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陪着孩子慢慢长大

(2012-12-27 07:39:00)
标签:

转载

分类: 认识胡杨
女人的成长,就是世界的成长!它不仅关乎家庭、孩子,关乎们存在的这个宇宙!让我们一起成长!
原文地址:陪着孩子慢慢长大作者:五瓣花

    

夜读胡杨姐的《存在比拥有更幸福——与老子谈情说爱》,看到“跟着老子学做父母——道法自然育人”,竟然有流泪的冲动。

 

      最想说的一句是:孩子,辛苦了。

 

      其实最近一直都比较困惑孩子的教育问题,儿子已经读四年级了,可是贪玩,不认真,不仔细,这些老毛病,丝毫没有跟着年龄的增加,而让坏毛病远离他,似乎还越来越甚。孩子的成绩这两年一直在90分左右徘徊,在他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年级,确实只能算中等偏下的成绩。刚刚才接到我爸爸的电话,电话中老爸说:“你们孩子要多管管才是,他现在的字越写越差,作文也写不好,叫他改个错也不改。”我支支吾吾应声。但老爸的电话让我心情沉重。我不喜欢用管孩子这样的说法,也不觉得孩子一定要父母好好“管一管”才能够学好,如果太过依赖父母去学习的孩子,我也相信离开父母并不一定能走远。

 

     一直也跟胡杨姐一样,不给孩子报培训班,除了他爱画画之外,我们不上奥数,没上英语班,更没有上补习班,孩子的星期天基本属于他自己,骑车,玩佗螺,打游戏,滑滑板,他爱干嘛干嘛。孩子的童年只有短短的几年,我根本不相信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说。

 

     但是每每看到孩子不尽如人意的成绩,我依然会有焦虑。会担心他的成绩会一直如此不堪下去,会担心他的小升初,会担心他上初中之后,还是如此对学习不上心。可是我知道,孩子在对待学习上,现在可能只用了三成力,从不复习,除了老师的作业外,我们也基本上没有附加的作业,多余的时间,我们留给了绘画,留给了他爱做的手工,留给了想干嘛干嘛。

 

    居然在胡杨姐的书上看到了这样的字句:“从一切表面看起来,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不成立,后来通过观察学习,我发现:其实儿子反射的是我的另一面。如果女友的儿子继承的是母亲的‘正面(显态)’,那么我儿子沿袭的是我的‘反面(隐态)’。”这句话,竟然让我惊喜万分。

    镜子真的有两面性,一面是直射,一面可以反射。

    也许儿子也正是我的隐态。

 

    回想起来,我读书时,也是个乖学生,小时候虽然不在父母身边,但给大人的印象便是我刻苦努力,勤奋而自觉,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都是大人嘴里夸奖的乖乖女,认真写字,认真学习,懂事而乖巧。初中回到父母身边,父母对我太好,让我醒事太早,太过理性地觉得如果考不上重高,便是对不起父母对我的好,更加努力学习,却包袱很重。初三时候,已重得会在课堂上莫名的哭泣,会神经质的发呆,可想而知那时的状态,除了死读书,并未尝到学习的乐趣。我是为父母在读书,读得重而又重。

 

     而我最好的朋友,星,聪明伶俐,虽是女生,却是男孩子的性格,对学习不上心,大大咧咧。她妈妈在那边屋打麻将,让她在这边屋好好学习,她可以趁她妈妈不注意的时候,翻到楼上去看会儿电视,然后又估摸着时间回到屋子里看书,磨洋功。那时我们都只有14岁,而她经常给我写信,会提到“顺其自然”四个字,而她看似对一切都不上心,顺其自然地做着自己,却让她一直都很快乐,没有包袱地学习。所以尽管我看似一天十几小时都坐在书桌前,而勤能补拙,实在也不是件什么好事情。有时太过勤奋,是一种被人推着走的感觉,并不怎么好,而星一直学得轻松,看似懒懒地,对什么都不上心,好事却总是推着她走。现在她是一所小学的校长,孩子们有幸有她这样的好老师。

 

     说这么多,回到我的儿子身上,儿子至今学习不努力,靠着点聪明劲儿,将就把成绩能糊弄走。而其实在我以前上学时,也根本不想自己那么刻苦,实际上只有自己知道,我坐在书桌前的学习效率究竟有多高。如胡杨姐所说她的儿子:聪明而不好学,幽默乐观却不求上进。我觉得简直就是在说我家儿子。没有目标,没有很强的进取心,没有攀比,只是儿子对科学一直感兴趣,立志要做科学家,发明家,可是像我这种无趣的家长,立马就会认真起来,就会联想到他这样的学习成绩如何才能与理想衔接上来。

    细细想来,我仍然是功利的家长。

 

   昨天晚上看印度片《地球上的小星星》,看到末尾又是在泪花中笑着收场,片中的伊夏,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可是他的父母,他的老师,没有人发现他有这样的缺陷,只是知道这个孩子读了三年三年级,成绩依然不及格。伊夏被送到寄宿学校,父亲希望强硬的教育方式能够改变他儿子顽皮的性格,可是伊夏被老师们天天骂,日日骂蠢,笨蛋,心疼地看着这个孩子慢慢枯萎下去。好在终于绘画老师尼克发现了伊夏的问题所在,他告诉全班同学其实爱因斯坦、梵高还有好多天才,他们都有阅读障碍,而他们却在另一方面有着非凡的天赋,这让伊夏恢复了点滴的自信。而后尼克鼓励伊夏画画,办绘画比赛,伊夏在众人面前夺得了学校的一等奖。在台上,伊夏扑进了尼克老师的怀里。

    如果没有尼克老师,也许这个孩子就会毁了此生。

 

    而我们的孩子,也许没有智障,也许没有不正常,也许他们也没有非凡的天赋,他们就是普通的孩子,他们就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人,如他们的父母一样。可是为人父母,总是忍不住要去为几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的事担心,似乎今天不努力学习,必然他们的明天会过得不好。

正如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的对话中谈到职业:“什么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是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

有多少父母,可以将职业等同于有趣,考虑孩子的快乐,而不是别人眼中评判的“有价值”,或者是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成功”。比较始终是父母心中一把无法逾越的沟。如胡杨姐书中所说:“成功教育意味着,人生是独木桥;快乐教育意味着,条条大路通罗马。”

 

而很多人说,现在快乐了,就注定以后无法成功;很多家长说,让他在家里闲着玩也把时间玩过去了,不如去学习,不如去参加各种培训班。

似乎家长不做点什么,就会心头无比地慌乱。而我真的喜欢看孩子在小区里,迎着阳光骑自行车,年少的模样,按着铃铛,远远地看着你笑;而我也真的很喜欢陪他去网小鱼,一条两条,网起来时惊喜的模样。儿子玩过他同伴很多没有尝试过的玩法,如我们小时候一样的野,(其实我小时候从来不曾野过)。他自制网兜大夏天去网知了,他在黑漆漆的夜里去找蛐蛐,他会滚我们小时候玩过的那种铁环,这样的一个个回忆里,是无比丰富而有趣的。而他最喜欢的科学课,记录着他所热爱的那些生物,还像做杂志一样,有配图,有文字。

有时,“无为”看似是一个很虚的东西,看不到摸不着,而我们习惯性地总是觉得做总比不做好,似乎认为“有为”会比“无为”好。而很多家长,很难做到坐等,坐等孩子们的长大,坐等孩子们学会系鞋带,坐等孩子们慢慢醒事,慢慢做好他自己。

 

我的父母全心全意照顾我,反而给我无形中的压力,他们为我好,反倒成为我挺不起腰杆的重力;我不想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我也有我自己的生活,我也有我的写作,我的朋友,我不只是个母亲,我还是个女人,我不会将儿子看作是我所有的天,所有的一切,尽管他的一切,对于我来说会很重要,但是不会是我的全部。当然,我也不需要我的孩子非常早熟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他只需要对自己负责,不需要对父母负责。

2010年开始随着胡杨姐的书一路走来,一点点跟着走,一点点发现自己的好命,一点点发现内里的那个真正的自己,真的是很幸运,我是那个放空的人,能够慢慢地将颇有韵味的茶一点点地融进身体里,然后慢慢散发出舒心,安心,自然的自己。

 

陪着孩子慢慢长大,真是一件非常有福气的事!这本书,也让孩子们有福气了,让家长们警醒了。

 

 

后记:很久没有书写得如此快意了。很多时候希望写作是一件捂着的事情,希望多捂捂可以发酵出来,成为更加深入的东西。可是最后发现捂着捂着便没有了。今天收到胡杨姐的新书《存在比拥有更幸福——与老子谈情说爱》,又再次重新激发起想写的欲望。有时我们很想写,却止步于那些很多人为的东西了,然后自己告诉自己,我怕写了,我不愿意写了,总是有很多借口,让我们排斥。的确有许多事比写作有趣得多,特别是每天在单位上看了大量的文字之后,都绞尽脑汁地为那些稿子润色之后,我真的没有那么强烈的愿望要去书写了。而今天又让我再次面对自己了。再次写得痛快了。仅是看了这一章,就让我抒发出那么多快意的感觉,这本书看完,我会收获些什么呢?值得期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