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个白痴

(2010-12-05 08:12:35)
标签:

家庭教育

孩子

杂谈

分类: 育@姿态

     昨天看到郑渊洁推荐的印度电影《三个白痴》,我就跟老公说:晚上我们三个人看一个电影啊。每个周末我们三人都会选一个电影来共同观赏,励志的比较多,考虑到孩子三个白痴

     老公问:看什么?

     我说:《三个白痴》。

     他说:那不就咱们弎吗?三个白痴

 

    晚上果然看了,不错,尤其是对于现在沉沦在教育之苦的家长们值得一看。

   是千篇一律地去当工程师(在印度做工程师是所有父母的对孩子的愿望),还是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爱好做动物摄影师?是让孩子担负起改变家庭的命运还是关注自我的成长?电影里都有所涉及。

    影片的主演阿尔米·汗,呵呵,我看的总舵印度片中男主角无一例外都是他。

    片子很搞笑,孩子看得不亦乐乎。同时我想他也受到了些许启发吧。

      看完电影,哈哈,我还真的觉得,我们弎就是白痴三个白痴

     因为延续的正是如此的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一副伟大的作品,只要我们做父母的抛弃想要他们成为什么人物的愿望,他们就可以成就!

 

     http://img3.douban.com/lpic/s4433349.jpg
   ●All Is Well

  ●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工作!NO

  ●为什么一生下来父母就帮我们决定我们长大要做什么,从来没人问我们想做什么。

  ●爸爸,如果我是一个摄影师,我可能赚更少,车会更小,房子会更小,但我会幸福,我真的会幸福!

  ●如果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会有多恐怖!

  ●他们不是自杀,而是被谋杀。

 

                               好家长只做三件事

本文选自《宝贝》的新浪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以我个人的感觉,孩子跟父亲关系不好,容易得精神方面的疾病。胡杨注)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