伐逐渐成长为富有节奏的步履。这些数不胜数的脚步使我不再紧张、孤独和贫瘠。

关于行走的愈疗作用我亦深有体会。追溯我个人的行走史,感觉就好似——从地狱走到了天堂。那是心灵成长的足迹。

“当你把自己交给大地,大地会把你交给自己。你愈了解大地,便愈能由其间汲取回忆、想法与行动的可能性。探索世界、漫游于世界与心灵之间的途径,是探索心灵的最佳方式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宁静致远
后一篇:画雨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