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博物馆:杯酒倾城 麦香永溢

标签:
山东之行旅游杂谈 |
分类: 游走天下 |
青岛啤酒博物馆是全国首家工业旅游示范点,被国家旅游局称为“中国工业旅游的旗帜”。
金秋十月有幸来到青岛。
有人说,一座城市没有博物馆,就像一个民族没有史籍。而青岛被誉为“博物馆城”,目前登记在册且功能基本完善的就有20余座。诸如啤酒、葡萄酒、海产、海军、纺织、烟草、邮电等诸多门类的博物馆犹如青岛历史与文化的注脚,以更人文、更多元、更包容的姿态,承载起城市历史、文化、工业、旅游等方方面面的积淀与奥秘。
对于青岛而言,青岛啤酒不仅是城市历史的见证,更代表着荣誉和辉煌。而参观青岛啤酒博物馆就像走进青岛这座城市的“前世与今生”。而青岛啤酒博物馆自开业以来,以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中外宾客纷至沓来。青岛啤酒博物馆已成为国内工业旅游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青岛历史:装在一杯酒里
在青岛登州路下车的时候,看着满街令人眼花缭乱的啤酒装饰,就有了微醺的感觉。浓浓的啤酒文化弥漫在空气中,扑面而来。
大家都知道青岛国际啤酒节,而登州路啤酒一条街被称为“永不落幕的啤酒节”。这里街边的装饰与摆设无不跟啤酒相关,就连垃圾桶都是啤酒桶的模样。据网友介绍,傍晚或者夜晚来这里游逛,最能体会啤酒的风情以及当地人的生活。
因为我们参观的时间是上午,所以只能想象黄昏时分,灯红酒绿的街边坐满了大口喝酒、大口吃海鲜的人们,澄黄的泡沫漂浮在微醺的夜色中……
进入青岛啤酒博物馆的大门,就犹如把繁华与喧闹关在了门外。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西洋式的红色小楼。这座小楼是1903年德国人建厂时修造的,经过一百多年的沧桑,如今它依然屹立在此。
在门口我们每人分发到一个耳机。耳机是用一种纱袋装着的,就是如今人们结婚送喜糖用的那种,看上去很是喜兴。耳机挂在耳朵上,即使你身处嘈杂的人群中也能听到导游的话语。
只听导游说:参观时间大约需要一小时,我们的服务宗旨是“给我一小时,还您一百年”。
博物馆是2003年8月15日青啤百年华诞之日正式开馆的,投资4000万元,展出面积6000平方米,是国内唯一、世界一流的啤酒博物馆,也是国家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点。
当时为了迎接青岛啤酒的百年华诞,还在场地中央建造了“百年颂”的雕塑。它用阿拉数字1和两个象形酒桶的0造型组成。“1”像一面旗帜,代表青啤人永争第一的精神;两个象形酒桶“0”像两个车轮,喻示着青岛啤酒的历史年轮滚滚向前。整个雕塑代表着青啤人永争第一的精神。的确,一个博物馆不仅是“存放记忆”的“藏宝库”,还应该是启迪未来的“魔法棒”。
作为一个与城市同名的啤酒品牌,青岛啤酒的历史与青岛市的历史紧紧相连。
一百年前的青岛还是一个充满殖民色彩的小城。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了青岛。1899年,德国威廉二世皇帝根据海中的那座小岛——小青岛,把胶澳地区定名为青岛,这就是青岛城市名字的由来。那时的货运码头,就是现在的栈桥。
据说爱喝啤酒的德国人喝不惯白酒,而他们惊喜地发现青岛崂山的水非常好,特别适合酿造啤酒。于是在1903年8月15日,由英、德商人出资40万墨西哥银元建起啤酒厂,当时叫“日尔曼啤酒青岛股份公司”。
早期青岛啤酒的商标,用的是小青岛的灯塔。现在青岛啤酒商标的标志用的是另外一个城市标志——栈桥的回澜阁,回澜阁和小青岛都是青岛市的城市标志。
1916年9月16日,日本人以50万银圆买下这家厂,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公场”。使用的商标有:麒麟、朝日、扎幌、青岛四个品牌。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以后,青岛啤酒回到中国人手中,由国民政府经营,改名为“青岛啤酒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啤酒厂回到人民手中,改名为“国营青岛啤酒厂”。
啤酒博物馆:醉在激情泡沫中
有人说,青岛有两种泡沫:一种是大海的浪漫泡沫,另一种就是青岛啤酒的激情泡沫。
走进青岛啤酒博物馆,就犹如一头栽进了啤酒的世界里,并开始在记忆与激情的泡沫中漂浮……
我个人关于啤酒的记忆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我生长的新疆是啤酒花的生产地。
啤酒花就像葡萄一样是一架一架生长的,铺天盖地。我甚至还有几次采摘啤酒花的经历——踩在梯子上一串一串地摘下,装袋。那时只知道啤酒花是用来酿造啤酒的,但是啤酒是什么滋味的,直到多年之后才得以品尝。
听一个青岛朋友说,在80年代青岛啤酒对于青岛人也是“奢侈品”。“那会儿青岛啤酒只有饭店里有供应,一般老百姓可进不了饭店,好在等到八月十五和春节,青岛居民可以凭券一户买上5瓶;到了90年代,青岛的年轻人开始坐在马路边用大海碗、罐头瓶子喝啤酒;后来,青岛人又发明了用塑料袋打啤酒,这已经成了青岛市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也是青岛的三大怪之一,啤酒装进塑料袋。”
每个博物馆都是一个文化圈,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场”。青岛啤酒博物馆的“醉”人之处不仅仅在于那悠久的啤酒文化历史,还在于青啤底蕴深厚的企业文化。如今,走到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喝到青岛啤酒,很多外国朋友因为喝了青岛啤酒而认识中国。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感受到青岛啤酒给中国人带来的自豪和骄傲。
博物馆分为百年历史和文化、啤酒生产流水线、多功能娱乐区三个参观游览区域。置身其中,百年青啤的历史便浓缩在眼前。
首先来到百年历史文化区,也是博物馆中最具价值的核心区域。在这里顺着时空的脉络,游客可以通过详尽的图文资料,了解啤酒的神秘起源、青啤的悠久历史、青岛国际啤酒节等等……
记得在青岛啤酒原营销总裁严旭女士的微博中,看到最早的青岛啤酒的电视广告。据权威人士说这是我国最早的电影胶片广告,而博物馆的展厅里我再次观赏了这段视频。那是1947年国民政府时期拍摄的青岛啤酒的广告宣传片。片中的广告语很是直白:“常饮青岛啤酒不仅无害反可强身,既能开胃健脾、复可治疗脚气病、风湿病、肠胃病……”
在这里还看到了由电影明星蝴蝶为青岛啤酒所作的广告,以及桃园三结义版的青啤广告。当我们回望过去,那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画面虽然有些泛黄,却是如此清晰、感人……
参观的第二部分是生产工艺流程区,展示的是百年老厂房、老设备与现代化的啤酒生产流水线,从这里游客可以了解青岛啤酒的生产流程及历史延革。
一进入生产工艺流程区,首先看到的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台西门子的电动机。导游说这台电动机现在还能运行,有同行着言:“可见青啤人是如何养护这台机器的”。据说西门子公司曾经希望出大价钱购回这台“古董级”发电机,但是被青啤婉拒。
一小时的行程不知不觉过去了,
也许因为啤酒文化历史的熏陶原因,那杯鲜浆啤酒以及只是花生豆做成的“啤酒伴侣“,怎得就好似那么鲜美绝伦。
喝完酒出来,就邂逅“酒醉小屋”。大家争先恐后地去尝试“酒醉”的感觉,然后大呼小叫地出来……
参观结束,在礼品区挑选一些小礼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就对堆放在柜台上的那一整箱一整箱的“啤酒礼”爱不释手了。微型的红色箱子上写着熟悉的“青岛啤酒”的字样,里面装着12只包装好的啤酒,其实每一只都是一个酒心巧克力。尽管价钱是30元“一箱”,还是买了“几箱”回家送孩子。因为那里有我们这一辈“搬箱啤酒给爸爸喝”的温暖记忆。
诚如博物馆既是一座城市品位的体现,也是一个地方底蕴的证明。畅游其中,我们感觉最多的就是“融入”。历史融入现实,时间融入空间,文物融入生活,人文融入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