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廊:面朝洱海 春暖花开

标签:
双廊大理活在喜悦中旅游杂谈 |
分类: 游走天下 |
如果你还在为春节假期去哪里玩而玩举棋不定,那么去双廊看洱海、晒太阳吧,尤其是北方人,从冬天来到春天,面对苍山洱海、春暖花开,那是怎样的温暖、惬意与安详……

本报记者 胡杨
从尼泊尔旅行归来在昆明转机,被昆明的傣族女友“截道”去了云南大理的双廊。
在尼泊尔的时候,我曾经跟同伴说:此行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看到海。而双廊之行让我如愿以偿。
双廊风光以背负青山,面迎洱海、紧连鸡足、远眺苍山而独秀。既有渔田之利,舟楫之便,更拥有“风、花、雪、月”之妙景,享有“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

从昆明开车到双廊大约需要4、5个小时的时间。那天当我们来到洱海边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
此刻洱海就在眼前,绿油油的水面上映照着层层叠叠的倒影,对岸是苍山十九峰,夕阳透过苍山中的浓雾洒在水面上,四处都是金灿灿的,还有岸边的各色野花、芦苇,藏在水草丛中若隐若现的渔船……
“这是我一生中所拥有的最完美、最动人心魄的视觉感受,在漫天金色的夕晖中,我被震撼了。”这是双廊带给著名作家苏童的心灵之颤,那一刻我们也同样感受到了。
当时车里回荡的是朋友专门为此行准备的英文老歌,眼前的美景在音乐的烘托下,让苍山洱海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开始发酵。
女友Z曾经在温哥华生活过几年,眼前的景致令她触景生情。她念叨着:这哪里是在中国,分明就是在温哥华……多愁善感的她开始默默地流泪;爱好摄影的朋友Y,一个劲地叫停,她要拍片;而我请求为默默为我们开车的傣族妹子小雷打开天窗,站起来,把头伸出窗外,拍照,深呼吸……
风光无限在洱海。这条弯弯曲曲的公路难怪被称为“中国最美的环海路”。它绕着洱海蜿蜒伸展,让我们的心,温柔地在水中荡漾。
当我们下车看到写着“大建旁村”几个字的石碑时,一路高涨的情绪突然拐了一个弯儿。说实在的,第一眼的双廊有点儿让人失望,因为沿途的风光实在太美了,而此刻兀立在我们眼前的,是挡住了视线的一片建筑工地。然而失望之后是峰回路转。
当我拉着旅行箱走在也就两人宽的石板路上,疙疙瘩瘩的路面让我好生心痛我的箱子轱辘。还好曲径通幽,大建旁村是越往里走越养眼、越开阔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家家文艺调很浓的客栈——“海地生活”、“春暖花开”、“半岛63
”,等等,每个拐弯处都有各色标识、墙绘。
这里每隔几幢房子,就有一条细长巷口,视野窄窄地望过去,便能看见一线水色。双廊那些很有趣、很特色的大小客栈,就藏在这样的小巷尽头,各自妖娆着。
就这样在高墙狭弄中绕了N个弯,来到了入住的“半月托蓝”。
我们入住的是二楼的海景房,具有东南亚风情的“栖梧”。打开房门,落地式玻璃窗外碧海连天。超大的床(特制2.2米×2.2米),一席白色床单,红色的幔帘轻轻垂下。在落地玻璃窗前,凸出一个地台,上面有茶几和坐垫。
迅速坐在下来,冲一杯咖啡,观海、晒太阳。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这是怎样一个细心周到的女子,设计出如此熨贴的客房,就连漱口杯都让你看了心动?
有人说:“我会因为一个家咖啡馆而去一个国家。”那么,一定有人会因为一家客栈而去某个地方。据说双廊的“海地生活”就是因为号称中国第一部客栈文化的书《哪里,那里》而出名,很多文艺青年投奔双廊,就是为了体验洱海的“海地生活”。
而我们入住的“半月托蓝”则有另一番故事。女老板叫赵慧云,是一个大理白族妹子。两年前她跟老公到双廊游玩,入住的就是他们现在的邻居“半岛63”。漂亮的慧云说,那一晚她兴奋得睡不着觉,当下就跟老公决定要在双廊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客栈。
说干就干,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她跟老公看地、租房、装修,然后这家“半月托蓝”在2012年4月正式开张。客栈名字来源于明代著名文人杨升庵对双廊的描述:“山则苍茏垒翠,海则半月掩蓝。”
据说当初建客栈的时候,因为道窄,所有建筑材料以及家具都是车运到村口,然后用小船一趟趟载进来的。
那天晚上,我跟当初的慧云一样,兴奋得无法入睡。我去了厅堂外的木栈道,看星星、月亮,听海水拍打着石岸。那一刻,我选择了齐秦的《水岸》,情不自禁地哼唱了起来:你像一道蜿蜒无尽的清溪,无声无息轻轻流进我心底,时而穿越过高山
,时而越过原野,水中静静掀起一抹涟漪。寻寻觅觅一道蜿蜒的清溪,流啊流到不知名的地方,时而倒映着星星,时而流过岁月
,水中依旧荡漾那抹涟漪。我依旧在你身边,看着你,就像水和岸一样……
那一刻,喜欢分享的我发了一条微博。第二天居然看到一条评论:“昨天晚上在楼下唱歌的是你吗?”
我震惊问:“你在双廊?”她回答:“是啊,第二天早上,看到你跟你的女伴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了。”
尽管“半月托蓝”里里外外都提醒着“安静”,客栈主打的是“小私享,慢生活”,然而如此美妙的地方,让我怎能不歌唱?让我们怎能不疯狂?

黎明前的洱海,水波不兴,海面上如同飘浮着一层淡淡的轻纱。已经有游客乘坐渔民的小船出海了,而我选择静静地坐在岸边的白色高木椅、长条桌子前,守候霞光映红东方的山脊,也映红了西方苍山之上的云朵……
虽然电影《五朵金花》曾经在双廊拍摄,但是真正让双廊声名大噪的是“孔雀公主”杨丽萍。
来到双廊,我更加理解为什么杨丽萍可以跳出那么曼妙的舞姿。杨丽萍的家乡在洱源县文强村,与我们住的大建旁村相邻。正是这里的山山水水,孕育了美丽的“孔雀”。2000年后她定居在双廊镇玉几岛村,如今她的酒店太阳宫——一幢混凝土浇灌的建筑挺立在南诏风情岛岸边,迄今还是双廊最贵的酒店。她最小的妹妹开了家名叫“粉四”的客栈,品位高雅,位置绝佳。
对旅行者来说,双廊是遗落在洱海边的一个梦。对生活在双廊的白族人来说,这里是他们生活了千百年不曾改变的美丽家园。
那天的双廊古镇,一切都是明媚的。天格外得晴朗,一团团洁白的云彩,像刚刚沐浴出来的少女。海水像融化了的碧玉般,包容、牵扯着一切。
这里是花与海的世界。走在不宽的街道上,迎面走来的游客都带着春天般的微笑,往返南诏风情岛的客船缓缓而来。在长约7公里的弧形海岸边上,时间观念这个东西已然不存在,我们彼此要做的就是耍情调,一起看云、看水、看山,幸福地感受“面朝洱海,春暖花开”。
那一刻,我只想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第三天,因为要赶回大理古城过圣诞夜,我们不得不告别双廊。回城我们选择了西海岸行驶,这样来回正好绕洱海一周。
虽然时值12月底,但在上午火火的阳光下,比东海岸更加开阔的西海岸公路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光大道”。黑黑亮亮的柏油马路,路边不时闪现的白族民居,海面上高高矮矮像排着队下海一样伸入海中的树木,以及三两只孤独地停靠在岸边的小舟,所有的一切都业已入画,一幅水墨天成。
当朋友们下车拍照的时候,我索性告诉她们,我要跑步。就这样我一边跑,一边看到美景就停下来拍照,直到朋友的车追赶上来。
杨丽萍曾经为画家沈见华的《双廊双廊》写了这样的序:
“其实到这里并不是遗世孤立,但浮躁的心必须安宁,你在这儿的确能体会到人生的静谧,能安于静谧的人有福了。恬静是心灵的氧吧,而停泊需要一颗朴素淡泊的心。一个明智的人应当找一个僻静优雅的去处,放松心情,放松生活,如此这般便知简单的生活如此馥郁,沉寂的人生如此芬芳,而双廊正是这样一个去处……”
双廊之行太突然,更匆匆,以至于留下几许遗憾。还好为再次亲近它埋下了伏笔。
双廊简介:
双廊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北部,在洱源县的东南和洱海的东岸,古名拴廊,一名良甸村。双廊南有长约7公里的弧形海岸,名莲花曲,北有长约5公里的弧形海湾,称罗莳曲,二曲形如两条长廊,是洱海著名的九曲中的二曲。洱海中有风光秀丽的玉几岛村(天生营)、金梭岛,将居住在二曲之间的青山、莲花曲、长育、大建旁、岛屿旁、天生营、康海、良甸村(今双廊)、伙山等9个自然村均拴在廊内,故称拴廊。又因为“二曲”、“二岛”均为“双”,清代以后将拴廊改为双廊。
到双廊要做4件事情
环洱海骑游:环海路路况良好,景色大气,尤其是阳光在高原上的光线折射变化洒在洱海上,美不胜收。
从双廊出发,一路骑向挖色镇,公路就在洱海边蜿蜒伸展,一个弯接一个弯,甚是有趣。在快到挖色的地方,也就是唯一的一段上坡路顶端,站在山坡上看海景很漂亮,再往下走还有一小片海滩,可在此歇歇脚,发发呆;从挖色再往前骑大概四五公里,还可经过传说中的小普陀。在双廊,租自行车一般是30元/天。
古渔村里去赶街:深度体验双廊,不能不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在双廊人眼里,最热闹的集市就是十多公里外的挖色集市了。每逢公历5日和10日可以赶街。赶街其实就是赶集,十里八村、四乡八寨都涌向集市,大白布伞下堆着很多小摊,男男女女背着大竹筐或喝碗豌豆凉粉,或吃碗热腾腾的米线,或挑选青菜,或选购布鞋……外乡人不能错过。
品白族美食: 双廊是白族聚居之地,双廊人是美食家。双廊乳扇尤其好。这要归功双廊田坝的青草,牛喂了双廊青草,奶多而质好。乳扇的吃法很多,一般用香油煎吃,有的放盐,有的放白糖。也可以用小奶锅煮了吃。
前一篇:巴德岗:站在高岗上
后一篇:上画:继续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