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不恨“死”
(2013-02-06 16:33:58)
标签: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活在喜悦中生死观 |
分类: 活@姿态 |
爱“生”不恨“死”
2013/02/06
00:00:00
生命课堂
再次拿出一行禅师的《你可以不怕死》阅读,有淡淡的喜悦如柳芽般在心间滋长,随风起舞。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将人定义为“无穷大和无穷小之间的一个中项”。可以这样理解为,我们的一生就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渡阶段。可是我们大多数人“贪生怕死”,谈死色变。
我们对死充满了恐惧,归根结底是因为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我们把死看成生的对立,而不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我们也把好与坏看成是对立物,而看不到好与坏是相对的,可以转化。所以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让我们生活在局限中,无法看到事物的全貌和真相。
自从我的父母搬回乡下住,我不得不回那里探亲。在农村,生与死好像是亲兄弟,田间地头到处都可以看到一座座坟茔。最初那些坟茔,让我触目惊心,很害怕,路过的时候屏住呼吸、加快步伐。明明知道奶奶的坟就在河边的草地上,可是我一次也不敢靠近。奶奶在我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记忆里只有她照片上的模样。
2009年五一回家,我第一次可以亲近奶奶的坟茔,我甚至刻意每天都从那里走过。路过的时候,在心里对她老人家说:奶奶,孙女回来看您了……就在那一刻,心中有一股暖流经过;也在那一刻,感觉自己跟她老人家有了链接。“奶奶”不再只是一个称呼,而是与我血脉相连。
我们大多数的焦虑都来自于对死的恐惧,而死其实是一件与生“一起”的事件,我们却单独化、孤立化了。一行禅师的《你可以不怕死》,读起来就像一部散文诗。在一行禅师慈悲之手的援引下,我安然地一步步走入那个曾经是一片黑暗的世界,于是发现——只要点燃我们的智慧观火,面对死亡也可以云淡风轻:
“在化学里,我们称水的存在基础为H2O:两个氢原子加上一个氧原子。有了这个存在的基础,分子和其他的东西就可以示现了:譬如云、雨、雪、水。身为云真是好极了,但成为雨也很好,甚至成为雪或水都很好。云若是能记住这一点,那么当云快要变成雨的时候,它就不会惊恐了。它会记得作为云虽然是很美的事,但是变成从天而降的雨也是很美的事。
云,如果不受制于生灭、存在或不存在的观念,恐惧就不会生起。若是从云的身上学会了这件事,我们就能培养出无惧的精神。无惧是幸福真正的基础。只要心中还有恐惧,快乐就无法全然。
你的本性是不生、不灭、无存在、无不存在、无来、无去、无同、无异的。一旦看见这个真相,你就能摆脱恐惧了。你会从渴欲和嫉妒之中解脱出来。无惧即是至乐,如果拥有了无惧的洞识,你就自由了。如同所有伟大的解脱者一样,你将会心安理得随顺生死的巨浪。”
的确,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生与死就像快乐与痛苦一样,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我们通常追求快乐、排斥痛苦,爱“生”而恨“死”。这种二元对立的立场和观点,让我们无法善待死亡,也无法很好地活着。文/胡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