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注度决定幸福感

(2013-04-01 14:17:21)
标签: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

活在喜悦中

育儿

分类: 活@姿态
 当大脑用一段时间专注在某一件事,快乐和满足程度就会提高;当大脑处于“思绪漫游状态”一段时间,快乐满足程度通常会降低。
“专注”令你更幸福
http://www.china-woman.com/rp/none.gif
日期:2013-03-23      中国妇女报  
 

    “一个幸福力测试结果表明,中国只有18%的人拥有强烈的幸福感。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焦虑和负面情绪还是很严重的。”杨澜如是说。

    当看到18%这个比率的时候,很庆幸自己属于其中之一。欣喜之余,我更希望探讨:为什么有些人很容易幸福,而有些人那么难以幸福?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Matt测量人们的“快乐满足程度”与个人状态以及行为因果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的快乐满足程度:1.不由种族地域性别而决定;2.不由收入存款住房状况和物质水平而决定;3.不由身高体重健康和外貌决定;4.不由婚姻爱情状况决定。那么,决定我们快乐和幸福的是什么?这项参与人数超过1.5万人、即时跟踪报告超过65万份、参与者跨越86种不同类别的职业、遍布80个国家的调查结果,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但却意味深长的答案:决定你的快乐程度的,是一个专注的大脑和你临在的状态。
    当大脑用一段时间(15分钟以上)专注在某一件事,快乐和满足程度就会提高;当大脑处于“思绪漫游状态”一段时间(15分钟以上),快乐满足程度通常会降低。
    这一结果与我新近出版的《存在比拥有更幸福》不谋而合。


    的确,幸福与“拥有”不是正比关系,与我们的“存在状态”相关。说白了,你的快乐幸福,不取决于你获取了多少物质财富、名声荣誉,而取决于你是否能“活在当下”。

    此刻,恳请大家扪心自问:一天中有多少时间,自己的大脑专注在正在做的事情上?恐怕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三心二意”“心猿意马”,所以我们不快乐、不满足、不幸福。
    那么,是“思维漫游”导致不快乐,还是不快乐导致“思维漫游”?
    Matt的报告显示: 不快乐并不引发“漫游思维”,但“漫游思维”通常会引发不快乐。在“思维漫游”的当时,也许情绪没什么变化感觉,但常常15分钟之后就会有烦躁感。那种千头万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感觉,大家都曾有过。


    如何提高幸福感?我想你会说:培养自己的专注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活在当下”的能力。

    的确,专注力需要培养。记得村上春树曾借用雷蒙特·钱德勒每天即使写不出东西,也在书桌前坐几个小时的例子来说明——这是一种对作家来说必要的、强化集中力和耐力的训练,就像跑步者强化肌肉的做法一样,每天重复,“将这样的信息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身体系统,让它牢牢地记住,再稍稍移动刻度、一点一点将极限值向上提升、注意不让身体发觉……给它刺激,持续,再给它刺激,持续”。
    对此我深有同感。多年来我一直保持上午写作的习惯,即使写不出来也要“坐着”,一杯咖啡就是给身体吹响的“集结号”。所以有人说“那多累啊”的时候,我的回答是:“多幸福啊!”那一刻,我在天堂,何累之有?
    自从2011年12月开始画画以来,每天晚上那两个小时的画画时光就成了一天的期盼。一个根本不会画画的人,突然拿起了画笔,乐此不疲。水平且不说,这一年我在享受绘画,那种快乐、满足何以言说?
    一点也没错,越专注越幸福。有博友看我的画一天天“像样”起来,问有什么经验之谈,我说唯一的经验就是:不要在乎结果,充分享受绘画过程。之所以很多人望画生畏,不是因为没有天赋,而是“坐不住”,无法集中精力去完成一幅画。


    记得在万行法师的博文中,他讲到“聚精会神”一词。“为什么道教里面特别强调‘聚精’去‘会神’,因为精不足,你聚不起来,你就没有办法把神给收回来,就含不住它、抱不住它。越是身体素质虚弱的人,或者是能量不足的人,越是容易散乱、容易走神……就像一满杯子水,它不容易晃动;半杯子水,它特别容易晃动,因为有空间。它越满,越有一种整体性。”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朋友,她琴棋书画无不涉足,谈起来头头是道,但是苦于没有哪项持之以恒。那天跟我聊天,她佩服我的毅力。我说了“聚精会神”的问题,她听后释然说:“我现在终于可以心安理得了。”

    这位朋友身体非常瘦弱,虽然聪明好学,但是这样的身体状况很难让她专注并坚持。没有专注,你很难体会到做一件事情的快乐,也很难坚持到底。

    所以,真正的修持必须是身心灵“三面开工”,缺一不可。
    的确,快乐幸福不可能被他人给予,那口深井就在我们心中。若我们深掘当下这一刻,甘泉自涌出。(胡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心灵的春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