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按摩与精神推拿

(2012-04-28 08:44:35)
标签:

活在喜悦中

就是要幸福

雕刻时光

旅行

杂谈

分类: 心绪如歌

心理按摩与精神推拿

2012/04/28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在电台听到《打的去内蒙》的时候,正是人间四月天的一个正午,我走在我的“花见小路”上,身边是次第开放的花儿,丁香的阵阵花香扑鼻而来。

  日语中有很多与赏樱有关的专门用语,比如称赏花为“花见”。日本京都城内有一条著名的 “花见小路”,不过这里并没有樱花,而是了解日本艺妓风情风俗的地方。而自从知道“花见小路”这个美名,我就给楼前楼后自己每天散步的小路,冠名了。

  听惯了抒情歌,突然邂逅叙事的《打的去内蒙》,耳边就如刮起了一阵小清风。

  “小时候就知道,遥远的北方有个绿色的地方叫做大草原,那里的人们穿着长袍骑着骏马赶着羊群一起游走在天边。长大后为了看海去了祖国的最南边,进了一家外国人的贸易公司做了一名业务员。打工的日子非常辛苦,又挣不上几个钱,为了证明我自己还是坚强地穿梭于各位的老板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出差来到了书本里的大草原,饭桌上刚相识的蒙古族朋友就让我喝得四脚朝天。一首迎宾曲一首祝酒歌让我忘掉冷漠差点泪流满面,还有父辈们爱唱的故乡伟人的歌。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喝一口蒙古酒陶醉你一生,听一首蒙古曲刹那偷走你的魂,回到家乡还是忘不了那群人,左耳闻着湘江的小桥流水,右耳充满草原深处那阵阵的风,突然间大清早起床有种冲动要往外奔,绕过熟睡的他只身出了门,熟悉的的哥依然等着我淡淡地问了一声,我用坚定的声音告诉他,我要打的去内蒙古。我又回到梦中的草原,各族兄弟欢聚一堂。 蒙古人为什么那么能喝酒,蒙古人为什么那么会唱歌,蒙古人为什么那么心怀坦荡能包容万千,蒙古人为什么那么善良能替他人考量。我要打的去内蒙古,是的,打的去内蒙古。”

  听着歌,猜想着歌里讲述的该是演唱者的亲身经历吧,甚至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漂泊南方之后终于情定大草原。

  后来才知道歌里讲的是词作者宋元的故事。在宋元的博客里看到这样一席话:“打的去内蒙”是旅行成本最高的一种方式,但它却代表着一种心情。一种急切想见到草原、想与我的蒙古族朋友喝上两杯的喜悦心情。在我的生活经历中真的打的回过内蒙古,是从北京到呼和浩特,当初的心情就是急迫,我想草原、想我的新家了。从南方故乡到北国青城相距两千多公里,却没有一点的陌生感,正是蒙古族朋友的许多优秀品质使我迅速融入了新的环境。草原和湘江都是我家乡,湖南人和蒙古族人说“北京”的发音相同。

  有道是:“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听《打的去内蒙》让我联想到同样以叙事为主的艾敬的《艳粉街的故事》,两首歌里都穿插着“老歌”的旋律,它们分别是《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和《我爱北京天安门》;艾敬娓娓道来的是遥远的故乡、成长的记忆,而《打的去内蒙》表达的是对人生第二故乡的挚爱。

  到底哪里是故乡、哪里是远方?这在许多人心里是一个问题。正如我生长在新疆,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多年不见故乡的模样,新疆这个故乡倒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远方。

  最有意思的是,听到《打的去内蒙》的那天下午,看到博友去西藏林芝拍的野生桃花竞相开放的照片,当下就产生了“打的去西藏”的狂想。而晚上广州的VIVI就打电话来,说他们要租车走滇藏线去拉萨,邀请我参加。我雀跃,心想:生活总是充满了机缘巧合。

  在我内心,内蒙古草原犹如母亲的怀抱,温柔、亲切;西藏高原犹如父亲的臂膀,威严、有力。我已经多次亲近草原母亲的怀抱,西藏这个梦想的高地则一直只能在梦中游历。

  记得2006年“十一”去科尔沁草原看五角枫。在一望无际的浩渺草原上,远远地就被一片片斑斓的色彩吸引,星星点点的游人和彩色帐篷点缀其间,真的是“人在林间行,宛如画中游”。当时做心理咨询的先生不禁感慨道:心理治疗应该拉到这里来进行,而且会不治而愈!

  在一种惯性生活模式下,我们会用放大镜放大自己的悲伤,却吝啬地在显微镜下挑剔自己的幸福。而走出去与自然界亲密接触,看看他人的生活,这就犹如一场精神推拿。尤其是在布达拉宫、大昭寺看藏民朝拜,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会让你的心不再荒凉、懦弱。

  也许,那里的蓝天更接近天堂,可以让人忘忧;那里的阳光具有杀毒作用,可以扼杀心理病毒,修复心灵伤痛;就连藏族同胞脸上的“高原红”,都让你忆起 “简单的幸福”。

  当然,在启程的时候,不要忘记带上你喜欢的音乐。对我而言,每次旅程都有一首主打歌陪伴。我现在就想着:一定要带上《打的去内蒙》、辛欣翻唱李健的《远》还有郑钧的《灰姑娘》上路,让她们陪伴我们,一路欢歌去拉萨。

  如果旅行是精神推拿,那么音乐就是心理按摩。

  ■文/胡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