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终于把《亲爱的提奥》看完,是梵高的自传,由他写给一生为他提供帮助的弟弟的信笺组成。
这本书读起来很沉闷,因为日记体,絮絮叨叨,而大多是梵高的叹息、对弟弟提奥的内疚,希望与失望不断交替。
梵高的一生可以用“悲惨的世界”来描述。梵高从29岁开始学画画,到39岁自杀身亡,10年的时间他一直忘记一切地画画,却在生前只卖了一幅画。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不得不住在疯人院……
有段时间,实在看不下去了,因为看到太多的痛。于是改看《克里希纳穆提传》,后来又接着读梵高。渐渐地每天晚上都要跟梵高共呼吸一会。
当然,在阅读中,也看到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比如梵高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农民的热爱。他在描述他看到的,画出的景物的时候,充满了爱,激情。
他的弟弟在他的一生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为他提供生活资助,而在梵高去世半年之后,弟弟提奥也因病去世。弟弟的孩子被命名为梵高的名字,而不是他们父亲的名字,可见他们兄弟之间的情谊。
周六日,照样找梵高的画临摹。夜空这幅(下)是先看到书里梵高的文字描述,“丝柏、星空、一弯月亮、淡紫色的山,前景是低矮灌木”,按图索骥找到这幅画,然后临摹。
而花瓶这幅,完全是先看到画,被吸引,昨天下午2个小时画完。
晚上看到梵高关于这幅画的描述。他说这是用补色化成的一幅好画,背景、花瓶、板子是从浅黄到深黄的不同是黄色。而我画画的时候,由于绿色颜料挤多了,就把背景改成了绿色。
看到梵高的描述,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把背景涂成了黄色
读一本书,就是与书的作者进行能量交换,我想尽管这本书读起来很沉闷很心酸,但是我与梵高“患难与共”了。感谢他用辛酸的一生,给我们带来如此难能可贵的艺术品。
当我画10年以后,会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我很好奇。现在画画正好一年,去年12月我开始画画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